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于贵阳开幕,聚焦人工智能发展。我国数据产业规模已超5.8万亿元,呈现东部、中部、西部梯次分布,长三角地区尤为突出,聚集超10万家数据企业。国家数据局预测,在人工智能应用等需求的驱动下,数据产业年均增长率有望保持15%以上,到2030年规模预计超13万亿元。数据产业为近500万人提供就业,与人工智能形成双向促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 **数据产业规模巨大且持续增长**:中国数据产业的规模已达到5.8万亿元人民币,并且预计在人工智能等需求的带动下,未来将保持每年15%以上的增长率,到2030年有望突破13万亿元。这种快速增长表明了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日益重要性。
🌐 **区域发展呈现梯次分布**:全国数据产业的规模分布呈现梯次特征,东部地区(占69.7%)规模最大,其次是中部地区(17.2%)和西部地区(13.1%)。长三角地区作为产业聚集的亮点,汇聚了超过10万家数据企业,显示出强大的区域经济带动能力。
👩💻 **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社会创造了近500万个就业岗位,涵盖了数据标注员、数据经纪人、数据科学家、数据分析师、算法工程师等多个专业领域,显示了其在吸纳就业方面的巨大潜力。
🤖 **与人工智能双向促进**:数据产业的发展为人工智能提供了高质量、大规模的数据支撑,加速了“人工智能+”行动的推进。同时,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反过来促进了数据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两者形成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发展模式。
IT之家 8 月 28 日消息,据央视财经报道,2025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今天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当前,高质量、大规模数据已成为推动“人工智能 +”行动的有力支撑。我国数据产业的规模增长迅猛,目前超过 5.8 万亿元。

IT之家查询获悉,我国数据产业呈现梯次分布格局,东部、中部(含东北)和西部地区的数据产业规模分别为 40819 亿元、10075.6 亿元和 7699 亿元,占全国比重分别为 69.7%、17.2% 和 13.1%。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聚集效应突出,聚集数据企业超过 10 万家,产业规模占全国的 22.6%。
据国家数据局预测,受到人工智能应用等需求带动,我国数据产业有望继续保持 15% 以上的年均增长率,到 2030 年产业规模预计超过 13 万亿元。
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数据资源研究部主任王威表示,据研究测算,数据产业吸引了近 500 万人的就业人员,包括了像数据标注员、数据经纪人、数据科学家、数据分析师、算法工程师等等。数据产业和人工智能呈现双向促进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