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海发生一起离奇案件,一家六口因参与“抢红包赚佣金”活动被警方抓获。葛某被短视频广告吸引,加入微信群后,通过抢红包并转账至指定账户获取5%佣金。他随后动员全家六人一同参与,最终因账户被封、警方介入才意识到行为触犯刑法,涉嫌为电信诈骗团伙洗钱。目前,六人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刑事拘留。警方提醒公众警惕各类电诈“工具人”陷阱,并强调防范电信诈骗的“六不一要”原则。
💰 **“抢红包”背后的骗局:** 葛某因短视频广告的“日结工、抢红包”诱惑,被拉入微信群参与一种看似简单的赚钱方式,即通过抢红包并转账至指定账户来获取5%的佣金。这种模式的本质是将用户的资金流转作为电信诈骗团伙的“洗钱”工具,使得参与者在不知不觉中触犯刑法。
👨👩👧👦 **全家卷入违法活动:** 葛某并未独善其身,而是动员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共计七人(一家六口加上他自己)参与到这项活动中。这种家庭式的参与模式,进一步扩大了犯罪的链条,也显示了骗局的迷惑性和蔓延性,最终导致全家陷入法律困境。
⚖️ **法律的严惩与警方提醒:** 葛某等六人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警方借此案例提醒公众,电信诈骗手法层出不穷,各种“工具人”如供卡者、支付工具提供者、案款转移者、通信技术支持者等都可能构成帮信罪或诈骗罪共犯。警方强调防范电信诈骗的“六不一要”原则:不轻信、不汇款、不透露、不扫码、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并鼓励受骗后立即拨打110报案。
🚫 **“工具人”的法律风险:** 警方明确指出,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工具人”,一旦被查实具有犯罪的故意或过失,都可能面临法律的严惩。这包括但不限于帮信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或作为诈骗罪的共犯。因此,任何看似轻松的“赚钱”机会,都需警惕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快科技8月25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浙江宁海发生一起因“抢红包赚佣金”全家被抓的案例。
据宁海公安通报,葛某在短视频平台被“日结工、抢红包”广告吸引,被拉入微信群后,通过抢红包并转账至指定账户获取5%佣金。
随后,他还召集全家6人参与,直至账号被封、警方上门,才知涉嫌违法,该行为实质是为电诈团伙“洗钱”,已触犯刑法。
目前,葛某等六人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提醒,电诈手法多种多样,电诈“工具人”也种类繁多,有供卡类、金融支付工具类、转移案款类、提供通信技术支持类等不同类型。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工具人”具有犯罪的故意、过失,则构成帮信罪、诈骗罪共犯。
警方提醒,牢记防范电信诈骗“六不一要”。
六不指的是,不轻信、不汇款、不透露、不扫码、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
一要指的是,要及时报案。
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