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08月22日
时空对话 | 105岁琼崖纵队女交通员陈玉兰胆大心细、机智顽强——“我负责的两条交通线始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105岁的陈玉兰,一位历经战火洗礼的琼崖纵队老战士,用她坚定的步伐和无畏的精神,书写了抗日烽火中的巾帼传奇。从一名为报家仇国恨而投身革命的交通员,到在敌后出生入死传递情报、护送捐款,再到运用智慧和勇气与敌人周旋,陈玉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忠诚与担当。她曾冒着生命危险在黑暗中摸索秘密路线,凭借敏锐的嗅觉和听觉躲避敌军搜捕;在洪水湍急中,她不顾个人安危,一次次潜入水中找回乡亲们捐赠的救命款项。即使在身负伤痛、物资匮乏的艰难时刻,她也从未动摇,以惊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陈玉兰的故事,不仅是个人英勇事迹的展现,更是那个时代无数革命者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精神的缩影,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 **忠诚坚定的革命初心与英勇无畏的交通员生涯:** 105岁的陈玉兰,最初怀揣为亲人报仇的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在敌后工作的交通员。她负责的交通线穿越敌占区,环境极其危险,需要她在漆黑的夜里依靠微弱的光线辨别方向,同时时刻警惕脚下的地雷和暴露行踪的风险。她摸索出了五条各有侧重的秘密交通线路,以应对护送大部队、重要人员、普通同志、款物以及紧急备用等不同需求,展现了高超的隐蔽和组织能力。

👂 **敏锐的战场洞察力与多次死里逃生:** 陈玉兰不仅熟悉地形,更具备非凡的警觉性。她善于通过空气中的气味(如不属于当地农民的旱烟味)和自然的细微变化(如鸟类或动物的异常叫声)来判断敌情,从而成功躲避了多次敌人的伏击,确保了自己和同志们的安全。一次,她通过闻到敌人埋伏时使用的旱烟味,及时拉着重要干部蹲入沟里,躲过了巡逻的日伪军,再次印证了她“听声辨敌”的生存智慧。

🌊 **守护乡亲捐款的英勇事迹与革命信念的升华:** 在一次护送乡亲们捐赠的抗日款项的任务中,陈玉兰遭遇山洪暴发,连人带钱被洪水冲走。在即将天亮敌人出现、钱款可能被冲走的情况下,她不顾个人安危,一次次地钻入湍急的洪水中摸索,最终将乡亲们一分一毫的捐款全部找回。这次经历让她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只有打败日本鬼子,建立一个新中国,我们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将个人报仇的初心升华为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更广阔目标。

💪 **智慧的抗战策略与对敌人的有效打击:** 在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陈玉兰所在的游击队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创造出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简易武器,如用荔枝树干制成的“荔枝炮”以及涂抹箭毒汁的武器。她还与队员们一起,在夜色掩护下将有毒植物捣烂投放到敌人的水源地,破坏敌人的饮用水源,导致日军疾病流行、士气低落,最终被迫撤离南阳乡。这种“坚壁清野”的战术,展现了人民战争的智慧和威力。

💖 **革命情谊的传承与历史文物的无偿捐赠:** 陈玉兰的丈夫林洪存也是琼崖纵队的重要指战员,两人在革命战火中相识并最终结合。她将当年革命先辈使用过的桌、床、碗等珍贵文物无偿捐赠给海南省史志馆,体现了她对革命历史的珍视和对后代传承的责任感。她的女儿也表示,绝不会忘记先辈们用鲜血书写的历史,这正是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的最好证明。

  海南省海口市工人文化宫宿舍区一间简朴的老屋内,105岁的陈玉兰坐在沙发上,柜子上摆着“光荣在党50年”“解放海南五十周年纪念章”“琼崖纵队老战士”等纪念章和荣誉证书。当记者问起抗战往事,她缓缓卷起左腿的裤管,一道十几厘米长的伤疤赫然在目。“这是当年送情报时留下的。”老人的声音不大,但很坚定,“那次差点送了命,但我不后悔,不怕牺牲。”

  交通员的工作有多危险?

  “走路可能踩到地雷,有时大喘气都会暴露行踪”

  “我家里很多人都死于战争,这仇恨的种子,埋在了我心里。”陈玉兰说,“我参加革命,就是要给亲人们报仇。”1939年,在海南文昌南阳乡,陈玉兰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交通员。

  在敌后当交通员,陈玉兰常与危险相伴。她负责的交通线,一出南阳乡就是敌占区,沿途岗哨林立、河道密布。“出发送信、引带同志,都在夜里进行。四周漆黑一片,只能靠月光和星光辨认方向。”陈玉兰说,“走路可能踩到地雷,有时大喘气都会暴露行踪。”

  “做地下交通员,我摸索出了5条线路。”老人伸出手指,细数起来,“带大部队走开阔大路,速度快,但必须抓紧走;带重要人员要走最安全的秘密小路,哪怕多花几倍时间,也要确保万无一失;带一般同志走平时常走的路,方便接头;自己送钱物有专门的线路,轻装上阵,灵活机动;还有一条是紧急情况下备用的,那是真正的生死线。”

  陈玉兰不仅熟记地形,更学会了倾听各种“声音”。有一次,她护送一位重要干部前往琼山白石溪。出发前,她像往常一样仔细规划了最隐蔽的路线。但在半路上,她突然闻到空气中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烟草味,这是当地农民不抽的旱烟味道。她立刻警觉起来,拉着干部蹲在沟里,保持安静。果然,没过多久,一队日伪军巡逻队就从她们原计划要走的小路上经过。正是这种超乎常人的警觉,让她和同志们多次安全完成任务。

  “夜里走路,要边走边留心,注意有没有粪便、香烟等气味,那是敌人埋伏的信号。”回忆起自己曾经的工作,陈玉兰说,“为什么鸟会突然飞起来,为什么动物在叫,这些细微的迹象,都能帮助我们判断敌情。我负责的两条交通线始终没有暴露,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遭遇洪水冲走钱款,你怎么做的?

  “乡亲们捐这些钱不容易,我就不顾一切钻到水里,一遍又一遍地摸”

  1942年,日军对南阳乡进行疯狂“扫荡”,开展“大清剿”、大屠杀。当时南阳乡被杀害的烈士有300多人,群众2000多人,18个村庄被夷为平地,南阳乡政府因此转移。

  陈玉兰此前送情报时被树枝刺伤,无法跟随组织撤离。组织便将她安置在山里一处隐蔽的茅棚养伤,一位名叫黄云发的村民每日冒着生命危险送饭照料。“没有药,伤口就那么烂着。”她用草药清洗伤口,再用破布包裹,强忍着剧痛,硬生生挺了过来。

  另一次死里逃生,是为了护送乡亲们的抗日捐款。当时,琼崖纵队物资极度匮乏,党组织在群众中秘密发动募捐,乡亲们省吃俭用,凑出了一笔宝贵的钱款。组织上信任陈玉兰,将护送这笔款项的任务交给了她。那天深夜,陈玉兰途经白石溪,恰逢山洪暴发。走到一半时,脚下简陋的小竹桥被洪水冲断,连人带钱一同落入湍急的河水中。

  陈玉兰先游上了岸。“天快亮了,敌人就要出来,急得我不知如何是好。”陈玉兰回忆,“乡亲们捐这些钱不容易,我就不顾一切钻到水里,一遍又一遍地摸。”洪水中,她一次次被急流冲倒,几次差点溺亡。但她用尽力气抓住河边的树和草,最终将钱分文不少地找了回来。

  “一开始,我加入革命是为了给亲人们报仇。”陈玉兰再次说起她的初心,“后来我明白了,只有打败日本鬼子,建立一个新中国,我们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怎么应对日军的占领?

  “破坏敌人水源,让他们喝不到干净水,吃不上安稳饭”

  “我们武器差,但我们有自己的办法。”陈玉兰回忆道。在缺少重武器的情况下,游击队就地取材,创造出许多让日军闻风丧胆的简易武器:将粗大坚硬的荔枝树干掏空,制成土炮,装填火药、铁砂和铁片,这便是“荔枝炮”;从箭毒木上刮取毒汁,涂在武器上使用。

  南阳乡是著名的抗日模范乡,群众用“坚壁清野”的战术让日军不得安宁。陈玉兰与游击队员一起采集当地有毒的植物藤,在夜色的掩护下,将这些捣烂的植物投到日军占用的水井或溪沟里。陈玉兰说:“破坏敌人水源,让他们喝不到干净水,吃不上安稳饭。”驻扎当地的日军疾病流行、士气低落,被搅得日夜不宁,最终被迫撤离了南阳乡。

  陈玉兰的丈夫林洪存也是一位骁勇善战的琼崖纵队指战员。由于聚少离多,两人只能靠书信寄托思念。1948年后,林洪存随部队转战各地,音讯全无。1950年海南解放,在军区召开的庆功大会上,林洪存被授予“特别功臣”称号。陈玉兰才知道,他还活着。庆功大会后,林洪存找到了陈玉兰,将她带到部队,两人正式成婚。

  “琼崖纵队领导人冯白驹和庄田都曾经在我们家住过。”陈玉兰自豪地说。不久前,她让儿女将当年革命先辈使用过的桌、床、碗等珍贵文物无偿捐赠给了海南省史志馆。陈玉兰的女儿告诉记者:“我们决不会忘记先辈们用鲜血书写的历史。”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陈玉兰 琼崖纵队 抗日战争 交通员 革命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