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射电望远镜捕捉到了持续72秒的强大窄带无线电信号,即著名的“哇哦”信号,引发了对外星文明的广泛猜测。时隔48年,波多黎各大学阿雷西博行星宜居性实验室“哇哦”项目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该信号极有可能源自自然天体。研究推测,信号的产生可能与星际云中氢线的突然增亮有关,这可能是由磁星耀斑或软伽马射线重复器等瞬变辐射源触发的。尽管研究尚未完全定论,但这一新发现深化了我们对该事件的理解,为未来的观测提供了重要线索。
🌟 信号的发现与影响:1977年8月15日,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射电望远镜意外接收到一股异常强大且持续72秒的窄带无线电信号,因其独特性被命名为“哇哦”信号,一度引发了关于地外文明存在的广泛讨论和猜测。
🔭 最新研究成果:经过48年的探索,波多黎各大学阿雷西博行星宜居性实验室“哇哦”项目的科学团队发布了研究结果,指出该信号很可能并非来自外星文明,而是由自然天体产生的。
💡 潜在的自然成因:研究人员推测,“哇哦”信号的产生可能与星际云中氢线的突然增亮有关。这种现象可能由强瞬变辐射源触发,例如磁星耀斑或软伽马射线重复器等天体活动。
🔮 未来观测方向:尽管此项研究尚未得出最终定论,但其提出的自然成因解释深化了科学界对“哇哦”信号的认知,并为天文学家未来进行相关观测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向。
🤔 科学界持续探索:尽管有新的解释出现,但仍有部分科学家坚持认为“哇哦”信号可能来自外星文明,显示出该信号的神秘性以及科学界对此问题持续探索和争论的态度。
1977年8月15日,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射电望远镜收集到一些窄带无线电信号。几天后,天文学家杰里埃曼在审阅记录数据时发现了这一异常——有一股突然爆发的无线电波,它不仅异常强大,而且持续时间非常长——整整持续了72秒。

这个“外星信号”让不少人一度怀疑是否真的有外星人存在,而时隔48年后这个疑团终于被揭开。
近日,在波多黎各大学阿雷西博行星宜居性实验室“哇哦”项目的网站上,科学团队发布了他们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
研究结果表明,“哇哦”信号可能是由自然天体自行产生的。据研究人员推测,这一段长达72秒的无线电信号是由星际云中氢线的突然增亮引起的,这可能是由于强瞬变辐射源,如磁星耀斑或软伽马射线重复器触发的。
该项目的领导者门德斯补充说:“虽然这项研究尚未得出最终结果,但我们对该事件的认识更深入了,这更有助于我们未来进行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