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鹿 2025-08-21 14:34 北京
8 月 20 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官网同步更新,公布了 2025 年两院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名单。
两院院士作为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界的最高终身荣誉学术称号,每两年一次增选。
根据官方数据,今年两院有效候选人加起来超过 1200 位,而最终的增选名额加起来不到 200 个。
我扫过那一份份沉甸甸的名单时,发现了好几位非常熟悉的 AI 领域大佬的名字:朱松纯、周志华、黄铁军、唐杰、陈熙霖、陈云霁、刘云浩、林宙辰。
朱松纯
朱松纯教授的履历,是一条典型的“精英学者”路线,履历华丽到近乎完美。
他本科毕业于中科大,后赴哈佛大学深造,师从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得主戴维·芒福德(David Mumford),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执教多年后,于 2020 年归国,同时受聘于北大、清华两大顶尖学府,并出任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早在深度学习浪潮席卷全球之前,他已三度问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最高荣誉——马尔奖。
他认为当前主流的“大数据、小任务”范式存在根本性缺陷,转而追求一种更接近人类智慧的“小数据、大任务”的 AI。
他提出的“为机器立心”,更像是一种哲学宣言,旨在为 AI 建立一套统一的数理模型,使其真正具备常识、因果推理和价值判断的能力。
周志华
与朱松纯的国际化路径形成鲜明对比,周志华教授是本土培养的杰出代表。
他从本科到博士从未离开过南京大学,并在这里上演了堪称传奇的晋升之路:毕业次年破格升任副教授,30 岁拿杰青,33 岁成为长江学者。
周志华不仅是算法大师,还是在教育圈也赫赫有名。他编写的《机器学习》教材(也就是咱们熟悉的西瓜书),是中国大多数 AI 从业者的启蒙书,甚至可以说中国目前最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教材。
他不仅善于布道,更敢于挑战权威,在深度神经网络一统天下的局面的时候,他另辟蹊径,提出了“深度森林”(gcForest)模型,创造性地用决策树集群构建深度模型,证明了“深度化”的优势并非神经网络所独有,从而打破了学界对深度学习的固有认知,为整个领域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黄铁军
黄铁军教授的故事,堪称一部为国铸剑的史诗。
许多人可能还记得本世纪初,我们国家在 VCD/DVD 产业被国外专利“卡脖子”的窘境。
当时,黄铁军正是国家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工作组的秘书长,亲身领导了那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中国产业夺回话语权的艰苦战役。正是这项工作,终结了国外对我国视频行业的高额专利费索取,赢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只是他“上部”的功绩。之后,他又创立了以特征分析与压缩为中心的视觉大数据处理技术体系,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5 年起担任北京“脑科学与类脑计算”重大专项专家组召集人,提出了颠覆视频概念的脉冲视觉模型,专利获中美日韩欧授权,提出了超高速目标实时检测、跟踪和识别算法,研制了比人类视觉和电影电视速度快千倍的超高速相机和视觉系统。
林宙辰
林教授的研究是 AI 大厦的数学基石—机器学习最核心的环节——数值优化 。
林教授的名字也许不像其他大神一样广为人知,但在学术圈内部,他是真正的“隐形巨擘”。简单来说,所有酷炫的 AI 模型,底层都离不开高效的优化算法来求解,而这正是林教授的“内功”所在。
他的地位有多高?
他是计算机视觉两大顶刊 TPAMI 和 IJCV 的编委,以及 CVPR、NeurIPS 等所有顶级会议的领域主席。这意味着,全球最前沿的 AI 研究成果,都要经过他的审视。他是名副其实的全球 AI 研究“守门人”和“风向标”。
唐杰
清华计算机教授、AMiner 创建者,智谱首席科学家,长期深耕数据挖掘与知识图谱并推动 GLM 系列大模型产业化。
唐教授主导研发的科技情报大数据平台 AMiner,自 2006 年上线以来,已收录论文文献 2.3 亿、学者 1.3 亿,为全球学者免费提供科技信息资源检索、学者评价/推荐、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产业发展报告等服务。
此外,他也是清华牵头的“悟道”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项目负责人。
刘云浩
刘云浩教授的履历上,有一个极具分量的成就:ACM 主席奖(ACM Presidential Award)。
含金量有多高?至今,他仍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学者。
当十几年前大家还在热议 PC 互联网时,刘教授早已将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未来——物联网和无线传感网。
正是他在这个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为我们今天这个智能设备无处不在、万物互联的世界,铺设了最早、最坚实的理论基石。他是那个在未来到来之前,就已为我们画好蓝图的人。
陈熙霖
作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陈教授是资深的计算机视觉专家。
他数十年的研究生涯硕果累累,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是该领域名副其实的“压舱石” 。
陈云霁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这位 1983 年出生的“少年班”天才是本次候选人中最年轻的一位 。
他领导团队研制了国际首个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芯片(寒武纪),被《科学》杂志誉为 AI 领域的“先驱”和“领导者”,从根本上解决了 AI 发展的算力瓶颈问题。
2020 年 7 月 20 日,寒武纪公司在科创板挂牌上市,上市首日即突破千亿元市值。从正式递交招股书到正式敲钟上市,寒武纪公司仅用了 116 天,成为国内 AI 芯片第一股。
以下为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技术科学部”2025 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感兴趣的家人们可以自行看下:
2025 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https://www.cas.cn/tz/202508/t20250820_5080019.shtml
中国工程院 2025 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https://www.cae.cn/cae/html/main/col1/2025-08/20/20250820205538916198620_1.html
院士增选,既看历史贡献,也看未来潜力。
你认为今年 AI 圈会有几位学者成功当选?
参考文献https://www.cas.cn/zt/kjzt/kjzlzqzl/kjzlzq/202409/t20240919_5032328.shtml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9%88%E7%86%99%E9%9C%96/7625869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9%88%E4%BA%91%E9%9C%81?fromModule=lemma_search-boxhttps://hub.baai.ac.cn/view/47609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B1%E6%9D%BE%E7%BA%AFhttps://sai.pku.edu.cn/info/1082/2758.htmlhttps://www.bigai.ai/blog/news/acmturc2023/ https://www.ai.pku.edu.cn/info/1139/1243.html https://www.cs.tsinghua.edu.cn/info/1111/3486.htmlhttps://www.ict.ac.cn/sourcedb/cn/jssrck/200909/t20090917_2496595.htmll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7%A7%91%E5%AD%A6%E9%99%A2%E8%AE%A1%E7%AE%97%E6%8A%80%E6%9C%AF%E7%A0%94%E7%A9%B6%E6%89%80/557288?fromModule=lemma_inl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