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一段罗永浩和李想的对谈,如何掌控命运
继续解读罗永浩和李想出圈的那场长达4小时的对谈。我完整看完整场访谈后,最想以两个人的“反抗精神”收尾
这场访谈被有个切片短视频传播的比较广的金句,是李想说自己在成长中学会并深受影响的一个领悟是,“掌控自己的命运,挑战成长的极限”
我想对这句话进行一下解读,这包含2个核心:
1,先说“掌控自己命运”的这个“掌控”
我看到的他俩最早对于自己命运的掌控,是对校园霸凌的反抗。两个人都聊到了小时候或因为出身背景或因为爱好不同,遭到严重校园霸凌,相同点是两人后来都进行了激烈的反抗,然后因为这次反抗,两人都发现那些之前欺负他们的人后来都会对他们“客客气气”,而如果不进行反抗,霸凌者并不会可怜被欺负的人,只会变本加厉…
就像我有个爱好是喜欢看UFC世界格斗冠军赛,发现很多顶尖的冠军级别格斗选手的共同点,竟然都是因为小时候遭受校园霸凌,然后选择学习格斗保护自己。我想,这种在成长早期的反抗精神肯定对人性格的塑造有很大影响
2,再说“挑战成长的极限”
在讲他俩理想的个人经历前,我想先分享一个心理学上的重要概念“习得性无助”。因为篇幅所限我就用一句话简单概括这个意涵 —— 很多人因为早期遭受过无法解决的困难或危机,于是在潜意识中形成了一个后天习得的“无助感”,但凡遇到挫折第一反应就是认命和怨天尤人,而不是第一时间会想办法解决困境,甚至“挑战极限”
好,为什么要先分享这个概念呢?
“当潜意识被呈现,你将能够掌控自己,并称之为命运 。”,只有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可以去挑战极限,意识到自己是否有“习得性无助”的潜意识,才是掌控命运的前提
而罗永浩的成功(起码个人IP是)和李想的连续创业和成功,都是因为有【优质的信息环境】让他们在个人意识层面培养出了挑战精神
比如访谈中说,李想18岁时靠自己做生意(主要是靠帮人组装电脑)月入2W,已经是父母当时收入的10倍了,为什么他可以办到?
因为在这之前,李想的父母就在全家只有2W多块钱存款的时候,敢拿出8000多块钱给李想买了一台电脑
为什么李想的父母有这个见识?因为他的父母从小有大量读书阅读的习惯影响了李想自小的学习习惯,以及,他的父母是“周边唯一上过大学的父母”。李想说自己从小的梦想就是做“总经理”,这个梦想虽然在那个年代的学校说出来会被同学和老师嘲笑,但父母并不会
谈到这里,罗永浩心有灵犀,也忍不住附和自己从小生活在更偏远的乡村,小时候说自己的梦想也是会被同学嘲笑,老师也会露出“讥讽”的表情 —— 但是,罗永浩同样很感激的是,小时候爸妈有一个爱读书的阅读环境,对他成长产生了很好的正面影响
而正是不同“程度”的环境影响, 让罗永浩在30岁之前想清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而李想则因为受到了“更好条件的支持”(罗永浩多次重复)则是在18岁之前就想清楚了
好,最后我想说一点是什么?不是我们可能懊悔自己的父母“不如”他们的父母,也不是说以后可以给自己的小孩创造好的成长环境 —— 而是我们自己现在就可以开始,给自己创造这种【优质的信息环境】
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无法改变,只能从下一代着手,本身就是一个“习得性无助”的陷阱,真的想让自己“挑战成长的极限”,从今天的社交、优化信息吸收方式、工作中就可以开始
比如第一步从【远离有毒的环境】开始,芒格说,“有毒的人想要欺骗你、拖累你、伤害你,让他们快些从你的生命中滚蛋,你需要知道人们怎么操纵其他人,然后避免自己这样做”
第二步从建立【优质的信息环境】开始,就像股神巴菲特老爷子在今年参加的最后一届股东会说的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份有意义的工作,而你并不是急着挣钱,那我建议你像查理·芒格那样,花时间和优秀的人相处,分享他们的成功;如果找不到,也没关系,你就继续做你正在做的事情,继续努力。坚持下去,你终究会找到那些和你一样认真生活、认真思考的人。世界上有很多成功的人,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最快的成功路径,就是找到那种真正优秀的人,并与之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