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已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标志着其成为国际上首个建成的新一代大型中微子实验装置。该实验的关键性能指标在试运行中已达到或超越设计预期,有望解决粒子物理学领域关于中微子质量排序的重大科学问题。JUNO项目的成功运行是中国在高精度中微子探测领域的重大突破,将为理解物质和宇宙本质提供关键数据。
⚛️ JUNO实验装置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在大型中微子探测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成为国际上首个投入运行的新一代大型中微子实验装置。该装置已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的灌注,并正式开始数据采集。
💡 在试运行阶段,JUNO探测器的关键性能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越了最初的设计预期,这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高精度探测能力将使其能够解决粒子物理学中的一个核心科学问题。
⚖️ JUN0实验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是确定中微子质量排序,即第三种中微子(ν₃)是否比第二种中微子(ν₂)更重。这是粒子物理学领域一个长期存在的重大挑战,JUNO的运行将为解答这一问题提供关键证据。
🌍 JUNO项目体现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尽管美国在此项目中的参与度有所减少,但来自欧洲方面的支持尤为显著。这表明了该项目在全球科学界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JUNO成为国际上首个建成的新一代大型中微子实验装置。与此前类似项目相比,美国在JUNO上的参与程度大幅减少,而来自欧洲方面的支持尤其明显

- 位于水池内(尚未灌水)的中心探测器(外部图)。图:央视新闻
【财新网】8月26日,广东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成为国际上首个建成的新一代大型中微子实验装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发布了这一消息。
JUNO在试运行期间首批获取的数据显示,其探测器关键性能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越设计预期,能够着手解决粒子物理学领域未来十年内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微子质量排序——即第三种中微子(ν₃)是否比第二种(ν₂)更重。
JUNO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表示:“完成JUNO探测器灌注并开始运行取数,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这是国际上首次运行这样一个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的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将使我们能够回答关于物质和宇宙本质的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