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8月28日
高瓴资本减持隆基绿能:周期、策略与投资体系的进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高瓴资本近期减持隆基绿能股份,引发市场对其价值投资理念的讨论。文章深入分析了高瓴资本在光伏行业的投资逻辑,指出其在2020年“碳中和”浪潮下大规模入局,是顺应了当时的时代共识和产业机遇。然而,随着行业周期的变化,高瓴通过分散投资于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并成功从宁德时代、恩捷股份等项目中获利,展现了其风险分散和动态平衡的能力。文章强调,对于大型投资机构而言,构建并不断升级投资体系比单个项目的成败更为重要,并指出高瓴在人工智能、新消费等领域的布局,以及其投资策略从“赛道重仓”向更灵活多变的“升维”转变,体现了其适应市场变化和追求长期稳健收益的专业性。

📈 **投资时机的选择与行业周期判断:** 高瓴资本在2020年末全球“碳中和”共识高涨、光伏产业迎来高确定性成长机遇时,选择大规模入股隆基绿能。这一决策顺应了当时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主要经济体上调可再生能源目标以及行业规模效应显著的“时代共识”,为光伏行业带来了巨额资本涌入。文章指出,理解并顺应行业周期是机构投资成功的关键。

🔀 **风险分散与投资组合的动态平衡:** 文章强调,大型投资机构如高瓴资本,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构建跨行业、跨子行业、跨周期阶段、跨资产类别的投资组合以实现风险分散。高瓴在新能源领域不仅投资了隆基绿能,还分散布局了通威股份、信义能源、协鑫科技等光伏企业,并在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广泛投资,如宁德时代、理想、小鹏、蔚来等。通过分批减持宁德时代和清仓恩捷股份获得的巨额盈利,远超在隆基绿能的浮亏,印证了其通过投资组合实现整体收益和胜率的优势。

🚀 **投资体系的进化与“升维”策略:** 文章指出,高瓴资本的投资策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从2020-2022年的“赛道重仓”到2023-2025年的“结构调整”和“优化持仓”。其对人工智能、新消费、生物医药等成长性赛道的持续布局,以及对未上市公司风险投资的深入,体现了其投资风格的调整和“升维”。高瓴不再刻意追求单一的重仓+长期持有模式,而是采用更精细化、更灵活多变的投资操作手法,及时承认并纠正错误,如适时减持隆基绿能,并进行波段操作,以适应中国二级市场快速轮动的特点,追求体系的长期制胜。

💡 **专业投资机构的本质:** 文章最后总结,对于管理规模巨大的专业投资机构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单个项目的成败,而是整个投资体系的不断升级与进化。机构投资需要超越短期涨跌的视角,对世界经济、产业和金融环境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实现长期、稳健的盈利。高瓴资本的案例表明,一个成熟的投资机构,即使在单个投资项目上可能遭遇挫折,但其整体的投资体系必须具备穿越周期、适应变化并最终取得成功的韧性。

8月22日隆基绿能最新发布的公告显示,高瓴HHLR管理有限公司在隆基绿能公司的持股比例已降至4.999999%,不再是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

与几年前高光时刻相比,隆基的市值已经缩水了近八成。这样的跌幅足够让高瓴形成较大额度的亏损,但继续等待下一轮周期转向繁荣的意义似乎已经不大。

当然这也引发了一些议论,有人怀疑其操作上自相矛盾,价值投资的理念崩塌。但如果人们无法感受高瓴对隆基介入和退出的内在逻辑,对于机构投资的运作原理就难以产生正确的理解,也无法客观公允地评价一家专业投资机构。

单个项目的成败,不足以影响一家管理资产规模超650亿美元的大型机构的根基。更何况,高瓴资本需要的从来不是某个成功的投资案例,而是整套投资体系的不断升级与进化。

周期

当2020年末高瓴资本决策入股隆基绿能时,正值全球“碳中和”共识高涨、产业迎来高确定性成长机遇的阶段。

那一年,世界光伏发电和聚光太阳能发电的装机容量同比增长了22.10%,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快速增长。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均上调了可再生能源的目标,给光伏行业带来了巨大政策红利、供需两旺的预期。

供需同步大幅扩张,意味着硅料成本、组件价格和光伏度电成本的都可以大幅下降,整个行业体现出明显的规模效应,越投入、越生产、越赚钱。在这种相当通顺的成长逻辑支撑下,资本大量入局,支持光伏企业扩大产能。

高瓴隆基投资案发生的2020年—2022年间,在多晶硅等核心具体环节,和胶膜等辅材环节,国内累计公开的投资总额就超过20000亿元,全球范围内的产业投资案规模也不小。

2020年5月,美国批准了由巴菲特投资10亿美元的“双子座太阳能项目”,这是美国史上最大的太阳能项目。此外SolarCity从2020年开始进军美国13城,并计划在全球推广太阳能屋顶。

中国央企加速布局电站投资,其中国家电投、三峡集团的光伏投资都近千亿。此外中国石化还入股了光伏薄膜企业常州百佳年代,与远景集团合资分布式光伏。

除了高瓴之外,当时IDG资本也积极投入光伏产业,大规模投入了爱旭、协鑫、高景等,其合伙人俞信华肯定,“这是一个五年内有四倍增量空间的行业”。

在光伏完全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历史阶段,以高瓴和IDG为代表的资本涌入是必然会发生,且不以观察者的判断为转移的。大型、知名投资机构如果不投光伏,反而会令出资人感到困惑甚至是不安——类似于如今不投芯片人工智能会让人感觉不正常一样,那就是当时的“时代共识”。

但几年之后,一切都变了。

穿越

周期的力量是如此之大。投资机构想穿越周期长期获利,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类似于高瓴这样的中国顶级投资机构,对于赛道投资有着深入的理解,不论是在早期风险投资阶段,还是二级市场阶段,都有能力筛选出行业中最具竞争优势的企业,以及最有可能在产业扩张中获利的关键节点。

风险分散的成功,通常要求投资机构构建起跨行业、跨子行业、跨周期阶段、跨资产类别的投资组合。可以看出,高瓴当初在做新能源投资布局的时候,实际上并非是在all in光伏,在光伏行业的投资里,也没有all in隆基绿能。

在不长的几年时间里,高瓴在新能源领域覆盖了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氢能等核心子行业。在光伏赛道,高瓴不仅重仓了隆基绿能,还通过定向增发等方式,分别投入了通威股份、信义能源、协鑫科技等有差异化技术路线的光伏企业。

锂电池领域,高瓴除了投资宁德时代,还投资了隔膜龙头恩捷股份,形成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卡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高瓴分散投资于理想、小鹏、蔚来三家造车新势力,试图规避单一企业技术路线、单一品牌失败可能造成的风险。

高瓴在2021-2023年分批减持宁德时代,套现约百亿,2021年清仓恩捷股份时盈利也超过了40亿元,这些盈利远比隆基的浮亏要多。

这正是基金的最大优点:可以实现风险的分散与动态平衡,穿越一个又一个行业的周期波动,最终让基金整体的胜率、收益都维持在一个比较可观的水平上。

蜜雪集团股价表现(自2025年3月至今)

而且,新能源也只是整个高瓴资本“重仓中国”长期战略的一部分。其更多的投资还布局在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新消费、生物医药等在内的成长性赛道中,有包括百济神州、蜜雪冰城在内的大量明星项目,为出资人赢得了庞大收益。

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重仓标的会决定全盘成败,但对于那些管理资金规模非常庞大的机构来说,穿越时间和周期获得稳定收益更加重要,单个项目胜败的影响力相对有限。比重仓下注更重要的,是构筑一个成功且不断完善的投资体系。

机构投资不能只依靠那些万年不变的金科玉律,而是需要不断适应特定时空的特定情况。

升维

观察高瓴在2020-2025年13F报告中的行业持仓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其面对市场变化的过程中所作出的调整和改变。

2020-2022年间,高瓴主要是押注了中国的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做的是“赛道重仓”。2023-2024年间,高瓴显然已经意识到经济周期和社会消费的大变化,对持仓进行了结构调整。到2025年,其持仓的优化一直在继续。

虽有实时调整,但高瓴的投资偏好保持了长期的一致性,像阿里和拼多多这种互联网消费的代表,以及中国创新药的代表百济神州、传奇生物,都愿意长期持有。

相比二级市场投资,对未上市公司的风险投资更能看出高瓴的赛道偏好,以及在近些年所进行的投资风格调整。这是很多二级市场投资者所难以感知的。

人工智能与关键硬件领域,高瓴投资了地平线(自动驾驶芯片)、Minimax(大模型与生成式AI)、智元机器人(具身智能)和“杭州六小龙”之一的群核科技(空间智能)。

此外,创业板硬件科技公司绿联科技目前市值接近300亿元,也是一个成功投资案例,高瓴介入时这家公司尚未上市,估值为50多亿元。

在新消费领域,高瓴投资了闪魂(TCG卡牌与IP运营)、星迈创新(智能泳池机器人)、咖爷科技(智能咖啡机)。近期还传出高瓴要收购星巴克中国业务的消息。

从投资互联网巨头,人工智能新锐,再到新型消费企业,可以说,高瓴已经找到了那些能利用技术优势驱动业务的企业,也判断出了哪些新型消费品会逐渐普及。

但在具体的投资策略上,高瓴已经不再刻意追求伯克希尔·哈撒韦式的重仓+长期持有的模式,这也是一些“价值投资者”对高瓴最为困惑乃至于不满的地方。

如今中国二级市场热门板块轮动迅猛,投资难度不断提升,即便是长期坚定投资科技成长股,也需要更加精细化、更灵活多变的投资操作手法。重仓长期持有并非是可以应对一切环境和变化的不二手段,对此价值投资者尤其要有清醒认知。

由于资本市场规律在中国逐渐普及,效率越来越高,投资者的投资周期整体是在缩减而不是增加。在波动剧烈的市场中,进行马拉松式的长期投资更需慎重。

及时承认并纠正错误而不是死扛,是一个成熟投资者必备的素质。就像低位减持隆基被各种质疑,但如果高瓴一直不从大股东的位置走下来,死扛着不去止损割肉,恐怕会质疑高瓴的就不再是围观的散户,而是金主出资人了。

此外,一些比较“中国式”的二级市场手法,也在高瓴的武器库里,如波段操作。高瓴对宁德时代的投资操作细致,2020年以161元/股的价格参与定增,股价在2021年站上历史高位侯择机减持,到2022开始下行时又以相对低价介入回去。到今年宁德时代港股上市,高瓴以2亿美元再次重仓杀入,目前获利情况良好。

宁德时代股价表现(自2020年9月至今)

可以看出,只会“买入并长期持久优秀企业”,可能会获得投资收益,但难以适应所有时间周期,也不会成为出资人心目中的优秀投资者。金主们对于成熟的投资机构必然会有更高级别的要求——他们可以容忍木头姐、达利欧们踩雷,成功的投资机构可以在单个标的上遭遇失败,但他们的体系一定是可以长期制胜的。就像巴菲特也有割肉的时候,但不妨碍伯克希尔的伟大。

只看一笔得失质疑整个体系,是对专业投资世界的最大误解。当市场声音更聚焦过程、而非结果,才是市场走向成熟的表现。

写在最后

前些年,一些长期重仓投资白马股的大V和网红,一度受到大量投资者的关注。但如今他们中的不少人都已经退出了市场,或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太多人坚持了那些“价值投资原则”,却没能成为时间的朋友。

舆论注重原则,但与真正的投资实战,特别是投资机构实战完全是两回事。市场舆论往往会过度聚焦于单个项目的得失,而忽视长期投资的专业基础和安全机制。

过去三年的时间里,不论是高瓴还是其他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都共同面对着来自技术面、政策面和资金面的极端考验。而这些考验的最终导向,就是看投资人是否能够在逆境中顺应时代变化,进行策略的进化和投资体系的升级。

尤其是专业投资者,对于世界经济、产业和金融环境的理解必须达到足够高的高度,以超越短期涨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的变化,观察每个投资标的的变化,才能真正打造出一个合格、优秀的长期投资机构,而不是顺境中的裸泳者。

而这,也同样是整个中国资本市场迈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巨潮WAVE”,作者:小卢鱼 杨旭然,编辑:程度,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高瓴资本 隆基绿能 价值投资 新能源 周期 投资策略 风险分散 投资体系 Hillhouse Capital LONGi Green Energy Value Investing New Energy Cycles Investment Strategy Risk Diversification Investment Syste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