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家长提议禁止中小学生携带电话手表进入校园,认为其对身心健康和学业有负面影响。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回应表示,目前尚无统一禁令,但倡导学校采取“分类管理、疏堵结合”的原则。对于仅具备通话和定位功能的电话手表,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携带规范;而含有游戏、视频等娱乐功能的产品,则可参照手机管理规定限制入校。此举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认为电话手表在紧急情况和走失时能提供帮助,其多重定位技术也让家长能随时了解孩子动向,保障安全。然而,部分电话手表功能已趋近“腕上手机”,业内人士提醒家长需适度干预,引导孩子合理使用。
📚 家长担忧电话手表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与学业,建议禁止其进入校园。该提议引发了社会对儿童使用电子产品边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 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对此回应,目前未出台全面禁止电话手表入校的统一规定,但强调学校应遵循“分类管理、疏堵结合”的原则。对于仅具备基础通话、定位功能的电话手表,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携带规范;而含有游戏、视频等娱乐功能的产品,则应参照手机管理要求限制带入校园。
🛡️ 尽管存在担忧,许多网友认为电话手表在儿童走失或遇到紧急情况时能提供关键的安全保障。其内置的多重定位技术能够实时追踪儿童轨迹,让家长能够“延伸自己的眼睛”,随时了解孩子的安全状况,尤其是在上下学通勤和单独外出活动时。
📱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儿童电话手表功能日益丰富,已接近“腕上手机”,集拍照、社交、游戏等功能于一身。业内人士提醒家长,在“儿童媒介干预”方面应把握好尺度,既要对孩子的媒介使用进行必要的限制和引导,也要避免完全剥夺其接触和使用媒介的机会,以防过度沉迷。
⚖️ 总体而言,关于电话手表进校园的管理,教育部门倾向于采取一种更为灵活和精细化的管理策略,即根据产品的具体功能进行区分对待,而非“一刀切”的禁止,旨在平衡安全需求与技术应用的可能性。
8月28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有家长建议教育局禁止中小学生带电话手表进入学校,理由是电话手表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业会造成负面影响。
对此,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回应称,目前深圳市未出台全面禁止电话手表进校园的统一规定,但始终倡导学校按“分类管理、疏堵结合”原则落实相关要求,对仅具备基础通话、定位功能的电话手表,学校可结合实际明确携带规范;对含游戏、视频等娱乐功能的产品,可参照手机管理要求限制带入校园。
有多位网友表示不认同家长的提议,因为当小朋友迷路、遇到紧急情况时,电话手表能帮上大忙。

目前市面上的儿童智能手表都采用了多重定位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儿童移动轨迹,并及时传输到家长手机,定位技术帮助家长们“延伸自己的眼睛”,随时了解孩子的行为,保障孩子上下学通勤以及单独外出活动时的安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电话手表除了定位、接打电话外,还有拍照、发朋友圈、玩游戏等等,俨然成了一部“腕上手机”。
业内人士提醒,家长应当把握好“儿童媒介干预”的尺度,对孩子的媒介使用进行必要的限制和引导,同时也不完全剥夺他们接触和使用媒介的机会,避免孩子过度沉迷于儿童电话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