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08月25日
天文学家观测到极罕见的“极度剥离型超新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极罕见的“极度剥离型超新星”SN 2021yfj,揭示了垂死大质量恒星在爆发前数月形成的硅层物质喷出。这一现象支持了恒星内部核聚变分层理论,并推测可能由伴星引力剥离了恒星外层至深层硅区。该发现为理解恒星演化、元素制造以及宇宙化学成分的演变提供了重要证据,并有助于解释宇宙和地球的形成过程。

🔭 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极度剥离型超新星SN 2021yfj,揭示了垂死大质量恒星内部物质的喷射。此次观测到的现象是,在恒星爆发前数月形成的、位于铁核之上的硅层物质被喷出,这为验证恒星内部核聚变分层理论提供了直接证据。

💡 这一罕见现象的成因推测可能与伴星的引力作用有关。常规的恒星风不足以在爆发前剥离恒星外层直至深层硅区,科学家认为,伴星的强大引力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抽走了这些深层物质,从而导致了这种“极度剥离”的超新星爆发。

🌟 恒星的演化与元素制造是宇宙化学演变的基础。大质量恒星通过核聚变制造了氧、氖、镁、硫等元素,低质量恒星产生碳、氮,而极重元素则来自中子星碰撞。理解超新星抛射的物质及其频率,有助于我们理解宇宙和地球为何呈现今天的样貌,以及行星形成的机制。

IT之家 8 月 25 日消息,科技媒体 PHYS 昨日(8 月 24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极罕见的“极度剥离型超新星”SN 2021yfj,揭示了一颗垂死大质量恒星硅层的物质喷出,这层物质位于铁核之上,仅在爆发前几个月形成,支持了恒星内部核聚变分层理论。

IT之家注:极度剥离型超新星(Extremely Stripped Supernova)是指一种质量外层几乎全部被剥离,只剩深层结构的超新星类型;而硅层(Silicon Layer):位于恒星铁核之外,由硅元素为主的物质层,形成于爆发前数月。

恒星的一生由核聚变驱动,先将氢转化为氦,随后依次形成碳、氖、氧、硅,最终生成铁,每一轮燃烧周期都比前一轮更短。外层物质在恒星风的作用下不断被抛射,形成包含不同元素的气体壳。然而,硅层通常来不及被带到远离恒星的区域,爆发时难以直接观测。

研究团队深入观测 SN 2021yfj,发现其硅层物质已被提前暴露,意味着恒星风或其他机制在爆发前就剥离了外层直至深层硅区。常规的恒星风不足以做到这一点,科学家推测可能是伴星引力在极短时间内抽走了深层物质。

这一发现为验证恒星内部核聚变分层理论提供了直接证据。大质量恒星在核心坍缩超新星中制造了氧、氖、镁、硫等元素,这些物质成为行星和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低质量恒星则产生碳、氮,而极重元素如金则来自中子星碰撞。

我们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我们,其根源可追溯到恒星的内部运作。恒星不断制造并释放元素,让宇宙化学成分随时间演化。早期宇宙缺乏“复杂”元素,恒星燃烧更快更热,行星的形成方式和频率也可能不同。因此,理解超新星抛射何种物质及频率,有助于解释宇宙和地球为何呈现今天的样貌。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超新星 SN 2021yfj 恒星演化 核聚变 天文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