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 08月26日
早期人类与尼安德特人混合证据推前至14万年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一项发表于《人类学》的研究,通过对以色列一处洞穴发现的约14万年前儿童遗骸进行分析,揭示了早期智人与尼安德特人之间存在基因交流。该儿童遗骸呈现出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混合特征,颅骨形态更接近智人,但部分结构则属于尼安德特人。这项发现将人类基因交流的历史大幅提前,表明在约20万年前智人走出非洲后,便与当地的尼安德特人开始了互动与融合。这一证据不仅刷新了人类进化时间线,也印证了古老型人类通过基因融合延续至今。

🔬 最新研究发现,约14万年前在以色列发现的一具儿童遗骸,是迄今全球最早的古人类混血证据。该遗骸同时展现了智人与尼安德特人的混合特征,例如颅顶弯曲度接近智人,但内耳结构等则属于尼安德特人。

⏳ 这一发现将智人与尼安德特人发生基因交流的时间大幅提前,从此前认为的6万至4万年前,推至至少14万年前。这表明在智人走出非洲后不久,便已与当地尼安德特人开始了广泛的互动与融合。

🌍 该研究成果与近年其他考古发现相呼应,证实了尼安德特人在更早时期(如40万年前)已生活在黎凡特地区。斯虎尔儿童的混合特征为这两个古人类群体长期共存和基因交流提供了关键实证。

🧬 这项发现不仅改写了人类进化史上的时间线,更揭示了古老型人类并未完全灭绝,而是通过基因融合的方式,其遗传成分得以在现代人类(尤其是欧亚人群)的DNA中延续至今,体现了人类演化的复杂性与连续性。

一项发表于《人类学》(l’Anthropologie)的最新研究,改写了我们对早期人类与尼安德特人相遇的历史。由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组成的国际团队宣布,近一个世纪前在以色列卡梅尔山斯虎尔洞穴发现的一具距今约14万年的儿童遗骸,呈现出明确的智人与尼安德特人混合特征。

这不仅是全球迄今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混血证据,也将两大群体发生基因交流的时间大幅推前。

这具五岁儿童的颅骨在整体形态上接近智人,尤其是颅顶的弯曲度;但其颅内血管系统、下颌骨及内耳结构却属于典型尼安德特人类型。研究团队通过显微CT扫描与高精度三维建模,对化石进行了细致的形态学分析,最终确认了这一混合性状的存在。

此前学界普遍认为,尼安德特人与智人的基因交流发生在6万至4万年前。现代欧亚人群基因组中仍有2%–6%的尼安德特人遗传成分。而斯虎尔儿童的发现表明,这一混通现象其实早在14万年前就已经发生。

该发现也与近年来的考古成果相呼应。2021年《科学》期刊就曾发表研究,指出尼安德特人早在40万年前就已生活在黎凡特地区。当智人群体于约20万年前走出非洲后,便与这支“本地原住民”相遇、共存并发生混合。斯虎尔儿童正是这两个群体长期互动与融合的关键实证。

这项研究不仅刷新了人类进化时间线,也更生动地揭示出:古老型人类并未完全灭绝,而是通过基因融合的方式,继续生存在现代人类的DNA中。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人类进化 尼安德特人 智人 基因交流 古人类学 Human Evolution Neanderthals Homo sapiens Genetic Exchange Paleoanthropolog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