IT之家 08月30日
中国发布月球科学大模型 V2.0,AI助力月球研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发布了“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 V2.0”,标志着AI技术在月球科学研究中的深度应用。该模型旨在赋能“数字月球”云平台,显著提升月球地质研究效率。特别是在识别数量庞大的小型月球撞击坑方面,AI模型展现出巨大优势,能够自动分析撞击坑的形态、尺寸和形成年代,并生成详细描述,解决了人工统计的难题。该模型在撞击坑年代分类和月球构造自动识别任务中取得了高准确率。预计“数字月球”云平台将于2027年全面建成并向全球开放,为月球研究提供智能化工具。

🌕 **AI驱动的月球科学研究新进展**: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发布的“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 V2.0”是AI技术在月球科学领域深度融合的体现,它将作为“数字月球”云平台的核心智能支撑,大幅提升月球地质研究的效率和精度。

🚀 **解决小型撞击坑识别难题**:传统人工方法难以统计数量庞大的小型月球撞击坑,而新型AI模型能够通过输入图像和问题,自动分析撞击坑的形态、尺寸、形成年代等特征,并生成文字描述,解决了这一关键瓶颈。

📊 **高精度模型性能验证**:该模型在研发过程中构建了包含8700个月球撞击坑和7272个其他月球构造的标注数据集。测试结果显示,模型在撞击坑年代分类与亚类划分任务中准确率达88%,在月球构造自动识别任务中准确率高达93%,展现了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 **“数字月球”云平台未来展望**:规划显示,“数字月球”云平台将于2027年全面建成并向全球开放。该平台将整合月球科学大模型,为全球科学家研究月球撞击历史、地质演化规律等提供智能化工具支撑,促进国际月球科学研究的合作与发展。

IT之家 8 月 30 日消息,昨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在 2025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正式发布了“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 V2.0”,代表我国科学家正将 AI 深度融入月球科学研究领域。

这一嵌入式专业大模型的构建,为“数字月球”云平台赋予了高效运转的“智慧大脑”。将为“数字月球”云平台提供核心智能支持,大幅提升月球地质研究效率。

▲ 数字月球

IT之家从官方获悉,目前月球表面直径 1 公里以上的撞击坑已识别超过 100 万个,但更小尺寸的撞击坑因数量庞大难以人工统计。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忠介绍称,若完全依赖人工识别所有撞击坑,“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新型 AI 模型通过输入撞击坑图像及相关问题,可自动分析其形态、尺寸、形成年代等特征,并生成完整文字描述。

在模型研发过程中,科研团队建立了系统性多模态数据标注规范,构建了包含 8700 个月球撞击坑和 7272 个其他月球构造的标注数据集。

经测试,该模型在撞击坑年代分类与亚类划分任务中准确率达 88%,在月球构造自动识别任务中准确率达 93%。

根据规划,“数字月球”云平台将于 2027 年全面建成并向全球开放。该平台将整合月球科学大模型,为人类研究月球撞击历史、地质演化规律提供智能化工具支撑。

相关阅读: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月球科学 AI 大数据 中国科学院 数字月球 Lunar Science AI Big Data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Digital Moo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