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了长远的国家“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明确AI为长期核心战略,并规划了2025、2030、2035年的发展目标。该计划聚焦六大领域:科技突破强调AI大模型驱动的从0到1的科研创新;产业发展提出“智能原生企业”新概念,要求企业重构商业模式;消费领域预判AI将催生“情感消费”和“认知消费”;民生福祉关注AI对就业的潜在冲击,并提出向就业潜力大方向倾斜;治理能力将“数字人”纳入公共安全体系;全球合作则着力帮助全球南方国家,体现中国在国际AI治理中的角色。
🚀 **科技前沿的“从0到1”突破**:国家“人工智能+”行动高度重视在科技领域的创新,特别是强调利用AI大模型来加速实现从无到有的原始创新,这表明政策导向更侧重于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而非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应用推广。
🏭 **产业升级的“智能原生”**:行动中提出的“智能原生企业”概念,要求企业不仅进行数字化转型,更要从底层架构上重塑商业模式,以AI为核心驱动力,实现更彻底的智能化升级,这预示着未来企业竞争的新范式。
💡 **消费需求的演变与满足**:政策预判AI的发展将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特别是“情感消费”和“认知消费”,这意味着AI不仅能满足物质需求,还能在精神层面和认知层面为消费者提供新的价值和体验,拓展了消费的边界。
⚖️ **就业市场的结构性调整**:在民生福祉方面,该行动专门提及了就业风险的管控,并提出“向就业潜力大的方向倾斜”,这显示出政府对AI可能带来的岗位替代效应有所考量,并正积极引导劳动力市场向更具韧性和创新性的方向发展。
🌐 **全球治理与合作的新篇章**:在国际合作层面,强调“帮助全球南方国家”,这不仅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更彰显了中国在塑造全球AI治理规则和话语权方面的积极姿态,致力于构建更加公平普惠的AI发展环境。
2025-08-27 13:23 浙江
2027年重点领域融合,2030年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2035年建成智能社会——这个时间轴比“中国制造2025”更长远,说明AI被定位为长期核心战略。
六大“人工智能+” 行动逐条解读:
1. 科技领域特别强调“加速从0到1的突破”,用AI大模型驱动科研 —— 说明更侧重基础科研突破而非单纯技术应用。
2. 产业部分提到“智能原生企业”新概念,要求企业从底层架构重构商业模式,比数字化转型更彻底。
3. 消费提质里“情感消费”“认知消费”的提法,说明政策预判AI将创造精神层面的新需求。
4. 民生福祉部分专门讨论就业风险管控,提到“向就业潜力大的方向倾斜”,政府注意到 AI 替代岗位的潜在冲击。
5.治理能力章节把“数字人”纳入公共安全体系是个突破,体现对虚拟主体的法律地位前瞻。
6.全球合作部分强调“帮助全球南方国家”,呼应这次中国在国际 AI 治理中争取话语权的决心。
完整政策:
重磅: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