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8月26日
马斯克回归AI战场,对苹果OpenAI发起诉讼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揭示了埃隆·马斯克在政治失意后,重返商业战场,并以其特有的激进风格在人工智能领域发起反击。文章详细阐述了马斯克旗下xAI公司对苹果和OpenAI提起反垄断诉讼的原因,回顾了他与OpenAI的创立渊源及理念分歧,并分析了他通过开源Grok-2模型和成立“Macrohard”公司等一系列行为,旨在对竞争对手进行“降维打击”。同时,文章也探讨了马斯克对AI行业终局的深刻洞察,特别是对能源基础设施重要性的认识,并提及了他与中国的合作历史以及当前特斯拉面临的挑战。整体而言,文章勾勒出马斯克在AI新战场上的策略布局、个人恩怨以及对未来科技趋势的预判。

⚖️ **马斯克对苹果和OpenAI提起反垄断诉讼**:xAI公司指控苹果和OpenAI非法合谋,阻挠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平竞争。此举被视为马斯克在商业世界中对曾经的合作伙伴及竞争对手的“宣战”,标志着他重返熟悉的商业战场。

💡 **OpenAI的创立与理念分歧**:文章回顾了马斯克与萨姆·奥特曼共同创立OpenAI的初衷,即打造一个开放、开源的人工智能系统作为“人类守护者”。然而,由于发展理念不合,马斯克与OpenAI分道扬镳,后者随后转向营利性发展并与微软合作,这成为马斯克此次诉讼的重要背景。

🚀 **马斯克在AI领域的反击策略**:除了法律诉讼,马斯克还采取了“行为艺术”式的反击,例如开源xAI的模型Grok-2,并成立名为“Macrohard”的公司,旨在颠覆微软的商业模式。这些举动既是商业策略,也夹杂着个人恩怨,特别是与比尔·盖茨的过往矛盾。

⚡ **对AI终局的深刻洞察——能源为王**:马斯克认为电力是AI领域的终极战场,并强调了能源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国在电力储备方面的优势,并提及英伟达CEO黄仁勋也开始关注能源问题。马斯克多年来在能源领域的深耕,预示着他对AI发展关键瓶颈的准确把握。

🇨🇳 **“中国剧本”的借鉴与AI叙事**:文章回顾了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成功经历,以及马斯克与中国的紧密合作。如今,面对在美国的阻力,马斯克与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达成合作,将中国本土AI模型应用于特斯拉新车型。这表明他正试图复制当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功路径,并探索在AI领域借鉴“中国剧本”的可能性。

那个熟悉的马斯克,回来了。

8月25日,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联邦法院,正式对苹果和OpenAI提起反垄断诉讼。

诉状长达61页,字字泣血,指控这两家公司“非法合谋,阻挠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平竞争”。

这已经不是商业竞争了,算得上是一场宣战。

就在几个月前,马斯克还是华盛顿的红人,特朗普总统身边最亲密的战友。他执掌着新成立的“政府效率部”,在联邦政府内部大杀四方,一时风头无两。

然而,风光总是短暂的,因为那份长达940页的《大而美法案》,两人彻底决裂。马斯克公开指责特朗普涉嫌“爱泼斯坦性犯罪案”,特朗普则回敬他“疯了”,并威胁要中止其公司获得的所有政府合同。

最终,马斯克黯然离开白宫。那一天,特斯拉的股价应声暴跌14%,市值一夜之间蒸发了1520亿美元。

对于马斯克来说,政治博弈的复杂性或许已经超越其认知,还是商业世界的舒适区更自在。

马斯克回来了!

被白宫“放逐”后,马斯克迅速回归了他最熟悉的角色,那个商业世界里的邪修大佬。

他要在AI这个全新的战场上,对所有的“敌人”,进行一次彻底的、充满个人风格的清算。

首要目标,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就是OpenAI,那个他亲手创立,却又“背叛”了他的“孩子”。

2015年,在帕洛阿尔托的那场晚宴上,马斯克与初出茅庐的奥特曼一拍即合,一时间感觉相见恨晚,随即创办一家非营利性AI研究工作室,命名为OpenAI。顾名思义,开放、开源。他们的初心,是打造一个类似Linux的开源人工智能系统,不受任何企业和个人控制,以此作为防止人类滥用AI的最佳防火墙。

马斯克为此投入了4400万美元,不仅给团队租了最早的办公室,还亲自从谷歌挖来了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茨克维。

出钱出力,马斯克可谓是倾其所有。

但历史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2018年,双方因发展理念不合而决裂。马斯克离开后,OpenAI迅速成立了营利性部门,并在2020年投入了微软的怀抱。那个曾经的“人类守护者”,最终沦为了微软的“赚钱工具”。

所以,当xAI在诉状中指控OpenAI“将利润置于公共安全之上”时,这已经超越了商业竞争的范畴。

而马斯克的复仇,远不止一纸诉状。他选择了一个最刁钻、最致命的时刻,对OpenAI发起疯狂补刀。

就在OpenAI的GPT-5发布后,因其表现“不够惊艳”,甚至被用户吐槽“太爹味”,而被迫恢复GPT-4o默认设置,陷入舆论漩涡之际,马斯克送上了一记最“稳准狠”的暴击。

8月24日,他高调宣布,开源xAI的模型Grok-2。

风格非常马斯克,他用一种看似“高尚”的开源姿态,来反衬OpenAI的“背叛”与“无能”。但细究其开源协议,却充满了鸡贼的细节:年收入大于100万美元的企业和个人,不得将模型用于商业用途;不得将模型用于改进其它模型;使用模型必须标注“Powered by xAI”。

这根本算不上真正的开源,最多是一种带有限制的“开放”。更何况,以AI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一年前的Grok-2,早已沦为“老得没法用的模型”。

当然,他的复仇名单上,还有微软,那个将OpenAI收编的家伙。

马斯克会用类似行为艺术的方式,直接对其进行降维打击,他成立了一家名为“Macrohard”(巨硬)的新公司,并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了商标申请。

一个“巨”,一个“微”;一个“硬”,一个“软”。

其目的,昭然若揭。

他甚至公开宣称,“巨硬”的目标,就是用一个AI黑箱,直接替代掉微软的核心业务:“原则上,鉴于像微软这样的软件公司本身并不生产任何实体硬件,应该可以完全用人工智能来模拟它们。”

截图来源于X

这种从根本上颠覆对方商业模式的想法,可以说是相当马斯克了。而这背后,同样夹杂着浓厚的个人恩怨。最著名的事件,莫过于当年比尔·盖茨被曝出持有高达5亿美元的特斯拉空头头寸,赌特斯拉会完蛋。

在一则后来被曝光的短信中,马斯克直接质问盖茨,而盖茨回复:“很遗憾,我还没平仓。我想和你聊聊慈善事业的可能性。”

马斯克的回答毫不客气,直接开怼:“对不起,当你大规模做空特斯拉——这个为解决气候变化做出最大贡献的公司时,我无法认真对待你在气候变化方面的慈善事业。”

矛盾激化的高潮,是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比尔·盖茨挺着肚子的照片,并配了个地狱级别的文案进行嘲讽。

如此毫不掩饰的嘲讽,彻底将两人的矛盾公开化。所以,“巨硬”的诞生,与其说是商业布局,不如说是一场旨在羞辱对手的行为艺术。

风头也出了,且毫无损失,这一波操作简直赢麻了。只能说,风格很马斯克。

没有硅谷大佬比马斯克更懂中国

在这一系列近乎癫狂、将硅谷得罪一圈的操作背后,隐藏着马斯克对AI终局战争的深刻商业洞察。

他看到了所有硅谷大佬的“盲区”。

在最近公开表态中,马斯克语出惊人:“xAI很快就会超越除谷歌外的任何公司,但中国公司将是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因为他们的电力比美国多得多,而且在硬件建设方面实力超强。”

电,才是AI的终极战场。

这一洞察,并非空穴来风。早在所有人都还在为软件和算法疯狂时,马斯克就已经在为能源和物理世界的基础设施而战了。从在全球铺设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网络,到大力发展储能业务(Powerwall、Megapack),他比任何一个硅谷软件大佬都更早、更深刻地理解了“能源基础设施”对于科技革命的决定性意义。

华人专家马睿在实地考察中美AI发展后,得出了一个让硅谷不寒而栗的结论:在中国,为数据中心提供充足电力,已无需多言。

长期追踪研究中国电力的专家大卫·菲什曼的数据,直接点破玄机:中国电力的备用裕量始终保持在80%至100%,而美国区域电网的备用裕量通常只有15%。

“这样的电力储备在美国是难以想象的。”大卫·菲什曼表示。

甚至,连英伟达CEO黄仁勋,也开始为能源问题而焦虑,他不仅公开表示“核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其风险投资部门NVentures更是直接参与了比尔·盖茨创办的核能公司TerraPower最新一轮6.5亿美元的融资。

当黄仁勋刚刚开始布局时,马斯克,早已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

正是基于这种深刻的洞察,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了东方。

这个剧本,他曾经演过一次。

2019年,是特斯拉最惨的时候。股价跌破200美元,从投资人到媒体都在高喊“特斯拉药丸”。

然后,中国出手了。

没有钱,中国累计向他贷了185亿元人民币;没有地,上海专门在自贸区给特斯拉特批了一块土地。在中国速度的加持下,从工厂奠基到Model 3交付量产,仅用了357天。

正是靠着中国市场的拯救,特斯拉才得以“涅槃重生”。

对此,马斯克感言:“没有中国的支持,就没有特斯拉的今天。”

甚至在2023年5月31日深夜现身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马斯克脱去西装换上那件蓝色夹克,与员工合影留念:“我要大声告诉世界,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不仅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工厂之一,造出的车也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之一。我们做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注入了很多正能量。”

一时间,中文互联网上关于“马书记”、“中国人民的老马”等称谓直接刷屏。

如今,在AI这个全新的战场上,他似乎正在复刻当年在新能源汽车上被证明过一次的成功路径。

8月22日,特斯拉与字节跳动旗下的火山引擎达成合作,全新上市的Model Y L车型,将搭载豆包大模型与DeepSeek模型。

在这种问题上,马斯克想都没多想,直接选择了中国本土的解决方案,至于自家的大模型,还是去开源骚扰OpenAI了。

当在美国本土遭遇巨大阻力时,就去东方寻找“破局”的变量。这是马斯克的“东方密码”,几乎是所有硅谷大佬中,独一份的核心竞争力。

代价与补偿

然而,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

当马斯克重返商业战场时,他面对的,是一个早已被他自己耽误得千疮百孔的特斯拉。

那段时间,马斯克在华盛顿意气风发。他执掌着新成立的“政府效率部”,带着一群年轻人,戴着“让特朗普一切都对”的红色棒球帽,在联邦政府内部大杀四方——裁撤部门、紧缩开支,甚至与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白宫外发生激烈肢体冲突。媒体拍下的照片里,他脸上时常带着伤痕。

要知道,在特朗普赢得大选的时刻,在抖音等中文社交媒体上,特朗普只是短暂占据中国网民的半天时间后,便是满屏幕的马斯克:大多是以“从龙之功”来形容他,配着《春庭雪》的BGM实现魔性洗脑输出。

但就在他享受着政治权力的快感时,远在上海和柏林的特斯拉工厂,却传来一阵阵寒意。

2025年上半年,特斯拉的业绩,堪称一场灾难。

全球交付量同比下降了13.2%,在中国这个最重要的海外市场,前七个月里有六个月的出货量都出现了同比下滑。

马斯克在华盛顿忙于削减联邦开支的时候,中国的新能源市场,早已卷出天际。当Model 3和Model Y还在靠微调尾标、增加氛围的小修小补之时,本土品牌早已将“冰箱、彩电、大沙发”搬进了车里。

小米的爆火,更是打乱了包括特斯拉在内的整个新能源市场的叙事逻辑。

就在7月,特斯拉官宣Model Y L之后引发了热议,马斯克次日又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耐人寻味的推文,内容多次重复“Are you OK”,具体在内涵谁,已经不言而喻。

截图来源于X

当中国二流车企都已进化到800V电气架构时,特斯拉的主力车型仍停留在400V平台,那个被寄予厚望、用来拯救销量的低价车型Model 2/Q,原定6月25日发布,如今却已杳无音信,彻底错过了15万级别市场的窗口期。

基本盘的疲软,迅速传导至财务层面。2025年上半年,特斯拉总收入为418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68亿美元,同比下滑11%。

而支撑其万亿估值的两大“精神食粮”,也正在迅速失效。

被寄予厚望的FSD业务,马斯克曾表示,2025年在欧洲推出FSD,这一计划显然已遇阻。而在中国市场,短期内特斯拉的FSD,恐怕难有落地的可能。

曾经的现金奶牛,也就是“卖碳翁”生意,随着特朗普签署《大而美法案》、推翻新能源政策,也即将归零。

基本盘疲软,新故事讲不圆,政策红利消失。

可以说,马斯克在政治上的“分心”,直接导致了特斯拉在商业上的节节败退。

这或许可以解释,他如今为何会如此激进。

马斯克公开承认自己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这并非是为了博取同情,而是一种鲜明的权力宣示。他的阿斯伯格症状尤为典型:高度专注、缺乏共情和极强的控制欲。

所以,当他在政治的牌桌上,输得一败涂地之时,无法控制特朗普和整个官僚体系。那种无力感,是他从未体验过的。

当他回到自己最熟悉的商业战场,通过发起诉讼、羞辱对手、颠覆规则等一系列极限操作之时,似乎找回“掌控一切”的感觉。

只不过,那个曾经拯救过特斯拉的“中国剧本”,不知能否帮助马斯克建立AI叙事。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源媒汇”,作者:柯基的柯,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埃隆·马斯克 xAI OpenAI 苹果 反垄断 人工智能 Grok-2 Macrohard 能源基础设施 特斯拉 Elon Musk xAI OpenAI Apple Antitrus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rok-2 Macrohard Energy Infrastructure Tesl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