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2 18:13 上海
8月23日(周六)10:00-12:00腾讯会议分享
导语
在AI快速发展的当下,AI不仅深刻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方式,也为传播学研究带来了全新视角和方法。基于此,集智俱乐部联合北京师范大学许小可教授、浙江大学张子柯教授、南京大学王成军教授、深圳大学廖好副教授共同发起“AI×传播”读书会,从计算叙事、智能传播、人机传播与传播仿真四个板块向来共同探索AI与传播的前沿交叉,来深度理解传播机制和传播生态。
8月23日(周六)10:00起,将开启读书会第一期,由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李翔做《切问静思复杂智能》的报告,并由四位发起老师围绕读书会的框架设计做分享。欢迎对此领域研究感兴趣的朋友加入。
分享简介
分享简介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我们在AI热潮下沉静思考时都可以反复体会这句话。报告人将从个人成长经历出发,结合从上一次人工智能热潮后期的经历,漫谈自己对复杂网络科学和智能复杂性的粗浅理解,为此次AI读书会抛砖引玉。
主讲人
主讲人
李翔,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4)、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上海领军人才(2017)、德国洪堡学者(2004)、上海市优秀博士/硕士论文指导教师,连续入选多个高被引/高影响力学者榜单。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复杂网络与复杂系统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网络科学与工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复杂网络大会和网络科学与工程论坛的大会(共)主席,还兼任IEEE Trans. Network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的Editor-At-Large, Research/Journal of Complex Networks等期刊Associate Editor等。曾获IEEE电路与系统学会Guillemin-Cauer汇刊论文奖(2005)、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5)、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08)、中国自动化学会首届青年科学家奖(2015)/TCCT陈瀚馥奖(2019)、上海市十大青年科技英才(2010)、霍英东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上海市曙光学者等奖励荣誉。研究领域包括复杂网络科学与复杂系统工程,集群智能系统理论与应用。李翔教授出版中英文专/合著6部,包括2006年与汪小帆教授、陈关荣教授合著出版我国第一部复杂网络学术著作《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在Nature子刊、中国科学、IEEE汇刊/杂志、IFAC系列、Physical Review系列、PLoS系列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已获授权二十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软件著作权。
AI×传播读书会框架设计分享
AI×传播读书会框架设计分享
分享嘉宾
分享嘉宾
本期流程与参与方式
本期流程与参与方式
本期流程:
主题报告:切问静思复杂智能(李翔)
AI×传播读书会框架设计分享(许小可、张子柯、王成军、廖好)
互动交流
参与时间:2025年8月23日(周六)10:00-12:00 北京时间
报名加入社群交流
扫码报名(可开发票)
报名链接:https://pattern.swarma.org/study_group/67?from=wechat
扫码参与AI×传播读书会社区,加入群聊,获取系列读书会回看权限,加入AI×传播社区,与社区的一线科研工作者沟通交流,共同探索AI与传播的前沿交叉,来深度理解传播机制和传播生态。
AI×传播读书会
在AI快速发展的当下,AI不仅深刻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方式,也为传播学研究带来了全新视角和方法。基于此,集智俱乐部联合北京师范大学许小可教授、浙江大学张子柯教授、南京大学王成军教授、深圳大学廖好副教授共同发起“AI×传播”读书会,从计算叙事、智能传播、人机传播与传播仿真四个板块向来共同探索AI与传播的前沿交叉,来深度理解传播机制和传播生态。读书会自8月23日起,每周六10:00-12:00举行,预计持续12周。
我们将探讨如下核心问题:
在人机共同参与的叙事生态中,叙事的生产、传播与接受机制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
在复杂社交网络环境中,如何构建智能化的信息可信度评估与虚假信息防控机制?
如何运用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等智能方法,实现从个体到群体的精准化传播影响力最大化?
如何构建适应人机混合传播网络特征的新型研究范式,以有效解析机器行为规律和人机协同传播机制?
如何构建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认知驱动型智能体仿真系统?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读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