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whale 08月30日
Cursor Meetup 上海站:AI 赋能高效开发与创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Cursor Meetup 上海站聚焦AI时代的高效开发与加速创造,吸引了从高中生到资深工程师的广泛参与。活动分享了多位嘉宾的AI Coding实践经验,包括Calvin关于非开发者Vibe Coding的踩坑之路、Yanda关于V0+Cursor开发企业工具项目的经验、好记星关于Cursor Memories打造全局记忆的玩法、孟健关于Cursor+MCP的深度实践、黄巍关于Refly AI三个人创造4.5K Star开源项目的案例,以及魏知关于AI时代个人战略的思考。活动强调了从“感觉驱动”到“规范驱动”的转变,以及AI工具在研发全流程中的应用,旨在重塑创造方式,实现从0到Hero的蜕变。

💡 AI Coding 实践革新:活动展示了AI如何从“感觉驱动”转向“规范驱动”,通过如Specs、Hooks、Steering文件和MCP Servers等工具,将知识与规则沉淀到系统,规范开发流程,提高代码质量和可控性。

🚀 Vibe Coding 与工程化结合:分享了将AI融入工程实践的多种路径,包括产品经理使用V0快速生成Demo,前端研发在Cursor中进行工程化,以及后端基于Demo生成代码框架。强调了.cursorrules作为护栏的重要性,以及AI工具在CRUD为主的小型工具项目上的优势。

🧠 Cursor Memories 的个性化应用:深入探讨了如何利用Cursor Memories构建带全局记忆的私人Cursor,包括高效存取记忆的技巧,如使用陈述句、强制保存偏好、隔离项目记忆以及通过命令调取和清理。并分享了通过魔改实现用户洞察和聊天回忆的创新玩法,将记忆功能延展为个性化助手的入口。

🛠️ MCP 赋能研发全流程:通过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将AI的能力延伸至研发的各个环节,包括方案设计、需求评审和发布环节。利用MCP插件接入飞书文档、Figma、代码仓库等,实现了开发效率的巨大提升,并将AI定位为研发流程中的关键驱动力。

🌟 全栈创作的未来:Refly AI的案例展示了AI工具如何赋能小团队与大厂竞争,实现“全栈创作”。AI不仅是代码助手,更是招聘、产品演进、市场推广等全链条的伙伴,强调了在AI时代,选择与品味比单纯的功能更重要,创业者应放眼全球,打造世界级产品。

原创 Addie 2025-08-29 22:01 浙江

 Datawhale干货 

作者:Addie,Cursor中国区

2025年8月16日, Cursor 官方浦软孵化器联合主办的 Cursor Meetup 上海站在浦东软件园郭守敬园圆满举办。作为继成都、杭州、北京、南京之后的又一站,活动以“让开发更高效,让创造更简单”为主题,报名人数突破千人。从高中生到资深工程师、从餐饮老板到“一人公司”创作者,众多参会者在赛博与创新并存的氛围中,围绕 AI 时代的高效开发与加速创造展开深入交流。

AI Coding 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走进一线研发。Cursor Meetup 上海站规则、记忆、协议与产品化的实践摆到台前:以规范驱动取代“感觉驱动”,把原型—开发—上线串成可复用的交付链路,让团队记忆沉淀为工程资产,并通过 MCP 外接能力、拓展边界。本文将为你提炼这场从“工程”到“战略”的完整闭环, From 0 to Hero

一、6场最佳实践分享

1. Calvin / AWS Startups|《非开发者的 Vibe Coding 踩坑之路》

来自 AWS Startups、长期服务初创团队的 Calvin 并不是一名程序员,他的分享因此带来一种“非开发者视角”的新鲜感。当一个不写代码的人亲自下场尝试 Vibe Coding,踩过的坑反而更直观地暴露了边界与风险:文件随意新增、服务无限制开启,甚至敏感密钥直接被推送到仓库,这些看似低级的错误,其实是很多人在快速尝鲜时最容易忽视的地方。Calvin 强调,问答式的开发虽然能迅速跑出原型,但一旦进入复杂业务场景,质量和可控性往往失守。要真正把 AI 引入工程实践,就要从 Vibe 转向 Spec,把知识与规则沉淀到系统里:Specs 可以把模糊的想法转化成清晰的开发说明,Hooks 能在保存或提交时自动触发检查,Steering 文件把项目约定和风格写下来确保一致,而 MCP Servers 则把外部工具接入,让 AI 不止能写代码,还能参与设计、文档和发布。

2. Yanda / 大厂研发总监|《V0 + Cursor 如何最快速度开发企业工具型项目》

作为一名在大厂摸爬滚打十多年的研发负责人,Yanda 对研发体系的弊端有着切身的体会:前后端沟通成本高,需求变来变去,文档又冗长却缺乏动态效果。在传统环境里,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型项目,也常常需要多个团队拉长时间对齐,最终依然可能因为细节遗漏而返工。

他给出的解法是一条“V0 + Cursor”的端到端链路。产品经理先用 V0 这样的前端化工具,把抽象的想法快速转化成可交互的 Demo,减少了信息在口头沟通中的损耗。前端研发接过代码,在 Cursor 中进一步补全和工程化,后端则基于 Demo 生成 Swagger,再扩展成代码框架,并通过 .cursorrules 来锁定接口和测试的严格一致。

在实操过程中,Yanda 特别强调了几条经验:.cursorrules非常重要,是整个链路的护栏,测试必须在一开始就写好并保持不变,函数要提前设计好复用接口。他同时提醒,Cursor这样的Vibe Coding工具是自上而下推进的,最适合用在 CRUD 为主、周期在两周以内的小型工具项目上,而对于逻辑复杂、需要多后端长期协作的大型系统就不一定合适。这套工作流的价值在于,它在公司层面削减了大量跨部门对齐与评审的时间,带来指数级的速度提升,而在个人层面,也让研发能真正专注在业务逻辑本身,而不是被无休止的沟通拖慢脚步。

3. 好记星 / 前得物增长前端负责人|《玩转 Cursor Memories 打造带全局记忆的私人 Cursor》

好记星是资深前端人,曾在盛大、百度、趣头条和得物担任关键岗位,后来带团队做过增长方向的前端负责人。也因为有这种跨团队、跨业务的背景,他对“工具如何真正融入日常开发”有很深的敏感度。他首先回顾了 Cursor Memories 的发展,从 0.49 版本引入、0.50 公开,再到 1.0 正式发布,并点出它的核心设计:通过云端知识库,把公共知识与项目知识库绑定在账号下,再以记忆 ID 进行调用记忆生成有两种路径,一是用户主动要求 Cursor 记住,比如“记住我所有命令行操作都用 pnpm”;另一种是后台运行的 AI 自动提取并推送审核,形成 User Generated Memory 和 AI Generated Memory 两套机制。

真正的挑战在于Cursor 的记忆最多只能索引一百条,因此如何“高效存取”成了关键。好记星总结的实践经验很直接。第一,要用陈述句描述事实型注意事项,这样更容易被模型写进记忆。第二,善用“记住……”命令来强制保存偏好。第三,为不同项目绑定独立的 Git 地址,把记忆隔离开来第四,通过“输出所有记忆”或 <memories> 标签来调取和清理

更有意思的是,他并没有满足于官方功能,而是借鉴了 ChatGPT 的记忆机制,自己动手做了几步“魔改”。比如为了实现用户洞察,他从小红书上收集了 130 多条记忆示例,交给 Gemini 分析其中的提示模式,再多轮调试,沉淀到全局 Project Rules 里;为了实现聊天回忆,他利用 Cursor 内置的搜索工具,把对话历史定期写入规则尾部,让 Cursor 能够在被问到时回忆起上下文。他现场展示了几种玩法比如可以在冷启动时快速补充个人记忆,通过问题引导 AI 帮你发现自己没意识到的习惯或偏好;也能结合网上流行的“个人觉察题”来强化 AI 对你的认知;甚至可以把它当作人生教练,围绕模式、动机和趋势来做自我反思。这些尝试把 “记忆” 从一个工程功能,延展成了个性化助手的入口。在好记星的实践里,记忆不仅是上下文,更是让工具“懂你”的第一步。

4. 孟健 / AI 畅销书作者|《Cursor + MCP 深度实践》

孟健,有着超过十年的全栈研发经验,多本畅销技术书的作者,同时也是MCPHub 的创始人。

MCPHub 已经汇集了 20+ MCP (Model Context Protocol)服务,并提供一键安装和命令行工具,让更多开发者可以快速上手。他开场就强调MCP 不是API,从设计之初就不是给“人”用的。它就像是给 AI 装上“手脚”,让AI 可以访问实时信息、调用外部服务、执行任务,这才算真正释放了智能的价值。

在具体应用上,他展示了 MCP 如何贯穿整个研发流程:从方案设计阶段直接读取 Figma 文档,到需求评审时让 AI 自动汇总 MR 内容和评论,再到发布环节通过 MCP 调用系统生成工单。配合飞书文档、Figma、Puppeteer、代码仓库和发布系统等不同的 MCP 插件,AI 已经能够参与到团队研发的每一个环节。这种方式带来的显著的效率提升,让原本需要 5 天的开发工作,通过 MCP 驱动缩短为 3 小时,效率提升超过 1233%。

更重要的是,他把讨论推向了 MCP 的定位与未来。首先MCP 的最大价值在于“标准化”而非单点功能。其次它已经深度渗透进研发流程,不是未来趋势,而是正在进行时!他判断 MCP 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下一步的方向是 A2A(Agent to Agent)协作,届时多代理之间将通过 MCP 形成稳定分工。而在生态层面,目前好的 MCP 平台仍然缺乏,尤其是在国内,探索还远远不够,最后,孟健把话题收束到更大的视角:AI Coding 将覆盖未来 90% 的代码,如果它能替代你的工作,说明你可能并不真正擅长编程。与其恐慌,不如把 Agent 当作结对编程的伙伴,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和价值。

5. 黄巍 / Refly AI Founder & CEO|《从 Cursor 到全栈创作:AI Native 团队如何用 3 个人创造 4.5K★ 开源项目》

黄巍曾是字节飞书 Aily 的创始 AI 工程师,如今是 Refly AI 的创始人兼 CEO。他的团队只有三个人,却在短时间内打造了一个 4.5K Star 的开源产品。在他看来,今天的环境和工具集让“小而美”的创业团队第一次拥有了与大厂同场竞技的可能。

他的叙述像一部“创业六幕剧”。第一幕是信息差被抹平的时代,他从大厂裸辞创业,比 NotebookLM 提前 3~5 个月就推出了产品原型,这让他感受到:这是创业最好的时代。第二幕是 AI Coding 的草莽期,从 Copilot 到 Cursor,他意识到工具已经不再只是补全,而是能真正帮团队跑通流程,“Ask & Apply” 让产品经理第一次能直接驱动开发,让他确信:这是产品经理的最好时代第三幕到第四幕,是 AI 工具撬动产出的关键节点。Cursor 进入 Agent 时代后,Refly 的迭代速度从三个月一个版本加速到一周一个版本,甚至能直接挑战大厂的自由画布产品。短短两周,团队就完成了从想法到上线的全过程,写下超过二十万行代码,其中 90% 由 Cursor 生成,并在发布时收获 24 万级别的自然流量传播。黄巍直言:“没有秘密,只有纯粹的快”。第五幕,他谈到融资与选择。在 Cursor + Claude 3.7 的加持下,Refly 一周内完成了商业化验证,迅速获得数万用户和首轮收入。随之而来的思考是:当技术实现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时,决定胜负的不再是功能,而是选择与品味

最终,他把 Refly 的实践上升到“全栈创作”的视角:AI 不只是写代码的助手,而是团队在招聘、产品演进、市场推广等全链条上的伙伴。对他来说,第一天就要放眼全球,做世界级的产品,这是我们这一代创业者要做的事情。

6. 魏知 / 金融科技公司 AI 企业转型负责人|《AI 时代的个人战略》

魏知提出了一个绝大多数人都会关心的问题:在企业纷纷加速 AI 转型的浪潮中,个人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她把企业的 AI 融合过程分成三个阶段:探索期、扩张期和成熟期在探索期,关键是抓住最容易落地的场景,比如 AI 辅助编程、对话式工具、生成式设计等,用小范围试点来建立认知和信心。当企业进入扩张期,就要把成功案例放大,并构建数据、技术和人才等基础能力;到成熟阶段,则不再只是“提高效率”,而是让 AI 驱动全新的业务与创新。

她提出了一个建议,对个人来说,机会点就在这条路径中:要么主动参与试点,把 AI 融入自己的工作流程;要么在扩张阶段掌握新能力,成为能够推动规模化落地的人。AI 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一条进化路,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在适合的切口进入并积累可复用的方法论。

二、不止于此,热情远未消散

在六位嘉宾的分享结束之后,我们特别安排了一个开放麦问答环节。与传统的 Q&A 不同,这里不仅观众可以自由提问,回答的也常常是来自另一位观众。大家从不同角度给出自己的思考和经验,现场一度像是一个“临时组建的圆桌”,碰撞出不少意料之外的火花。

当议程落幕,交流正式开始。嘉宾们被观众团团围住,提问深入到更具体的技术细节,思路和认知在现场迅速碰撞。

那一刻,浦东软件园的会场俨然成了一片热烈的“学习工坊”,大家对 AI Coding 的热情远未消散。这一夜,大家带走的不仅是笔记和思考,更是一个清晰的共识:从 Vibe 到 Spec,从 0 到 Hero,AI Coding 正在重塑我们的创造方式。

三、感谢伙伴的支持

本次活动能够顺利举办,离不开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特别感谢真格基金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作为国内最早的天使投资机构之一,真格基金长期陪伴了小红书、Manus、月之暗面、Momenta、出门问问等优秀团队一路成长,推动他们缔造引领科技创新并改变世界的伟大公司。感谢社区合作伙伴Datawhale ,作为国内最活跃的AI开发者社区之一,持续推动 AI 教育与实践的普及;也感谢 Moonshot 和 Bonjour 对本次活动的助力。

同时,也要特别感谢六位嘉宾的分享,感谢 CocoLand 的志愿者们,正是因为大家的投入与支持,Cursor Meetup 上海站才能成功举办。

四、Datawhale x Cursor

虽然本次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但 AI Coding 的探索远未结束。九月中旬开始,Datawhale 将联合 Curosr 等伙伴在上海举办面向非技术人群的 vibe coding 系列 workshop,让大家没有技术背景也能学得会 AI,同时 workshop 中我们也会招募技术的伙伴组队,让大家用 AI 做出真正的作品,感兴趣的伙伴欢迎加群获取进一步信息~

群满可以联系负责人:subranium

也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AI CocoLand 公众号领取嘉宾 PPT 和后续活动资讯。

进群的前 50 位,会送出特别定制的 Cursor 纪念币。

一起“三连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Cursor Meetup AI Coding 高效开发 Vibe Coding Cursor Memories MCP 全栈创作 人工智能 技术分享 开发者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