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的航空小筑 08月26日
枭龙战机发展历程与技术演进回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回顾了枭龙(JF-17 Thunder)战机自2003年首飞以来的发展历程和技术演进。文章对照了早期对其电传飞控、对地攻击能力、雷达航电、翼刀设计、抬头问题以及国际市场定位的预测,并结合了印巴冲突中的实战表现和Block3等最新改进型的信息。重点介绍了枭龙在航电升级、武器挂载(如SD-10、PL-15E)、起降性能优化(如襟翼使用)以及与国际标准接口兼容性等方面的显著进步,展现了其作为一款轻型多用途战斗机不断提升的作战能力。

✈️ **电传飞控与航电系统的升级:** 枭龙战机经历了从机械增稳到电传飞控的飞跃,并随着Block2和Block3的出现,换装了国产KJL-7雷达和主动相控阵雷达,能够挂载SD-10和PL-15E等先进的超视距空对空导弹,显著提升了其态势感知和作战效能。

💥 **对地攻击能力的显著增强:** 早期中国航空工业在对地攻击精确制导武器方面相对薄弱,但枭龙项目最终实现了“两条腿走路”。特别是在印巴冲突中,枭龙使用AGM-400(推测为AGM-88或类似反辐射导弹)成功摧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标志着其对地攻击能力已脱胎换骨,具备了强大的反辐射和精确打击能力。

🛬 **起降性能与气动设计的持续优化:** 针对早期01架出现的抬头困难问题,后续型号如04架取消了平尾预置下偏,并改进了进气道设计(DSI)和边条。06架及后续型号在起飞时取消了襟翼使用,以优化抬头特性,避免因放襟翼导致的滑跑距离延长。最新改进型如枭龙B和Block3已能起飞时使用襟翼,并可能进行了换发和重心调整,进一步提升了起降性能。

🌐 **国际市场竞争力与接口标准的重要性:** 枭龙战机在国际市场上展现了良好的竞争力,与歼-10面临相似的国际化挑战。文章强调,飞机本身的性能固然重要,但接口标准的战略性更强,它能有效绑定盟友。枭龙与巴基斯坦的合作以及“雄鹰IX”演习等都是接口标准作为“战略级大杀器”的体现,促进了技术和军事合作的深度融合。

原创 航空小筑 2025-08-26 16:51 广东

     

   2003年8月25日,枭龙01首飞成功。把前些年关于枭龙的预言全部盘点一下,看看说对了没?

        1)电传飞控

        2001年《再说FC-1》

        2004年《拨开迷雾看枭龙》

        

       从超7一直发展到今天的枭龙Block3,枭龙的飞控系统已经破茧化蝶——如果此前推测传感器正确的话,就意味着枭龙在电传飞控系统上也已经进行了升级换代,而不仅仅是从早期机械增稳进化到电传。

        2)对地攻击能力

        2001年《再说FC-1》

        2004年《拨开迷雾看枭龙》

        回头看看,那个年代的中国航空/电子工业真的太窘迫了。现在已经成了过气网红的PL12,那时候还在保密研制阶段。至于各种对地攻击精确制导武器,我们还只能看着外国产品流口水。不过幸好,最终枭龙走了出来,实现了两条腿走路。

     更新:印巴冲突中,枭龙用ag400直接干废了印度s400,标志着枭龙对地攻击能力已经脱胎换骨。

        3)雷达航电

        2002年《从巴基斯坦工程师谈话中看FC-1》

   

        当时的宣传中枭龙的雷达仍是各国外贸版雷达。现在来看,枭龙的目标状态机block2装的就是中航科14所的KJL-7,配备的BVR弹就是SD-10。更先进的block3也是装备国产主动相控阵雷达。

虽然展示的是SD10,但飞机是Block1,如果不做升级的话应该不具备发射SD10的能力。

国内表兄

预计Block3会挂15的表弟,否则就白瞎了它的相控阵雷达了。

     更新:5.7空战前的宣传照片中,枭龙Block3已经整合了pl15e,但没来得及表现。

        4)枭龙的翼刀
    2004年《拨开迷雾看枭龙》

    关于当年的翼刀,当时吵得天翻地覆。现在再看,01架如此急于快速上天,恐怕真的是激进的商业促销和保守的科研试飞两种态度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且当年巴基斯坦空军的人事变动估计也是有影响的。     

        5)抬头问题

        2004年《拨开迷雾看枭龙》

这是当年01架试飞的照片。当时照片一出来网上就吵成一片。主要争议点有二:加装翼刀和平尾预置下偏。为这事儿小筑也讨论了很久。我当年的观点就是:前机身超重,并且和基本设计有关,无法通过调整前机身配重解决。并且01架的试飞感觉上是科研试飞和商业展示的综合,所以也没时间大改,上了一堆临时措施——现在来看确实如此,小巴亲华的空军参谋长要走人了,要在任期内敲定枭龙项目。

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原型机,04架。外观上的变化包括采用DSI和新的大型哥特式边条,内部调整未知。但这两个变动对改善原来01抬头难的问题是有利的。事实上04确实取消了平尾预置下偏。不过从上面这张首飞照片可见,起飞时的平尾下偏角仍然和01差不多。说明仍然存在较大的低头力矩需要配平。

到了06架,枭龙采用了一项延续至今的改动,就是起飞不放襟翼。

甚至最新的枭龙B也是如此

有意思的是,着陆时是放襟翼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枭龙的这种设计呢?

个人看法:

起降襟翼的设计目的有二:改变翼型弯度,改变机翼局部迎角,其最终目的都是获得更大的升力系数,从而缩短滑跑距离。但是,机翼局部迎角包括机身迎角+安装角+放襟翼增加的局部迎角。如果不能及时抬头,机身迎角就不能增大,最终导致机翼局部迎角增大有限,滑跑距离延长。

枭龙应该就是这种情况。原本抬头难的问题只是缓解了,但放襟翼后全机焦点后移,又增大了平尾的配平负荷。起飞滑行速度低,舵效低,造成枭龙不能及时抬头,结果放襟翼的滑跑距离比不放襟翼还长。而降落进近速度比抬前轮速度大,舵效相对较高。因此可以放襟翼。

        最新变化:

巴空军参谋长乘坐枭龙B的录像截屏,枭龙B起飞可以放襟翼了。

    

Block3起飞,放襟翼,注意此时平尾偏角比前面几张不放襟翼的要大一点(前缘略低于尾撑下沿)。

        枭龙B和Blcok3都算是大改, 有消息说是换发了。那么借此机会调整重心也不是令人意外的事了。

              

        6)枭龙的对手
        2004年《拨开迷雾看枭龙》

        看看这几年枭龙征战国际市场的情形,Bingo!别说枭龙,歼10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7)枭龙的发展
        2004年《拨开迷雾看枭龙》

        对于飞行性能,昨天已经做过估算。Blcok3提升还是很明显的。至于载重系数,在不增加载弹量的前提下可以提升到1以上,已经跟鹰狮(不是新的NG版)相当。当然,无法跟F16之类的中型三代机相比,这个主要是初始设计目标的限制。对于一种主要应用于浅近纵深的轻型多用途战斗机,外挂能力过大也是浪费。

        说到接口标准问题,其实前几天的《雄鹰IX演习,演什么?》也是提到了这个问题。相对飞机本身,接口标准才是战略级的大杀器,天然的盟军绑定器。雄鹰演习和枭龙就是很好的示范(试验?)样本。

        最后顺便提一句,雄鹰IX中神秘的幕后Boss某干扰机终于露了个脸。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枭龙 JF-17 Thunder 航空工业 战斗机 技术演进 电传飞控 对地攻击 航电系统 印巴冲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