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 08月26日
东亚人的“用力”式休闲:如何在忙碌中找回松弛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东亚文化中普遍存在的“用力”式休闲现象。从学生时代的春游写作文,到年轻人的“特种兵式”旅游,再到中年人的“苦行僧团建”和老年人的低价团购物,休闲娱乐被赋予了过多的任务和目的性。这种现象源于将“有用”视为美德,“玩乐”被视为浪费时间的观念,以及经济压力和对“松弛”的高门槛认知。作者对比了影视作品中的“摆烂式度假”,强调了真正的放松在于“吃好、睡好、松松垮垮晒个太阳”,而非一味追求“见识更多、体验更多”。文章指出,这种“忙碌制度”导致了休息负罪感,即使是泡澡、喝咖啡这样简单的放松方式,也常常被工作和待办事项打断,反映出东亚人在追求效率和意义的过程中,难以真正实现身心的松弛。

🌟 **“用力”式休闲的普遍性:** 文章指出,东亚文化中普遍存在一种“用力”对待休闲和旅游的现象,从学生时代的游记写作,到年轻人的“特种兵式”旅游,中年人的“苦行僧团建”,再到老年人的低价团购物,休闲活动被赋予了过多的任务和目的性,而非单纯的放松。

💭 **文化观念的根源:** 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在于将“有用”视为核心价值观,休息和玩乐被视为“浪费时间”或“懒散”的表现。源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传统观念的规训,使得人们在潜意识里将忙碌与安全感和价值感挂钩,休闲反而会引发“虚度人生”的负罪感。

⚖️ **经济压力与高门槛:** 经济压力,如高昂的房价和育儿成本,促使人们本能地选择多存钱来对冲风险,将休闲视为一项可以无限延迟的选项。同时,现代社会对休闲的准备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大量攻略和信息搜集,进一步增加了休闲的“门槛”,使得人们在付出时间金钱后,更倾向于“榨干性价比”。

🧘‍♀️ **“摆烂式度假”的对比与呼唤:** 文章通过对比影视作品中常见的“摆烂式度假”(如在海边晒太阳、喝鸡尾酒、看书,孩子们自由玩耍)来反衬东亚式休闲的沉重。真正的松弛在于“吃好、睡好、松松垮垮晒个太阳”,实现身心灵的和谐,而非被任务清单束缚。

🔄 **打破“忙碌制度”的挑战:** 东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即使是短暂的个人时间,如泡澡、喝咖啡,也常常被工作打断,甚至在完成工作时产生“高效”的错觉。这种“休息负罪感”和“忙碌制度”使得真正意义上的松弛难以实现,需要不断在生活中寻找新的解法。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 静思

“因为我是个中国人,我不能纯玩,我纯玩会有罪恶感,太快乐会倒霉的!”这个夏季,谁被这句脱口秀台词击中了灵魂!

这句台词来自脱口秀演员张骏,起因是他很喜欢纽约这个城市,今年秋季,他要来哥大读硕士。朋友问他,喜欢纽约为什么不来旅居就好。于是,上面那句名台词诞生了。恐怕也只有信仰“努力一生”“卷才是真”的东亚人,听完如此“辛苦”的一句话后,会心一笑了。

别说去逍遥自在地旅居了,那得跨过文化、语言、习俗的重重门槛。就连最简单的休闲、旅行,我们也总是搞得格外“用力”。

《请回答1988》剧照

小时候学校组织春游,回来要写游记作文,多少个 “今日,阳光明媚”的开头齐刷刷摆在讲台上。

长大了旅游,流行“特种兵模式”:红眼航班、上午到达另一个城市开始city walk、中午爬山,下午打卡景点、一路忙着拍照,晚上忙着修图发朋友圈。想起邱瑞那段脱口秀——“旅游在狼狈,朋友圈必须是精装的”,在雪山上气都喘不匀了,还是要拿掉氧气罩发个朋友圈“小小雪山,拿下!”

《玫瑰的故事》剧照

等到成家有娃,旅游就彻底进化成“苦行僧团建”。大人白天陪玩跑断两条腿,晚上到宾馆催娃补作业。旅行结束回到家后,还要给孩子布置两篇小作文,锻炼一下写作能力、拉黑一下亲子关系。最后,家长还不忘自我反思、发出灵魂三问:花了这么多钱,这趟旅行有教育意义吗?孩子长见识了么?钞票用在刀刃上了么?”

上了岁数“用力”的角度更刁钻,老年人舍不得报纯玩团,于是低价团顺势横空而出。结果就是,大爷大妈们五点起床、坐大巴两小时到某景区保健品/养生店听销售忽悠、套路你掏钱。一路风景没看几眼,尽忙着坐车、赶路、买产品,旅行变购物。

我们的休闲旅游是打怪升级:少年写春游作文、青年“特种兵”打卡、中年带娃副本、老年为守护自己的钱包斗智斗勇……层层闯关,满满都是任务清单。这不禁让我感叹对比明显的“摆烂式度假”:在影视作品里,我们经常看到一大家子假期去某个海滩、度假村游玩,大人往海边一趟、晒太阳、喝鸡尾酒、看书;孩子们就在海边、宾馆的泳池、保龄球馆里各种玩耍。没有任务、没有副本,只有完全的“放空”和“躺平”。

《德雷尔一家》剧照

这种最近流行起来的“摆烂式度假”,主打一个休闲、放松、让身心灵和谐。不追求长途旅行,重点在于将自己的住宿空间切换到更好的环境中,让自己在短时间内暂时告别日常所处的环境、实现高质量的休息与放松。松弛,究竟是要“见识更多、体验更多、更有意义”,还是“吃好、睡好、松松垮垮晒个太阳”就足够了?

在东亚人的基因里,我们会不自觉把“松弛”和“浪费时间”画上等号。古人尚且还能有“煮茶听雨”的闲心,到了现代,松弛也是要靠“卷”,用“见多识广”的打卡清单来哄自己获得了“身心恢复”的结果。于是,见了无数山海、走了万里道路,最后却睡不好一顿觉、吃不安稳一顿饭。等假期一结束,整个人的状态犹如刚被狠狠拧干的抹布——没有水分、全是用力后的褶皱。

《不求上进的玉子》剧照

就连旅游本该轻松、惬意的事情,我们都玩得如此沉重,遑论其它了。

我很喜欢的一位日本生活博主,她的日常总让我着迷。清晨或午后,她会磨好咖啡豆,做一杯手冲咖啡给自己。水壶细细地注入热水,蒸汽轻盈升起,咖啡缓缓滴落,几缕轻烟飘过,像是给自己的一次安慰。于是,我也买了整套装备兴致勃勃准备尝试。可当水一滴滴落下,我忍不住不停瞥向钟表,明明只是短短两、三分钟,却像被无限拉长,我的指尖会不自觉地敲击桌面,心里盘算着今日待办事项,根本静不下心来去品味一杯新鲜出炉的咖啡制作的过程。

还有,某次周末的晚上,俩娃早早都睡了、老公也在加班,我难得迎来久违的me time。心里盘算着:这下可好了,泡个热水澡,点点精油,翻两页书,或者把落下的网综补上。“浮生若梦,为欢几何?”那一刻,我与李白共鸣了。

结果,水刚放好、精油刚滴下去,手机就不合时宜地响了。屏幕一亮:工作。有个急活儿要处理。于是,牛马变水牛马——一边泡澡一边在手机键盘上张牙舞爪。十几分钟后,活儿干完了,水也差不多温凉了。最可怕的是,当我裹着浴巾出来时,心里居然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反而还想夸夸自己:哎,真高效啊,既泡了澡又搞定了工作上的突发状况,双赢!松弛?不存在的,咱们可是连泡澡都要卷出KPI的东亚人。要是哪天冷不防过一个“无所事事”的周末,就会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在虚度人生。

为什么中国人的一生都难以松弛下来?

《第三种爱情》剧照

首先,我们价值观的底层设定就是有用即正义、休息是羞耻。

几千年的勤勉叙事,让“有效”“产出”成了第一美德。“玩”被默认为“无用”,无用就容易被归入“浪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些耳熟能详的大家之言也是文化里的“紧箍咒”,向子孙后代们灌输着休闲=懒散的规训。

我们的一生,几乎都在被各种“忙碌制度”操控。

为了避免“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成年前,我们苦读;成年后,我们依然把“努力”的姿态当成安全感的来源,工作群、@提醒、邮件、深夜语音、下班前几秒加进来的会议和文案修改……就算在休息、度假,实际上脑子被消息牵着走。休假变成“带宽切换”,而非让身心彻底从职场“断电”。

《胜券在握》剧照

久而久之,我们出现了休息负罪感:不学习、不加班,就好像在原地掉队。偶尔的休闲也被会不小心变成“另一个必须完成的项目”,难以真正进入松弛。

就连本该颐养天年的老年生活,我们也要挤入一个“含饴弄孙”的操作来显示晚年生活有意义和目标。“含饴弄孙”的本意是让老人家含着糖逗小孙子玩,结果东亚的老人统一把“弄孙”变成了带娃;甚至不帮子女带娃,自己还会滋生出负罪感,觉得没有尽到长辈之责。

其次,经济压力让我们无法松弛。房价、育儿成本、以及职场变数,让我们会本能地选择多存点钱来对冲风险。于是,休闲就成为了最不紧急的选项,被无限延迟。

《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除此之外,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松弛”的门槛过于高。这个时代已经没有说走就走的旅游了,你必须提前查很多资料、做好各种攻略、知晓要避的雷和坑,才敢放心前往。

我们经常吐槽假期出去旅行的种种,但每到那个时间,想要出去“吃苦受累”的DNA就会蠢蠢欲动。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很朴素:太阳楼下小区不能晒么?发呆家里的马桶不能坐么?既然花了时间、攒了钱、请了假,就要在有限的行程里“榨干性价比”。毕竟,来都来了。

休闲、旅行、玩乐是如此与松弛无缘,一生勤勉努力的东亚人在人生的各个方面亦如此。说到底,松弛感是我们身处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要想靠个人努力“开悟”,还需要在生活里不停地寻觅新的解法。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小雅 / 审核:同同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平台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OPAWQpULsN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东亚文化 休闲 旅游 松弛感 忙碌 生活方式 文化心理 East Asian Culture Leisure Travel Relaxation Busyness Lifestyle Cultural Psycholog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