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 08月27日
航旅纵横“延误险”争议:概率活动被指“套路”消费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日,航旅纵横因一项名为“惊喜数字”的活动引发广泛争议。该活动以9.9元的价格售卖,用户需精确匹配航班延误时长与随机数字才能获得津贴。许多用户误将其视为常规延误险,认为规则苛刻、中奖概率极低。航旅纵横回应称该活动并非正规延误险,但其模糊的宣传和不显眼的规则设置被指利用信息差和认知偏差误导消费者,损害了平台信誉。此次事件也反映出部分互联网平台在变现压力下,可能牺牲用户体验以获取短期利益的现象,并引发了关于商业伦理和行业透明度的讨论。

🎯 **“惊喜数字”活动被指误导消费者:** 航旅纵横推出的“惊喜数字”活动,要求用户精确匹配航班延误时长与随机数字才能获得津贴,许多消费者误以为是“延误即赔”的常规延误险。尽管航旅纵横澄清活动性质,但模糊的宣传表述和不显眼的规则设置(如“精确到分钟且分秒不差”),被指利用用户的信息差和认知偏差,包装高门槛规则,导致消费者产生“被套路”的感觉,引发了广泛的信任危机。

📉 **变现焦虑下的创新尝试与风险:** 作为拥有庞大用户流量的平台,航旅纵横在尝试多元业务变现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盈利压力。此次“惊喜数字”活动,以低门槛吸引用户,通过极低的赔付概率来降低成本,试图开辟新的营收增长点。然而,这种以牺牲用户体验和信任为代价的创新,虽然可能带来短期收入,但长期来看,损害品牌形象和用户忠诚度,得不偿失。

⚖️ **商业伦理与行业规范的警示:** 此事件不仅暴露了航旅纵横自身的问题,也折射出当前互联网产品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即部分平台在资本预期下,可能通过模糊规则、诱导订阅等方式,牺牲用户体验以换取短期收益。这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对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的信任。如何让“透明”与“诚信”成为行业创新的标配,是当前亟待思考的商业伦理问题。

8月21日,一条微博把航旅纵横推上风口浪尖。科普博主“编辑态”发文称,自己在航旅纵横购买的“延误20分钟”延误险因航班延误时长未 “精确匹配” 活动设定数字而无法获赔,引发广泛争议。


实际上,在事件爆发之前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关于此“惊喜数字”活动的吐槽就不少,“这是纯骗局吧”“感觉像是赌博”用户们普遍误以为该产品是 “延误超过 20 分钟即赔付” 的常规延误险。

舆情爆发后,航旅纵横官方微博在博主微博评论区及时回应道歉并明确澄清平台从未推出 “延误 20 分钟起赔” 的正规延误险,现有正规延误险(如起飞延误险、到达延误险)最低赔付门槛均为 “航班到达延误≥30 分钟”,且赔付金额随延误时长增加而提高,规则清晰且符合行业常规。

其解释称,该争议产品并不属于在售的航班延误险,实际为 “惊喜数字” 概率活动,需延误时长与随机数字分秒一致方可获得津贴。


然而如此解释,消费者却无法买账。“规则苛刻”、“中奖概率低于彩票”航班延误时长本身受天气、流量、机械故障等多因素影响,“精确到分钟且分秒不差” 的概率极低。有用户表示,“一天内航班延误时长可能从几分钟到数小时不等,刚好猜中某个数字的概率比彩票中奖还低,9.9 元的参与成本更像‘无效消费’”。

此外,有用户实测发现,航旅纵横App中“惊喜数字” 活动界面未以弹窗提示等方式突出 “精确匹配” 规则,反而对“获 300 元津贴” 等表述用加大加粗的视觉效果吸引点击,通常情况下消费者根据思维惯性易与常规延误险的 “延误即赔” 逻辑混淆。页面上21分钟后的“整”、“分钟不差”几个字处于最上方不醒目处并使用较小字体,不仔细观察或许注意不到,疑似利用用户的信息差和认知偏差消费。


与此同时,“惊喜数字”活动在 “延误险”购买同一页面中出现,一定程度上利用了消费者对 “延误保障” 的需求获利。这种设计类似 “0 添加” 宣传中的模糊表述,用看似利好消费者的概念包装高门槛规则,让反应过来的用户产生了“被套路”的感觉。


就此问题,凤凰网科技多次致电航旅纵横人工客服,均未成功接通。

航旅纵横的变现焦虑

航旅纵横,这个人们日常飞行过程中使用最多的App之一,被称为“民航版12306”。

天眼查平台显示,航旅纵横背后的公司为中航信移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间为2014年5月,董事长与企业法人为薄满辉。几乎是在成立的第一时间,就拿到了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信)的投资。在2020年后,航旅纵横又有先后获得了东航、南航等航空公司的投资。

国金证券研报显示,成立于2000年的中国航信主要为航空公司、机场、代理人等相关方提供计算机信息服务,公司的GDS 系统(Global Distribution System,即全球分销系统)托管除春秋航空、九元航空外的所有国内航司及部分海外航司,系统处理量位居全球前三。

所以,背靠中国航信,航旅纵横可以凭借权威的民航数据资源与技术服务能力,深度整合民航系统各类数据,为用户提供航班动态查询、行程管理、值机选座等基础服务,借此吸引超 1 亿用户,构建起庞大的流量池。在这一基础上,航旅纵横尝试通过多元业务实现流量变现。

今年 7 月,航旅纵横推出 “民航官方直销平台”,整合 37 家航司资源销售源头机票,截至 8 月 12 日,这一数字变为 38 家。该平台强调 “0 差价、0 捆绑、0 套路”,试图打造纯净的机票销售渠道,这一举措获得了国航、南航等航司的力挺,进一步坐实“民航版 12306”称呼。

然而,这类平台虽然有效避免了捆绑销售等行业乱象,但在实际销售中,平台的票价并非始终保证全渠道最低。甚至在不少网友比价后发现,同时间同航司同航班,航旅纵横价格往往偏高。究其原因,在航司、中间商以及在线旅游平台长期形成的博弈关系中,航司难以将自营渠道价格定到最低,这使得航旅纵横在价格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消费者是否愿意为此买单,还有待时间检验。

除此以外酒店预订、接送机、免税品购买等增值服务也是航旅纵横的重要业务板块。不过,酒店预订目前使用第三方 OTA 库存,在利润分成上难以获取高比例收益。在接送机、免税品购买等业务上,虽有布局,但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尚未形成突出的竞争优势。航旅纵横还推出 “航旅商城”,售卖旅游周边产品,试图挖掘用户在航空出行上下游产业链中的消费潜力,但目前来看,这些多元业务尚未成为稳固的盈利增长点。

在这样的商业背景下,“惊喜数字” 活动或许是航旅纵横在增值服务创新与流量变现探索中的一次大胆尝试。从商业逻辑看,活动以 9.9 元的低参与门槛吸引用户,利用人们对航班延误获得补偿的心理预期,试图开辟新的营收增长点。通过将赔付设置为概率极低的 “精确匹配” 模式,降低了实际赔付成本。据《华夏时报》采访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教授朱俊生,“9.9元的小额产品,看似金额不大,但一旦通过大规模销售,平台就能形成稳定收入。由于消费者维权成本远高于投入,大多数人会选择自认倒霉。”在航旅纵横庞大的流量基础上,只要参与人数足够多,即使赔付概率低,也能积累可观的活动收入。

从消费者反馈来看,此次尝试事与愿违。复杂的规则设计和不清晰的宣传表述,使大量用户误解,不仅未能实现良好的商业收益,反而引发信任危机,损害了平台形象。

此次事件也敲响了警钟。在互联网金融与保险创新不断涌现的当下,类似航旅纵横“惊喜数字”这样边界模糊的产品并非个例,类似问题于工具类产品频发:例如,百度网盘曾将“下载加速”包装为会员特权,被批“人为降速”;WPS通过“会员免广告”诱导订阅,却隐藏关键功能限制。其共性在于:当工具属性无法支撑资本预期时,平台倾向于牺牲用户体验换取短期收益。

航旅纵横的“惊喜数字”实质是数据垄断者的傲慢——凭借民航数据壁垒,认为用户“别无选择”。如果此类现象频发,会严重损害消费者对互联网保险产品的信任,扰乱市场秩序。

民航数据的红利不该成为 “精准套路” 的温床,航旅服务的创新更不该以消耗用户信任为代价。航旅纵横的争议终会落幕,但如何让 “透明” 与 “诚信”成为行业创新的标配,这场关于商业伦理的思考,才刚刚开始。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航旅纵横 延误险 消费欺诈 互联网产品 商业伦理 Hanglv Zongheng Delay Insurance Consumer Fraud Internet Products Business Ethic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