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科技频道 08月21日
瞄准百亿绿色船舶市场,湖北国资联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湖北省内国资联合新能源电池企业,首义基金公司与枝江金润源集团、超威集团共同出资5亿元,签署了湖北超威绿色船舶产业基金协议。该基金由首义基金公司管理,重点投资绿色智能船舶及港航产业链,并关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此举旨在结合武汉武昌区的研发设计优势、枝江的生产制造基础以及超威集团的产业化能力,共同推动新能源船舶产业链的集聚发展。随着全球航运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该基金的成立将抓住市场机遇,预计将对行业产生积极影响。

💰 **基金规模与投资方向明确**:湖北超威绿色船舶产业基金总规模5亿元,由首义基金公司、枝江金润源集团和超威集团三方共同出资组建。基金将由首义基金公司担任管理人,重点投资绿色智能船舶及港航产业链,同时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

🤝 **三方合作模式清晰**:该基金的合作模式为“总部在武昌、产能在枝江、产业支持在超威”。武昌区将提供科教研发资源,枝江市提供生产制造配套优势,而超威集团则提供产业化能力支持,通过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推动新能源船舶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 **绿色船舶产业前景广阔**:绿色化和智能化是船舶产业确定的发展主线。中国绿色船舶市场规模已达数百亿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1500亿美元。可替代燃料船型在新造船订单中占比已超40%,新型零碳动力源的应用将对燃料生产、储运加注、动力系统、船舶设计改造及航行运营等五个方面带来深远影响。

📍 **区域优势互补**:武昌区作为武汉市核心城区,拥有丰富的船舶设计和航运单位,正着力打造绿色智能船舶研发设计集聚区。而枝江市作为长江中游的产业基地,拥有丰富的岸线资源和船舶制造基础,能够弥补武昌区在工业用地上的短板,形成研发与生产的有效联动。

🔋 **产业支持方实力雄厚**:超威集团是领先的新能源电池企业,其下属公司超威动力在港上市,2024年总营收超过1300亿元,并在二轮车及低速车动力电池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为基金提供了强大的产业化能力和市场支持。

新基金主要聚焦在绿色智能船舶及港航产业链上,此外还会紧密关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

湖北省内国资联合新能源电池企业发了只新基金。

日前,首义基金公司与枝江金润源集团、超威集团签署湖北超威绿色船舶产业基金协议。该基金总规模5亿元,由以上三方共同出资组建。

创投日报记者从首义基金公司处了解到,这只基金将由首义基金公司担任管理人,投资方向主要聚焦在绿色智能船舶及港航产业链上,此外还会紧密关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

这只5亿元的新基金得到了武汉、宜昌两地下属国资的支持。其中,基金管理方首义基金公司是武昌区科创产业投资和资本招商平台,管理着50亿元的首义科创母基金。枝江金润源集团则由枝江市(宜昌下属的县级市)国资委全资控股。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显示,该集团此前从未参与私募基金的出资。

唯一的产业方超威集团来自浙江,主要业务是铅(锂)蓄电池、新型电池、电动车(船)及关键零部件等,其下属公司超威动力已经在港上市(截至20日收盘,市值15.68亿元)。

据其官方介绍,超威集团在2024年总营收超过超1300亿元,且超威动力在二轮车及低速车场景动力电池领域市占率超过40%。

三方能走到一起,与它们各自的产业布局分不开。

武昌区滨临长江,辖区内拥有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武汉金鼎船舶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等众多船舶设计单位,以及湖北长江船舶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武汉鑫裕盛船员管理有限公司等航运单位。

创投日报记者了解到,武昌区正着力打造绿色智能船舶研发设计集聚区,区内已经成立专项工作组,由区委书记亲自担任组长,统筹推进产业规划、资源整合与项目落地等各项工作。

但需要注意的是,武昌区作为武汉市内核心城区,工业用地资源吃紧,在产业招引时,往往会因此受限。此前在招引过程中,武昌区内会更倾向于招引总部或是研究型部门。

枝江则正好补上这块短板。地处长江中游北岸的枝江是长江三峡的东大门、宜昌唯一的平原县市,拥有丰富的岸线资源和产业基础。目前,枝江已经成为长江内河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湖北省最大的民用船舶修造生产基地之一,以及湖北发展绿色船舶产业的重要根据地,还培育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船舶制造产业链。

按照基金规划,此次首义基金公司、超威集团和枝江的三方联手,会构建一个“总部在武昌、产能在枝江、产业支持在超威”的合作模式,将推动武昌科教研发资源、枝江生产制造配套优势与超威集团的产业化能力深度结合,并通过不断招引孵化新能源船舶产业链优质项目,推动新能源船舶产业链集聚发展。

三方所瞄准的绿色船舶,是目前航运产业迭代所产生的市场机会。研报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绿色船舶市场规模已达到数百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1500亿美元。

首义基金相关负责人此前曾表示,绿色化、智能化是船舶产业两条确定性发展主线。当前,可替代燃料船型在全球新造船订单中占比超40%,绿色甲醇、绿氨、氢等新型零碳动力源的运用将会在燃料生产、储运加注、动力系统、船舶设计改造、航行运营这5个方面对产业发展产生影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创投日报”,作者:余诗琪,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绿色船舶 产业基金 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 航运产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