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范儿 08月28日
追觅跨界造车:一场以增长焦虑为名的商业表演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家电公司追觅高调宣布造车,并以对标布加迪为目标,引发广泛关注。然而,文章深入剖析,认为这场跨界背后并非技术狂热,而是公司增长停滞的真实写照。追觅的造车计划被指更像是为资本市场量身定制的“表演”,通过“左手倒腾贴牌车,右手赶制道具车”来吸引投资。其主营扫地机器人业务面临市场降温、份额下滑和口碑危机,导致追觅病急乱投医,盲目进行多元化扩张,甚至涉足消费金融,暴露了其对产品创新失去信心的商业逻辑。文章批评追觅将用户视为流量入口,漠视用户体验,并警示其造车行为可能对汽车行业“安全至上”的原则构成威胁,称其是在污染“造车”一词,而非真正造车。

🎯 追觅造车目标宏大,对标布加迪,但文章指出这更是一场为应对增长停滞而进行的“表演”。公司通过“左手倒腾贴牌车,右手赶制道具车”来吸引投资,其造车项目被指是为了融资路演而服务的“道具车”,而非真正的产品创新。

📉 追觅主营业务扫地机器人面临严峻挑战,市场销量下滑,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大幅超越,用户口碑也出现松动。这三重压力迫使追觅寻求新的增长点,但其多元化扩张策略显得混乱且缺乏焦点,甚至涉足消费金融,暴露了其对产品创新盈利能力的担忧。

📱 追觅的App设计将官方商城置于首位,而非设备控制界面,体现了其将用户视为流量入口,优先考虑销售转化的底层逻辑。这种漠视用户体验的做法,预示着在汽车制造这样更严肃的领域,安全与融资、成本与冗余的冲突中,追觅可能优先考虑后者,对用户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 文章认为追觅的造车行为是对汽车工业“安全至上”原则的漠视,是对百年积淀的汽车工业的不尊重。这种以市值驱动、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的商业表演,污染了“造车”一词的含义,其产品基因中已埋下漠视用户的种子,其“布加迪”或许从一开始就未打算真正上路。

今天最热的事件,是「追觅造车」。

这条新闻之所以能刷屏,不在于一家家电公司跨界本身,而在于它上来就给自己定了个颇具话题性的目标:对标布加迪。

一个是趴在地上勤勤恳恳为你吸猫毛的扫地机,一个是站在超跑金字塔顶端、售价千万的奢侈品。把这两个词硬凑在一起,堪称今年科技圈最精彩的行为艺术。

但在这场略显滑稽的表演背后,藏着的并不是一个技术狂人的热血故事,而是一家公司面对增长停滞时,最真实、也最危险的挣扎。它的观众或许并非消费者,而是资本。

台前的表演,后台的生意

要演好一出戏,首先得有个好剧本。追觅为自己的造车故事,准备了一套在当下舆论环境里,显得无比聪明和政治正确的开场白:

我们不做「从 0 到 1」的冒险者,而是站在中国制造巨人肩上。无数中国企业已用十年血汗,铸就了全球最成熟的电动车供应链与技术生态。而我们,要做的是一场「全局最优」的征程:用正确的产品、正确的战略、正确的节奏,把中国智造推向世界高端市场。

这是一套非常高明的话术。

在「全栈自研」几乎被神化的今天,追觅反其道而行之,巧妙地将「不自研」、「抄近道」,提前转化为「善用中国供应链优势」的战略智慧,甚至把自己摆在了为「中国智造出海争光」的高地上。这番话听下来,追觅不但不会显得鲁莽,反倒像个深谙时局、运筹帷幄的棋手。

但问题是,追觅内部正在上演的,是另一出截然不同的戏码。

据云见 Insight 报道,目前追觅的造车主体——星空计划(上海)汽车科技责任有限公司,正在贯彻「左手、右手模型」。在不久前的一次月度会议上,追觅创始人俞浩第一次提出了这个战略。

▲追觅创始人俞浩

追觅名义上的「右手」业务,也就是那个对标布加迪的自研项目,目前还卡在造型评审阶段。而所谓的造型,更像是一场大型的汽车整容手术。有知情人士称,俞浩的造型思路就是「学小米」,找一个国外的超豪华汽车,做到「形似神不似」。

目前,星空计划已经找供应商用理想 L9 改造了一批「宾利」和「库里南」,后面还打算用小米 SU7 去模仿「布加迪」和「法拉利」的神韵。

这种操作的荒诞之处,不仅在于其本身,更在于追觅的动机。这些精心打扮的「道具车」并不会真正量产,它们的观众实际上只有投资人。

那些被挖来、本想一展拳脚的汽车工程师们,在干了一段时间后也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不是在开发一款创新的产品,而是在为一个又一个融资路演,赶制下一批更逼真的道具。

这已经不是「站在巨人肩上」了,这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方便够到投资人的钱包。

如果说「右手」的业务是为了表演,那「左手」的生意就更加实在了——倒腾贴牌车,赚快钱。报道称,追觅正在和汽车设计公司「龙创」洽谈,计划将北汽 BJ40 这类在内销市场不算主流的国产车型进行改造,换个标,出口到东南亚、中东等对品牌不那么敏感的市场。

现在打开招聘软件,追觅科技的主页已经挂满了「汽车出口」、「海外渠道开发」等职位,薪资诱人,似乎急于搭建一支能迅速出货的销售团队。

这一下,事情就变得魔幻起来了。一个台前声称要用最顶尖的中国智造,去挑战布加迪这种全球奢侈品之巅的公司,在后台干的却是二道贩子的生意。

如此分裂的业务布局,在追觅内部似乎早已常态化。根据极片 Lab 报道,追觅目前总共规划了 S/A/B/C/D五大产品线,下至走量的 A 级车,上至高端超跑,几乎覆盖了汽车的各个品类和价位。

▲ 图片来自:极片 Lab

有内部人士称,在这套体系里,有的部门只有几个人,部门目标也不明确,可能只是为了试水,或是为了方便对外融资时讲述不同的故事。

右手举着「布加迪」的 PPT,讲述一个万亿市值的梦想;左手拿着北汽的图纸,盘算着一单几万块的利润。

一个舞台,两出戏,一出给资本看,一出给自己活命。

增长停滞,「扫地僧」病急乱投医

看似荒诞的闹剧,背后往往都有一个严肃的理由。追觅之所以要上演这么一出造车大戏,原因无他——它的主业,那个曾经让它声名鹊起的扫地机业务,已经不灵了。

「扫地僧」的日子,如今并不好过。

首先是整个赛道在降温。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国内扫地机器人市场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高歌猛进后,销量已从 2021 年的 579 万台,一路下滑至 2024 年的 406 万台,市场蛋糕正在肉眼可见地缩小。

蛋糕变小,分蛋糕的人却越来越多。在存量市场的残酷搏杀中,追觅这位曾经的「优等生」开始显露疲态。

IDC 的数据显示,2024 年,追觅在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的份额已滑落至 8%,排名第四,不仅落后于老对手科沃斯,更是被一路狂奔的石头科技(16%)甩开了一倍的身位。追觅只能在传播物料中,通过限定「中国线上市场」、「5000 元以上高端产品」等条件,勉力维持着一个「行业第一」的体面。

比市场份额下滑更危险的,是用户口碑的松动。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截至 2025 年 4 月,追觅的相关投诉量高达 2505 条,显著高于其主要竞争对手石头科技的 1855 条。「扫地爹」、「智商盆地」等吐槽,开始越来越多地与这个品牌挂钩。

主营业务增长停滞,市场份额被蚕食,用户口碑亮起红灯——这三重压力,共同构成了追觅深重的增长焦虑。为了自救,也为了给资本市场一个新交代,追觅开始了一场近乎疯狂的、购物清单式的多元化扩张。

今天,他们高调宣布进军大家电领域,要与美的、海尔掰手腕;明天,又成立机器人公司,展示能够拉花的人形机器人「小麦」,这些还算是在科技的范畴里,但很快,这份清单的画风就开始变得奇怪起来:追觅咖啡、山也觅茶、沸点计划(火锅)……

当一家以高速马达为核心技术的科技公司开始研究手冲和毛肚时,这暴露的已经不是野心,而是无头苍蝇般的焦虑和战略失焦。

▲追觅的人型机器人「小麦」

这种混乱,自然也传导到了组织内部。据报道,追觅科技近年来高管动荡频频,「两员大将」喻超、郭人杰的相继出走,被外界普遍解读为内部战略混乱的直接后果。

对了,在这一长串令人眼花缭乱的购物清单末尾,追觅还悄悄藏起了一件商品——消费金融。

是的,科技的尽头,或许还是放贷。

据本原财经报道,追觅正在组建一支金融科技团队,计划以跨境金融信贷为切入点,构建一个全球金融服务生态。这个动作,比造车更能暴露其真实的商业意图。当一家硬件公司开始对用户的信用和钱包产生兴趣时,往往意味着它对通过产品创新本身来获取利润,已经失去了信心。

追觅之所以会走上这条路,或许离不开其背后「导师」的言传身教。它的投资方之一,昆仑万维的创始人周亚辉,被誉为「灰产王」,曾是趣店等现金贷公司的早期投资人,深谙流量变现之道。

有这样的人生导师在侧,追觅在主业受困时,选择造车和放贷这两条最能刺激资本神经的道路,几乎成了一种必然。

在追觅眼里,用户并非用户

要看懂一家公司的底层逻辑,有时不用听它说了什么,看它做了什么就行。在追觅这件事上,我们甚至不需要分析那么复杂的汽车产业链,只需要打开它的手机 APP。

这是一个足以让任何产品经理都感到困惑的设计。

当你打开石头、云鲸或者大疆的扫地机器人 App 时,迎接你的,永远是你那台设备的状态和控制界面,让你能用最短的时间、最直接的方式去启动一次清扫。这是工具的本分。

▲ 大疆、石头、云鲸的 App 首页

但当你打开追觅的 App,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的官方商城。琳琅满目的商品、限时抢购的 banner、以及「爆款」的字样,热烈地欢迎着你。你得先手动切换到底部的「设备」标签,才能找到那个你真正想用的控制界面。

▲ 追觅 App 的首页

这种反常识、反用户体验的设计,只指向一个赤裸裸的目的:卖货。

这个小小的细节,一定程度上暴露出追觅最底层的哲学——用户,首先是流量,其次才是用户。你购买的硬件,是它获取你这个流量的入口;你的每一次打开 App,都是一次可以被转化的销售机会。这不是你控制产品的工具,而是它向你出售下一个产品的渠道。

为了这个商业目的,你的便利性、你的时间、你的体验,都是可以被牺牲的成本。

当商业增长和用户体验产生冲突时,追觅在 App 上已经给出了它的答案。那么,当快速融资、降低成本与安全冗余、长期验证这些汽车行业里更严肃的冲突摆在面前时,我们又该如何期待它的选择?当一个潜在的安全缺陷被发现时,一家以市值为导向的公司,第一反应是保护用户的生命,还是保护自己的下一轮融资?

回过头来看追觅造车,我们很难将这视作一次真诚的产品创新,它更像是一场以增长焦虑为燃料,以资本运作为核心,以牺牲用户为代价的商业表演。

这不仅是对用户的轻视,更是对汽车行业「安全至上」基本原则的潜在威胁。它不是在造车,这是在污染「造车」这个词。

它不尊重汽车工业,把百年积累的敬畏之心当成了一个资本游戏;它不尊重资本市场,用「改装样车」和「贴牌生意」拼凑出一个虚假的融资故事;它最不尊重的,是消费者,用一个不真诚的项目吸引眼球,并在其产品基因里,早已埋下了漠视用户的种子。

真正伟大的产品,源于对用户的尊重,而非对市值的渴望。而追觅的这台「布加迪」,或许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真正开上路。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邮箱 8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追觅 造车 增长焦虑 资本运作 用户体验 汽车行业 Dreame Car Manufacturing Growth Anxiety Capital Operations User Experience Automotive Industr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