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8月28日
潮玩LABUBU遭遇侵权与ESG挑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大量涉嫌侵权的LABUBU玩偶被海关拦截,引发了对潮玩产业及其背后文化符号价值的广泛讨论。183万件侵权品的涌入,不仅稀释了产品的稀缺性,更动摇了消费者对文化符号的信任,可能导致整个价值体系的崩塌。同时,以泡泡玛特为代表的潮玩企业,正面临日益严峻的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合规压力。新材料使用带来的环境成本、生产过程的碳排放以及包装废弃物等问题,都对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泡泡玛特正尝试通过使用再生材料、优化包装和部署清洁能源等方式进行转型,但其商业模式中“人为稀缺性”与可持续性的根本冲突仍待解决。文章指出,潮玩产业的未来发展,需要重构消费逻辑、打破数据黑箱,并赋予IP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内核,使其成为承载可持续价值观的文化载体。

🌟 **侵权泛滥动摇文化符号信任:** 183万件侵权LABUBU玩偶的出现,不仅冲击了市场份额,更严重稀释了品牌赖以生存的文化符号纯粹性。当仿品充斥市场,消费者对符号的信任动摇,担忧社群认同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的衡量标准,这可能导致信任危机蔓延至整个品类,甚至引发对文化价值的怀疑,最终损害整个创新生态的价值锚点。

🌍 **ESG合规成为潮玩产业新挑战:** 随着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的实施,潮玩制造商面临严格的环境要求。LABUBU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高能耗,包装废弃物(如含微塑料的PVC保护膜)也对环境造成长期影响。品牌宣称的“碳中和” efforts 需经受严格审计,过度依赖碳汇和营销策略加剧环境代价,使得ESG合规成为企业必须跨越的门槛。

💡 **泡泡玛特探索ESG转型之路:** 泡泡玛特正积极尝试通过使用再生材料(如DIMOO地球日手办)、优化包装设计(如缩小包装体积、使用可降解纸托)以及部署清洁能源来应对ESG挑战。然而,文章指出这些“补救式创新”未能触及盲盒经济与可持续性的根本冲突,其商业模式依赖“人为稀缺性”刺激重复消费,局部改良难以匹配庞大的企业体量,促使企业需进行更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

8月25日,在北京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给出的一个数字引人注目:目前,海关共拦截涉嫌侵权的LABUBU产品183万件。这个数字巨大到超出了人们对“玩偶”这一品类的直觉认知。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关于“假货”的案例;但如果从全球产业链和消费文化的脉络来看,它折射出的其实是一个更深的困境。

消费符号的泛滥与品牌价值重塑

LABUBU的走红,本质上不是玩偶形象的胜利,而是一场文化符号的集体建构。它的价值并非凝固在树脂材质中,而是流动于全球年轻群体对身份认同、情感联结和文化归属的渴求之中。当消费者愿意为一只699元的玩偶支付15000元的溢价时,他们购买的早已不是实体产品,而是进入某个文化社群的通行证。

符号被赋值,稀缺被神化——这套精密的符号系统,才是潮玩经济的真正基石。

而183万件侵权品的涌入,冲击的远非市场份额,而是这套符号系统的根基。假货稀释的不仅是产品的稀缺性,更是文化符号的纯粹性。当市场充斥难以辨别的仿品,消费者对符号的信任开始动摇:如果人人皆可廉价持有,社群认同的独特性如何维系?如果原创与仿制界限模糊,文化价值的高低又何以衡量?外观或许可以复制,但符号背后的文化叙事却被撕裂为两个平行世界:一个指向对创作尊严的守护和文化价值的共识,另一个则滑向即时满足与价值虚无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信任的崩塌。消费者或许无法肉眼辨认真伪,但一旦发现手中的“文化符号”可能是赝品,他们所质疑的将不单是产品真伪,而是整个价值系统是否值得信赖。这种信任危机具有不可逆的传染性——它从单个品牌蔓延至整个品类,从产品质疑扩展至文化怀疑。重建信任的代价远高于打假成本,因为它需要重构一整套文化共识和价值叙事。

这也揭示了当代知识产权保护的本质变迁:它早已超越法律范畴的经济议题,演进为关乎文化信任的社会契约。保护原创不仅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更是为了守卫那些使文化产业得以存续的信任基石。没有这种信任,潮玩将退化为普通玩具,文化将退化为简单商品,而整个创新生态,将失去其最珍贵的价值锚点。

LABUBU系列玩偶图源网络

ESG的隐形战场:供应链透明度与绿色门槛

随着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的正式落地,出口制造商必须证明产品的全流程合规。从原材料溯源,到生产过程的碳足迹,每一步都需要可验证的数据。

这如同悬在中国潮玩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当LABUBU第三代产品在全球引发抢购狂潮时,其环境成本却被精心包装的营销光芒遮蔽。这款采用新型搪胶复合材料的产品,生产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较前代激增23%,东莞生产基地的环评报告显示,为满足全球订单激增需求,单条生产线能耗强度达到每万件12.6吨标准煤,相当于焚烧6500棵成年松木。

更严峻的是潮玩产业特有的“重复消耗”模式:每位消费者为集齐全套12款LABUBU平均产生4.3公斤包装废弃物,其中含微塑料的PVC保护膜降解周期长达450年。泡泡玛特宣称的“碳中和生产线”经第三方审计发现,实质减排比例不足35%,碳抵消主要依赖购买林业碳汇。而刻意控制产能营造稀缺性的营销策略,客观上加剧了环境代价——从中国生产的LABUBU经香港中转至欧美,平均运输距离1.2万公里,碳排放较本地化生产高出4.8倍。

泡泡玛特的破局之路:把消费符号转化为ESG符号

面对系统性环境挑战,泡泡玛特在2024年ESG报告中披露了转型路径:推出全球首款55%再生材料手办“DIMOO地球日手办”,原料来自通过全球回收标准(GRS)认证的回收边框密封条;将MEGA系列包装体积缩小29%,以可降解纸托替代保丽龙泡沫内胆;在越南工厂部署太阳能发电系统,降低跨境运输碳排放18%。

DIMOO地球日手办图源网络

泡泡玛特的环保改良虽具诚意,却陷入“补救式创新”的困局——再生材料与包装优化仅能缓解末端污染,未能触及盲盒经济与可持续性的根本冲突。其商业模式依赖“人为稀缺性”刺激重复消费,局部改良相较于年营收287亿的庞大体量,仍显杯水车薪。

若要真正跨越ESG鸿沟,泡泡玛特需直面三大结构性改革:

首先,重构消费逻辑:借鉴乐高“模块化设计+终身保修”的循环模式,开发可自由组合的标准化玩偶部件,让“收藏”从占有新品转向创造迭代。

其次,打破数据黑箱,建立覆盖原料溯源、生产能耗、物流排放的区块链系统,如比亚迪追踪3.2万家供应商的碳管理平台,将环境成本转化为可信的竞争力标签。

最重要的是,泡泡玛特需要重赋IP价值内核,超越联名款环保主题的浅层表达,学习迪士尼百年IP运营的底层逻辑——米老鼠的魅力不在外形更新,而在于跨代际传递的乐观精神,这意味着LABUBU需从“炒价符号”进化为承载可持续价值观的文化载体。

毕竟,承载Z世代情感寄托的潮玩,不该是转瞬即逝的消费狂欢,而应是经得起ESG棱镜审视的文化载体。

参考资料

BBC:从中国到世界:“顶流”拉布布和它背后的千亿潮玩帝国。

中国证券报:从合规行稳到价值共,ESG成文化出海“导航仪”。

欧洲《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解读:中国轮胎产业链的合规。

泡泡玛特: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人民政协网:泡泡玛特发布全球首款55%再生材料手办 深度探索潮玩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着陆TouchBase”,作者:黄葳,编辑:梁超 国佳佳,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LABUBU 潮玩 泡泡玛特 知识产权 ESG 可持续发展 文化符号 供应链 侵权 Pop Mart Trendy Toys Intellectual Property Sustainability Cultural Symbols Supply Chain Infringemen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