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08月26日
RGB-Mini LED技术引领显示新时代,巨头竞相布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IFA 2025展会前夕,RGB-Mini LED显示技术成为焦点。海信、三星、索尼等全球顶级品牌纷纷加码,预示着这项以红绿蓝三原色独立LED光源替代传统方案的新技术将带来更细腻逼真的显示效果。海信作为首个掌握RGB-Mini LED量产能力的厂商,其年初的发布和量产新品UX备受瞩目。三星和索尼的加入,标志着RGB-Mini LED全球阵营的初步形成。海信认为,该技术的普及得益于其在发光芯片和光色同控芯片上的关键突破,特别是其自研的信芯AI画质芯片H7,支持RGB光色同控,大幅提升了色彩控制精度。尽管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但预计未来3-5年市场渗透率将显著提升,海信期望通过技术迭代和规模化生产,实现技术的普惠。

💡 RGB-Mini LED技术的核心在于采用红、绿、蓝三原色LED独立光源,取代了传统的单一白光或蓝光激发方式,实现了从背光源头开始的色彩精准直出,从而带来更细腻、更逼真的显示效果。这项技术能够突破传统显示模式中“单一控光”的局限,增加色度维度的精准控制,实现从“控光”到“光色同控”的升级。

🚀 全球电视行业巨头,包括海信、三星和索尼,正集体加码RGB-Mini LED技术,标志着该项新型显示技术的全球阵营已初步形成。海信作为全球首个掌握RGB-Mini LED量产能力的电视厂商,其新品UX已实现量产上市,而三星和索尼的加入进一步推动了该技术的市场布局和迭代进程。海信认为,众多品牌的参与有利于整个RGB-Mini LED技术生态的蓬勃发展。

🔧 海信之所以能够率先实现RGB-Mini LED技术的量产落地,主要归功于在“发光芯片难题”和“光色同控芯片难题”上的关键突破。海信旗下乾照光电自研的RGB-Mini LED背光芯片,解决了三色LED灯珠在寿命、发光效率、衰减控制及色偏、色纯度等方面的核心问题,率先实现了三基色光源的产业化。同时,海信自研的信芯AI画质芯片H7是全球首颗支持RGB光色同控的画质芯片,其强大的算力和精细化的色彩控制能力,为RGB-Mini LED显示效果提供了重要支撑。

📈 尽管RGB-Mini LED技术目前仍处于行业早期阶段,但随着更多厂商的加入和产业链的成熟,未来3-5年其市场渗透率有望显著提升。海信通过不断的产品和技术迭代,旨在提高终端用户的接受度,扩大RGB-Mini LED的终端销量规模,进而降低整体供应链成本,最终实现技术的普惠,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高质量的显示体验。

IFA 2025(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开幕前夕,RGB-Mini LED显示技术一时之间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公开信息显示,本届IFA期间,海信将携RGB-Mini LED电视新品参展,三星也宣布将展出其首款采用RGB-Mini LED技术的115英寸RGB Micro LED电视,索尼则宣称自研RGB高密度LED显示系统参展。全球TOP3的品牌共同加码的正是被行业统称为“RGB-Mini LED”的全新显示技术。

所谓“RGB-Mini LED显示技术”,指的是以红、绿、蓝三原色LED独立光源替代传统单一的白光或蓝光激发方案,从背光源头实现色彩精准直出,实现更加细腻逼真的显示效果。海信,于今年1月正式推出全球首款116英寸RGB-Mini LED电视,并于3月上市量产新品UX,成为全球首个掌握RGB-Mini LED量产能力的电视厂商。

业内分析认为,从年初海信“一枝独秀”到9月“群芳争艳”,全球电视行业巨头集体加注RGB-Mini LED,意味着这项新型显示技术的全球阵营已初步形成,其市场布局与技术迭代进程正受到行业广泛关注。

“对于三星、索尼加入RGB-Mini LED路线的技术竞争,海信特别欢迎。全球品牌竞逐,RGB-Mini LED将是最好的液晶显示技术已经成为共识。”

海信显示事业部营销总裁刘为杰对笔者表示,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大家对于RGB-Mini LED的认知度还没有那么高,越来越多的玩家加入则有利于整个RGB-Mini LED技术生态的蓬勃发展。海信一直秉持的理念就是,“好画质要在用户家里边,不要只在实验室里边。”也正式基于这样的理念,海信一直坚持RGB-Mini LED技术的研发,并率先实现了量产。

事实上,早在20多年前,三星和索尼就曾入局RGB-Mini LED显示技术路线,但面对诸多量产难题,很多厂商选择了“知难而退”。而海信选择了坚持下来,并成功实现量产。

 “量产难落地的核心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发光芯片难题:RGB代表的是红、绿、蓝三种独立发光源,三色灯珠寿命、发光效率与衰减的精准控制,是最基础的难题,比如三色灯的发光寿命难以统一,红色的色衰会更快一点,那整个背光颜色就会发生偏移;二则是光色同控芯片难题:与传统Mini LED控光芯片不同,RGB-Mini LED如果要实现更惊艳的画质需要控光和控色同步进行,这对于控光芯片的算力要求是指数级提升的。”

刘为杰表示,海信之所以能够实现RGB-Mini LED技术率先落地,主要是因为在“两芯难题”上实现了关键突破。

据刘为杰介绍,依托海信旗下乾照光电自研的RGB-Mini LED背光芯片,攻克了LED三色芯片应用中最核心的效率、寿命、色偏、色纯等关键问题,并率先达成三基色光源产业化,随之而来的便是高性能RGB-Mini LED芯片的量产。

同时,海信是国内唯一具有自研画质芯片能力的电视品牌,旗下信芯微一直专注于高性能显示控制、高端画质处理、智能化AIOT等芯片产品的研发。随着RGB-Mini LED的推出,海信也推出了全新一代的信芯AI画质芯片H7。

硬件算力上,全新一代信芯AI画质芯片H7的CPU单核性能提升达40%,感知场景计算能力提升达70%,对场景适配计算能力更是取得了翻倍提升。同时,它也是全球首颗支持RGB光色同控能力的画质芯片,能实现108bits的精细化控制,色调、饱和度、亮度的控制精度相对公版芯片提升430%,配合智能实时场景分析,可以自适应调节三基色光源的亮度,实现高精度控色,为用户提供更细腻更丰富的色彩细节。

也因此,海信RGB-Mini LED采用红、绿、蓝三原色独立背光源,突破了行业长期受限于“单一控光”的传统显示模式,增加了色度维度的精准控制,实现了从“控光”到“光色同控”的升级。

“现在,这样芯片的能力是海信独有的,也是海信坚持全栈自研的成果。”

在市场渗透率方面,刘为杰则认为,目前RGB-Mini LED还处于行业早期阶段。随着玩家越来越多以及产业链的逐渐成熟,未来3-5年,RGB-Mini LED的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海信新一代的RGB-Mini LED产品,是在今年3月首发的。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这款产品的销量已经超过了上一代去年的全年销量。”

刘为杰表示,在未来RGB-Mini LED技术路线的规划方面,海信希望通过产品和技术的不断迭代,去打动越来越多的终端用户,让RGB-Mini LED的终端销量规模放大,继而降低整体供应链成本,实现真正的技术普惠。(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 | 饶翔宇 编辑 | 钟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RGB-Mini LED 显示技术 IFA 2025 海信 三星 索尼 AI画质芯片 光色同控 RGB-Mini LED Display Technology IFA 2025 Hisense Samsung Sony AI Picture Quality Chip Light and Color Co-contro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