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旨在应对洗钱犯罪手段的不断翻新。此次解释从五个方面对该罪的认定标准进行了调整,以期更有效地打击利用黄金交易、废品回收等新型手法进行的洗钱活动。通过发布典型案例,也旨在提升公众的反洗钱意识,共同抵制和远离此类犯罪。
⚖️ **司法解释更新,严厉打击新型洗钱犯罪**:最高法与最高检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是为了应对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大额黄金交易、废品回收等手段进行洗钱和隐瞒犯罪所得的新型犯罪手法。此次解释从五个方面对该罪的认定标准进行了调整,旨在提供更明确的法律指引,有效遏制这些隐蔽性强的犯罪行为。
💰 **黄金交易成为洗钱新渠道**:司法解释明确指出,犯罪分子利用大额黄金交易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的现象日益蔓延。具体表现为,收到电信网络诈骗等非法所得后,立即安排人员通过金店大额刷卡购买金条、首饰等黄金制品,再将黄金制品运送出境或出售变现,通过这种匿名交易实现资金的转移和“洗白”。这种手法因其相对隐蔽性而成为当前一种新的常见犯罪手段,涉事卖方也可能因此被追究法律责任。
♻️ **废品回收等行业亦被滥用**:除了黄金交易,司法解释还提及,犯罪分子可能假借废品回收从业者的身份或便利,进行收赃、销赃等活动,这也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这表明洗钱手法已渗透到更广泛的社会经济活动中,犯罪分子利用合法行业的掩护来隐藏非法所得,给司法机关的侦查和打击带来了新的挑战。
📈 **提升公众反洗钱意识至关重要**:此次司法解释的发布,不仅是对法律条文的细化和完善,更是对社会公众进行的一项重要警示。通过公布典型案例,旨在引导社会公众提高对洗钱犯罪的认识和防范能力,了解各种新型洗钱手段,从而自觉远离和抵制包括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在内的各类洗钱犯罪活动,共同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安全。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与电诈、网赌等上游犯罪密切相关,近年来手段不断翻新甚至隐形变异。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发布司法解释,从五方面进行治理

- 最高法院表示,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大额黄金交易实施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在全国多地蔓延扩散,成为此类犯罪一种新的常见犯罪手法。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帮助洗钱的手法不断翻新。最高法院近日公布多起典型案例,其中有犯罪分子收到电信网络诈骗资金后立即安排人员到金店大额刷卡购买金条、首饰等黄金制品,将所购黄金制品运送出境或出售变现,通过匿名交易实现资金转移,黄金卖方被追究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还有犯罪分子假借废品回收从业便利实施收赃、销赃犯罪行为,亦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洗钱类犯罪中,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实践中案件数量最大的洗钱类犯罪。对此,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8月25日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调整该罪的具体认定标准,同时引导社会公众提升反洗钱意识,远离和抵制包括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在内的各种洗钱类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