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08月29日
CAR-T疗法:前景广阔,商业化挑战重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CAR-T细胞疗法作为前沿抗癌方案,市场前景广阔,预计2030年全球销售额将达218亿美元。然而,以药明巨诺为代表的药企正面临严峻的商业化挑战。其核心产品倍诺达®上半年销售额不足1亿元,公司亏损扩大。尽管倍诺达®具有先发优势和医保支持的潜力,但“天价药”的可及性不足、难以纳入医保是主要瓶颈。同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剧了药明巨诺的困境。为应对挑战,公司采取了成本削减策略,并积极推进新管线研发,但资金和市场的不确定性仍是其未来发展的主要隐忧。

🌟 **CAR-T疗法市场潜力巨大,但商业化面临严峻挑战。** CAR-T细胞疗法被视为抗癌前沿方案,市场预计在2030年达到218亿美元的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4.8%。然而,以药明巨诺为例,尽管其CAR-T产品倍诺达®已获批上市并有医保支持的潜力,但上半年销售额仅为0.81亿元,公司亏损却同比扩大至2.67亿元,显示出产品推广和市场接受度方面仍面临巨大阻力。

💰 **“天价药”的可及性不足是CAR-T疗法商业化的核心瓶颈。** CAR-T疗法的研发、制备成本高昂,定价普遍在100-200万元,远超多数患者的承受能力。此外,CAR-T疗法因高价难以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进一步限制了其市场渗透率,导致符合条件的患者中仅约五分之一接受了治疗。

📈 **市场竞争加剧与成本控制并存,药明巨诺寻求突破。** 目前中国已有6款CAR-T细胞产品获批上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对销售困境,药明巨诺采取了缩减销售、行政和研发开支的保守策略以控制成本,并积极推进JWCAR201(CD19/20双靶点CAR-T)和relma-cel(用于SLE治疗)等新管线的研究,但这些管线的未来发展仍需市场和资金的支持。

文 | 医药研究社

前沿抗癌方案中,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正备受关注。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全球CAR-T细胞疗法市场销售价值将在2030年达到218亿美元,2021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4.8%。

前景似乎不错,但目前以CAR-T为主线的药企却很难尝到甜头。

典型例子就有药明巨诺。近日该公司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06亿元,同比增加22.5%;期内公司亏损同比扩大至2.67亿元。

成功实现了一款CAR-T产品上市后,药明巨诺正在面临更大的考验——商业化。

核心单品半年销售额不足1亿元

目前药明巨诺的营收主力是倍诺达®这款产品。

据介绍,倍诺达®是药明巨诺自主开发的一款靶向CD19(B细胞表面的一种白细胞分化抗原)的自体CAR-T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三项适应症,包括治疗经过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的r/ r LBCL(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治疗经过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于24个月内复发的r/r FL(滤泡性淋巴瘤)成人患者,以及治疗经过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的r/r MCL(套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包括BTKi)。

具体来看,现阶段加速该款产品取得商业化成功的因素其实有不少。

首先,产品自身拥有一定先发优势。倍诺达®是中国首个获批为1类生物制品的CAR-T产品,亦是中国首款同时列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并获授优先审批及突破性疗法认定的CAR-T产品。

其次,医保支持正在加强。药明巨诺财报透露,截至2025年6月30日,倍诺达®已被列入超过90个商业保险产品及104个地方政府的补充医疗保险计划。药明巨诺也已建立强劲的涵盖销售团队、市场团队、市场准入及创新支付团队以及CAR-T顾问团队的商业化团队,负责倍诺达®的商业化。

另外,市场也是有需求的。据悉,淋巴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有10万名新发淋巴瘤患者。CAR-T疗法正被视为治疗淋巴瘤相关疾病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这样来看,倍诺达®商业空间应该不会太小,但实际却十分狭窄。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倍诺达®仅实现销售额0.81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药明巨诺还有一些收入是来自授权许可。2025 年4月18日,该公司与主要股东Juno订立许可协议,向Juno授予JW sLVV生产工艺及相关技术知识(以及专利)的非独家许可,用于Juno细胞治疗产品在全球领域的开发、商业化,对价总价值不超1000万美元。

此次合作已为药明巨诺带来一些财务收益,不过于公司整体运营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药明巨诺的前景还是更需要靠上市产品打开。

那么,倍诺达®的市场化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

“天价药”可及性不足是大难题

倍诺达®获批上市始于2021年9月,到现在也有三年左右的时间了,却仍未展现出销量爆发之势,商业阻力确实很大。

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CAR-T疗法可及性不足。

具体而言,CAR-T疗法不是主流抗癌方案。券商奥本海默分析师Hartaj Singh曾预估,目前只有大约五分之一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了CAR-T治疗。这背后,大多数患者应该都是被价格“劝退”了。

据悉,基于高昂的研发成本、复杂的制备工艺、专利保护下的市场定价策略以及显著的疗效等,国内CAR-T治疗的费用一般在100-200万元,药明巨诺倍诺达®的定价就处在这个区间,显然是“天价药”。

更关键的是,CAR-T疗法难进医保。一直以来,医保都有一个“保基本”的原则,存在“30万元不进,50万元不谈”的隐形门槛,对高价创新药纳入的紧迫性较低,CAR-T这类前沿新兴的疗法很难在谈判桌上取得优势。

虽然前文提到药明巨诺的倍诺达®在医疗保险方面有所突破,但进展还在早期,调价能否成功、空间有多大,犹未可知。

与此同时,赛道竞争态势也起来了。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已有6款商业化CAR-T细胞产品获批,其中3款靶向CD19、3款靶向BCMA(B细胞成熟抗原)。

目前来看,药明巨诺的商业化困境较难打破。为了稳住步伐,药明巨诺也不得不采取保守策略,具体体现在砍成本方面。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药明巨诺销售开支同比下降23.2%、行政开支同比下降45.7%、研发开支同比下降39.0%。基于此,报告期内公司亏损收窄。

值得一提的是,控本之际,药明巨诺正在向核心管线进行资源倾斜。

比如,公司启动了一项JWCAR201(CD19/20双靶点CAR-T)的首次人体研究者发起试验(IIT)研究,专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目前该研究的患者入组工作正在进行中。

另外,于2024年,药明巨诺启动了relma-cel(倍诺达®相关管线)用于治疗中度或重度活动性SLE(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IND研究。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患者入组已经完成。

而在资金保障不足、市场挑战显著的情况下,这些在研管线恐怕难以撑起投资者的信心。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CAR-T 药明巨诺 倍诺达 抗癌 医药 CAR-T Therapy JW BioSci Benodano Cancer Treatment Pharmaceutical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