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8月27日
深圳金融改革45年:从“金融荒漠”到全球领军城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过去的45年里,从一个金融基础薄弱的边陲县城,崛起为全国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本文回顾了深圳金融业从初创探索到跨越成长,再到转型升级的历程。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中小板、创业板的推出,以及前海的金融创新,都为深圳金融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如今,深圳已成为金融科技的全球领军城市,在风险投资、财富管理等领域也展现出强劲实力,其金融发展成就堪称世界奇迹,并持续引领中国金融改革的未来。

🏙️ **深圳金融的崛起之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在金融领域从1979年存款余额仅1.01亿元的“金融荒漠”,发展到2024年金融业增加值超4700亿元,成为全国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这一历程是中国金融改革的缩影,创造了无数个“第一”,如首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全国性银行招商银行的成立、以及中国第一张股票的发行,标志着深圳金融的开端和飞跃。

📈 **资本市场的发展驱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是深圳金融史上的里程碑,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渠道,并催生了“深圳速度”。从最初的柜台交易到正式交易所的建立,再到中小板、创业板的推出,深圳的资本市场不断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支持,形成了“科技创新+风险投资+资本市场”的闭环,有力推动了深圳成为“中国硅谷”。

💡 **金融创新与转型升级**:面对竞争和发展瓶颈,深圳金融通过差异化、专业化和创新化实现转型。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设立,使其成为金融对外开放的试验示范窗口。科技金融(FinTech)的兴起,以微众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以及在数字人民币试点、跨境理财通等领域的持续探索,都展现了深圳金融的创新活力和前瞻性布局。

🌟 **卓越成就与全球地位**:经过45年发展,深圳金融业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领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IPO数量位居全球前列。同时,深圳在风险投资、财富管理、金融科技方面也实力强劲,金融科技专项排名全球第三,充分彰显了其作为国际化金融中心的实力和影响力。

如果要选一座城市,代表最近几十年中国金融改革闯关,深圳是绕不开的一座。

1978年,当时的深圳还叫宝安县,金融基础极其薄弱。

至1979年,整个宝安县的存款余额仅为1.01亿元,贷款余额仅0.75亿元,金融机构数量寥寥无几,是名副其实的“金融荒漠”。

1980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方画了一个圈,选定了深圳作为“试验田”,开启了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大幕,从此深圳就像插上翅膀的大鹏,展翅高飞。

它从一个1979年GDP仅1.96亿元的边陲农业县,崛起为2024年GDP超过36800亿,金融业增加值超4700亿元的全国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这是一部从零起步、与中国改革开放同频共振的史诗,是一个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金融改革史,即使放在世界金融历史上,也绝对称得上奇迹。

初创与探索:改革开放的“试验田”(1979-1990)

这一时期,深圳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创造了中国金融史上的多个“第一”。

比如,引进机构,打破垄断。

1982年,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开业,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

又如,全国性银行诞生。

1987年,招商银行在深圳成立。同年,深圳发展银行(深发展)在深交所上市,1990年末其股价从每股1元最高涨至每股180元(复权价),创造了早期的资本市场神话。

还有,非银行金融机构兴起。

1988年,深圳平安保险公司成立,最初仅有13名员工,为日后成为综合金融巨头埋下伏笔。

最受关注的,是资本市场的孕育与诞生。

1983年,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深宝安)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筹资1300万元。随后,深发展、万科、金田、原野(“老五股”)相继发行股票,开启了股份制改革的探索。

1987年,深发展向社会公开发行普通股,筹资793万元,引发了罕见的抢购潮。

然而,股票发行后,自然产生了转让需求。没有交易所,就在证券公司柜台进行交易,甚至形成了火爆的场外“黑市”,但这却为更大的探索和改革,建立正式的交易所奠定了市场和舆论基础。

跨越与成长:资本市场擎旗,金融中心初现(1990-2004)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率先上交所开始集中交易。

以此为标志,深圳金融实现量级飞跃,深圳金融历史性跨越进黄金时代。

深交所的成立,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的渠道,极大地促进了股份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深圳速度”,也不断在资本市场演绎。

至2004年底,深交所上市公司已达536家,总市值1.1万亿元,年成交金额1.6万亿元,14年间规模呈指数级增长。

深成指、深综指成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晴雨表”之一,一大批知名企业如万科、招商银行、平安、中兴通讯等通过深交所上市融资,成长为行业巨头。

依托高科技产业和资本市场,深圳成为中国风险投资最活跃的地区。

1999年,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深创投)成立,到2004年累计投资项目超过100个,投资金额超20亿元。

本土创投机构如深创投等迅猛发展,为无数科技创业企业提供了“第一桶金”,奠定了“中国硅谷”的金融基础。

调整与转型:中小板、创业板与金融创新(2004-2019)

进入新世纪,面对上海金融中心的竞争和自身发展瓶颈,深圳金融进入了以差异化、专业化、创新化为特征的转型期。

深交所对于自身定位进行了调整。

2004年,中小企业板在深交所推出,为成长中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专属的融资平台,这是深交所在暂停新股发行后重新定位的第一步。

至2009年创业板推出前,中小板上市公司已达327家,累计融资3000多亿元。

2009年,创业板正式启动。

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聚焦于“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真正打通了“科技创新+风险投资+资本市场”的闭环,引发了全民创业热潮,创业板成为深圳金融最鲜明的标签。

至2019年,创业板公司数量已从首批28家增长至近800家,总市值超6万亿元。(到2024年,这个数据变成1365家、12.45万亿)。

2010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设立。

国家赋予前海“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前海成为金融创新的“政策特区”,在跨境人民币贷款、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先行先试。

截至2019年底,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注册金融企业5.2万家,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累计提款金额超400亿元。

还有科技金融(FinTech)的崛起。

2014年微众银行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获批开业,至2019年末,其有效客户数突破1亿,管理贷款余额超4400亿元。

升华与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2019年至今)

在新国家战略下,深圳金融迈向更高能级,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的功能也在不断深化。

创业板注册制,自2020年改革至2025年第一季度,创业板新增上市公司通过注册制发行上市超400家,IPO融资总额超过5000亿元,其中超90% 的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企业。

又如深市主板活力焕新,自2021年两板合并至2025年7月,深市主板新增上市公司超过160家,IPO融资额超3000亿元。

截至2025年7月末,深市主板公司总数接近1600家,总市值接近40万亿元。

还有“跨境金融”与“人民币国际化”前沿阵地。

2024年2月26日,《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2.0版本”)正式实施,大幅降低了投资者准入门槛、提高了投资额度。

仅仅到2024年4月末,深圳地区就已经有67家银行参与试点,账户开立数超4.5万个,跨境汇划金额突破35亿元,占大湾区总量的比例持续领先。

深圳数字人民币试点,持续深入。

2024年初,全市数字人民币受理商户已超300万家,累计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超6000万个,交易金额突破6000亿元,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试点城市前列。

2025年,深圳继续深化在预付式经营、住房公积金、税收、供应链金融等领域落地多个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场景。

成就和实力:全国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经过40多年的高速发展,深圳金融业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彰显出非凡的实力。

深圳市统计局发布的《深圳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

银行业方面,202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5778.02亿元;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4830.33亿元;银行业资产总额13.57万亿元。

证券业方面,2024年末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2852家,上市公司市价总值33.04万亿元。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交易量长期位居全球第三、市值全球第六,IPO 数量多年来稳居全球第一。

深圳辖区共有A股上市公司422家,总市值8.79万亿元,仅次于北京;深圳辖区在境外各大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总数超过160家,总市值超过10万亿港元。

保险业方面,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958.21亿元,深圳保险法人总资产7.3万亿元。

2024年,深圳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710.5亿元,增长4.2%,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12.8%。

深圳的金融实力稳居中国城市前三,与北京、上海共同构成中国金融中心的“第一梯队”,并在2025年英国智库Z/YEN集团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榜排名第9位,保持着领先地位和强劲的上升势头。

深圳金融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密度在大中城市中位居前列,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行业巨头更是成功跻身世界500强。

除了“银证保”,深圳在风投创投、财富管理、金融科技等领域,同样实力强劲。

在全国创投排行榜前20名中,深创投、达晨、同创伟业、东方富海等深圳本土机构纷纷上榜。

在财富管理领域,截至 2022 年底,深圳各类财富管理机构资产管理规模就超过 26.6 万亿元,占全国约 1/5。2024年,全市财富管理总规模进一步增长至29万亿元。

在金融科技领域,深圳的专利申请量全球前5大机构中,有2家来自深圳。其中,平安连续2年在全球居首,腾讯位列全球前五。‘’

在最新的第37 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37)中,深圳金融科技专项排名蝉联全国第一、全球第三,仅次于纽约、伦敦,且与榜首得分差距进一步缩小。

在金融赋能科技方面,深圳依托深交所建设全国性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交易中心,促成技术服务交易23单,交易金额达11.54亿元;深化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累计发行规模超 230 亿元,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45年:沧桑巨变,继往开来

今天,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的大日子。

回望过去,感慨万千。

从1.01亿存款到近14万亿银行业资产,从0家上市公司到超550家上市公司,从“金融荒漠”到“金融科技全球领军城市”,深圳用45年的时间,以一系列震撼的数据,书写了中国金融改革最激动人心的篇章。

45载沧桑巨变,如今的深圳,已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中心、风险投资重镇和多层次资本市场高地。

谈到深圳金融的改革和成就,有人说是因为“敢为天下先”的深圳式创新精神,有人说是因为深圳金融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也有人说是因为尊重经济规律、以人为本和高度的市场化体制机制,等等。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深圳成功的因素,也是深圳这座城市最为珍贵的核心价值观。

适逢百年大变局,有机遇,更有挑战。

过去的深圳,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未来的深圳,定会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我们有理由相信,立足于过去的成功,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深圳金融业的未来图景愈发清晰,其发展之路将更加光明与广阔。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格隆汇APP”(ID:hkguruclub),作者:深鹏,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深圳金融 金融改革 资本市场 金融科技 改革开放 Shenzhen Finance Financial Reform Capital Markets FinTech Reform and Opening U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