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 08月28日
农村记忆:食堂与饥饿的年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回忆了“大跃进”时期农村生活的艰辛,“吃食堂”成为人们对那段不堪回首岁月的代称。初期食堂供应苞谷,但随着壮劳力参与炼钢和烧炭,农业生产受影响,收成不佳。虚报高产导致国家征购量增加,农民口粮锐减。最终粮食匮乏,食堂取消,转为按人定量供应稀粥,生活极度困苦。

“吃食堂”成为农村地区对“大跃进”时期艰苦岁月的代称,反映了那段历史的特殊记忆。尽管初期食堂供应苞谷,但很快因劳动力短缺和农业生产受损而面临挑战。

“大办钢铁”导致大量壮劳力被抽调参与炼钢和烧炭,使得农村的耕种主要由老人和妇女承担,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收成不佳。

虚报高产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国家征购的粮食量增加,而农民实际可获得的口粮却越来越少,加剧了粮食危机。

最终,由于粮食的极度匮乏,食堂制度被取消,改为按人口定量分发稀粥,每家只能分到少量以水为主的食物,生活陷入困顿。


“大跃进”这个词对农村来说比较陌生,大家谈起来都用“吃食堂”来指代那不堪回首的几年时光


图:视觉中国

  《江南以南的故乡与家族往事》“财新mini+”连载中,查看已更新内容

  《江南以南:被湮没的严州府》点此优惠购买

  长辈们谈到生活之苦,必然要提到吃食堂。“大跃进”这个词对农村来说比较陌生,大家谈起来都用“吃食堂”来指代那不堪回首的几年时光。

  西桥的食堂包括西桥和岗脚村,食堂放在郭家的厅上。开始的时候,大家在食堂里是放开吃,可也没有米饭吃,而是苞谷,整箩筐供应。不久,“大办钢铁”,壮劳力都去新安江(寿昌的横山钢铁厂)帮助炼钢,也有的去山里烧炭,包括外公。所以村里只剩下老人、妇女种田,种得不好,收成也不好。可是,上报千斤亩,来参观的时候就把几亩的水稻并到一亩田里。上报得高,国家征购的就多,农民剩下的口粮就少。到后来,粮食没了,大家也不到食堂聚餐了,每家按人口往家里领吃的,主要是汤和糊。一斤米要烧三十二碗粥,基本上是水,每人分几瓢,每家端着钵头装。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大跃进 农村生活 食堂 饥饿 历史记忆 Great Leap Forward Rural Life Communes Hunger Historical Memor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