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08月22日
胡锡进:武大性骚扰案当事方谈不拢 吁媒体介入公开分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前《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就武汉大学性骚扰案再次发声,指出案件迟迟未能公布官方通报的原因在于当事各方存在巨大分歧,难以达成一致。他认为,媒体应介入,向公众清晰阐述各方立场,以避免产生官方刻意阻挠或隐瞒的误解。胡锡进分析,法院裁定男生肖明滔未对特定对象构成性骚扰,但并未认定女生杨景媛诬告。肖明滔一家可能要求武大撤销处分并赔偿,而武大内部在承担后果方面也存在考量。他强调,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呼吁在法院判决基础上尽快公布处理结果,避免案件成为舆论持续消费的“烂尾”事件。

⚖️ 武汉大学性骚扰案进展缓慢,官方通报难产,主要原因是涉事当事方之间存在显著意见分歧,未能就善后处理达成一致。

👨‍⚖️ 法院判决认定男生肖明滔并未对特定对象构成性骚扰,但并未正式认定女生杨景媛构成诬告。这意味着肖明滔一家可能认为杨景媛的行为属于诬告,并可能要求武大及杨景媛道歉并赔偿,同时撤销对肖明滔的处分。

🏫 武汉大学在处理此案时面临复杂局面,尽管法院判决可能促使学校撤销对肖明滔的处分,但让学校承担全部后果并进行经济赔偿,则取决于校方内部的统一思想和对潜在利弊的权衡。

🗣️ 胡锡进认为,媒体应积极介入,向公众澄清案件处理的真实情况,包括各方分歧和难点,以减少因信息不透明而产生的误解和负面舆论。他强调,公众对信息的长期缺失比一个有争议的结论更难以接受。

📢 案件处理的拖延加剧了公众的失望情绪,并可能引发性别对立的讨论,增加了解决的难度。胡锡进呼吁,无论最终处理结果如何,都应尽快公布,避免案件成为舆论反复提及的“烂尾”事件,其负面影响只会不断累积。

前《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星期五(8月22日)针对武汉大学性骚扰案再度发文透露,相关当事方意见分歧大谈不拢,因此官方一直出不了通报。胡锡进认为,媒体应当介入,把各方分歧向公众讲清楚,以免产生故意阻扰事件处理,或瞒而不报的误解。

胡锡进在文章中说,武大图书馆事件直到现在没有明确结果,这让舆论失望。他侧面了解得知,相关当事方意见分歧很大,谈不拢,所以官方一直出不了通报。

他说,事情有相当的复杂性,他分析,法院裁定不能认定男生肖明滔针对特定对象实施了性骚扰,驳回女生杨景媛的指控。从肖明滔一家的立场来说,会认为杨景媛的所作所为属于诬告,而武大当初的处分,据说导致肖明滔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所以肖明滔一家除了要求撤销当时的处分,应该还会要求武大和杨景媛都正式道歉,直至经济赔偿。

胡锡进分析,难点在于,法院不支持性骚扰的认定,从法律意义上说,并不意味着法院认定了杨景媛诬告。如果要指控杨景媛诬告,需要肖明滔另案起诉,指控她诬告诽谤。

胡锡进进一步分析说,由于已经有了法院判决,武大撤销对肖明滔的处分,应当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要让武大承担全部后果,并且经济赔偿,那就要看武大能不能在内部统一思想,以及对那样做的利弊权衡了。

他说,武大的具体涉事人(比如辅导员等)可能觉得,当时给肖明滔处分,依据了相关视频和肖明滔道歉书,还有当时肖明滔的认错态度,现在撤销处分没问题,但这与让他们承担后果是两回事。

胡锡进说,无论最终的善后处理是什么样的,都会引起部分人的激烈反对。由于网上的性别对立在一定程度上掺和进了此案,更增加了此案处理难度。但就这么拖下去,只会成为烂尾的标志,被舆论反反复复拿出来消费,评头品足,表达情绪,其负效果只会更多。

胡锡进认为,以法院判决为基础的最终结论一定要出来,而在这之前,主流媒体应当介入,把善后搁浅的真实情况告诉公众。信息的长时间空缺,对公众来说,比一个有争议的结论更不可接受。

武汉大学两年前的一起图书馆性骚扰案,在法院宣判涉事男生不构成性骚扰后,7月底引爆持续数日批判女生“诬告”的汹涌舆情。校方8月1日回应称正对男生所受处分和女生被举报学术不端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复核。

武大校长张平文7月31日受询时称,学校正在处理中。至于何时会公布处理结果,张平文则说,还要等上级的安排,被中国官媒新华社不点名批评,指“等上级通知”“听领导安排”是“向上甩锅”,损害中共和政府公信力。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胡锡进 武汉大学 性骚扰案 舆论监督 信息公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