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辉哥奇谭 2025-08-29 07:03 上海
最近再一次认识到择业的关键不是「我喜欢什么」,而是「我到底擅长什么」。
「配图摄影 by 张辉」
最近再一次认识到关键不是「我喜欢什么」,而是「我到底擅长什么」。
之前听《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的一段访谈。
冯骥说:「我在大学的时候,去中科院物理所待了一段时间,毕设当时是在那儿做的,然后我就观察到我真的不适合做生物」。
主持人问:「你怎么去判断你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
冯骥回答:「这其实很困难,实话实说非常困难。其实人往往最后喜爱的东西一定是自己更容易获得正反馈的东西。所以真正要问的不是你爱什么,应该是你擅长什么,然后你可能会选择(其中)一个。(在)这个领域是我在我尝试的领域里面相对来说获得正反馈最容易的。下一步,仍然还是需要去专注,还是要严肃,你得认真对待这件事。」
这段对话很重要,这解答了很多人内心中关于职业选择、人生发展的关键问题,即「我该做什么」。
我在多年以前,阅读过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认为,仅仅「做自己喜欢的事」可能是一个误导性的建议。因为:人的兴趣是会变化的,特别是在年轻时期。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喜欢某事,但实际上可能只是一时兴起。如果只做喜欢的事,可能会错过很多重要的学习和成长机会。相比之下,他更推崇「做自己擅长的事」,因为:擅长的事情更容易带来成功体验,从而激发持续的兴趣和动力。在擅长的领域深耕,更容易实现突破和创新。长期来看,擅长的事情往往会转化为真正的兴趣所在。
回到我自己,我的优势是什么?我容易在什么事情上获得正向的反馈?
做一个分析:
我喜欢思考事物的本质。两类事物容易触发我的思考:
1、对我而言有趣的事情 - 举例:历史地理2、对我而言困难且绕不开的事情 - 举例:个人的焦虑、如何解决财务自由(可能下一步包括「个人健康」)
关于前者,我传播出去,吸引更多人的关注,找到同好。关于后者,我希望能给予更多人帮助,促使他改变。
但是关于前者,我可能并不是最擅长的那种人,所以我所花的时间基本上只能取悦自己。而关于后者,我的思考和实践却具有启发性。
所以,前者只能成为我的喜好,而不会成为我的优势 —— 起码短期没有看到这样的可能。而后者,却可以成为我的优势。
所以如果拉长周期(比如10-20年以上),关于个人命运的思考、总结、传播,是我最应该花时间与精力的地方,这才是我个人的命运归途。如果忽略这一点,在竞争中迷失自我,真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吃。
相关文章:向自己提问上一篇:35岁后,我选择智慧,而非聪明
今天分享的知识星球语音是「如何做自我剖析?」
我们大部分人很难彻底改变命运,只能在认识自己的前提下,成为更好的自己。从很多辉友的提问中,我发现一个有共性的问题,很多朋友对自我的认知是不够清晰的。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势,也不知道有哪些关键的特点。这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在很多人生关键的选择上会遭遇困难,包含感情、职业的选择等等。
希望听完这篇语音后,大家可以给自己当下的特点做一次全面的扫描,建立快照。一方面,当下的特点很大概率会延续终生;另一方面,如果需要具备新的特点,或者需要改掉旧的特点,其实也是可以的。我在语音中会重点说明这一点,大家尤其要留意。祝大家都能不断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我还借助 AI 工具,将语音的关键内容提炼成了一份结构清晰的 PPT和文字版本,大家可以一边听语音一边看 PPT或者文字,更系统地理解这些方法,帮助你在混沌中理出头绪,在迷茫中逐渐靠近热爱。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辉友听完语音的反馈)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6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