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科学院院士姜开春团队正研发微型涡轮发动机,旨在为无人机提供更持久、更高效的动力。该技术有望突破当前无人机续航和载重限制,满足“低空经济”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与锂电池相比,燃料发动机能量密度更高,可使无人机实现20-30小时的持续飞行,并支持约200公斤的起飞重量。此外,该发动机可使用甲醇、氨气或氢气等清洁能源,实现零碳排放,兼具环保与可持续性。目前该技术正处于密集测试阶段,预计年底有望进行首次试飞。
🚀 **核心突破:微型涡轮发动机提升无人机性能** 姜开春院士及其团队正专注于开发微型涡轮发动机,为无人机提供更强大的动力。这一创新旨在解决当前无人机在续航能力、载重限制以及环保方面的瓶颈,以更好地适应“低空经济”不断扩展的应用场景,如空中外卖和高山生鲜速运。
💡 **显著优势:超长续航与高载重能力** 相较于现有的锂电池技术,微型涡轮发动机拥有高达30-40倍的能量密度。这意味着搭载该发动机的无人机能够实现20-30小时的持续飞行,远超目前市面上锂电池无人机30分钟至3小时的续航能力,同时还能支持约200公斤的起飞重量,极大地拓展了无人机的作业范围和效率。
🌍 **绿色环保:清洁能源驱动的零碳排放** 该微型涡轮发动机支持使用甲醇、氨气或氢气等清洁能源作为燃料,能够实现全程零碳排放。这一特性不仅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也使得无人机在环保方面表现出色,兼顾了高效的动力输出与对环境的友好。
📈 **市场前景:订单已达,年底试飞在即** 尽管微型涡轮发动机技术尚处于密集测试阶段,但其巨大的应用潜力已吸引多家企业关注并达成订单。团队预计,搭载了其发动机的无人机有望在今年年底实现首次试飞,标志着这项创新技术即将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快科技8月29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欧洲科学院院士、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海纳—动力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姜开春及其团队,正致力于为无人机打造一颗更强大的“心脏”——微型涡轮发动机,目标让无人机飞得更高、更远、更持久。
当前“低空经济”蓬勃发展,从空中外卖到高山生鲜速运,无人机与空中汽车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展,显示出广阔前景。姜开春指出,要进一步释放其潜力,飞行器必须在续航、载重及环保等方面实现突破。

为此,团队选择了一条创新路径:研制微型涡轮发动机。姜开春介绍,燃料发动机的能量密度普遍高出电池30至40倍。目前市面上锂电池驱动的无人机续航多在30分钟到3小时之间,而他们的发动机可实现20-30小时持续飞行,并保证200公斤左右的起飞重量。

在环保方面,该发动机可使用绿色甲醇、氨气或氢气等清洁能源,实现全程零碳排放,兼具高效与可持续性。
尽管技术仍处于密集测试阶段,团队已获得多家企业订单。姜开春透露:“预计今年年底,搭载我们发动机的无人机就有望在嘉兴上空试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