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了一位朝鲜族个体在家庭亲戚三观不正、过度亲韩思想的灌输下成长,进入社会后因缺乏与汉族群体的接触而遭遇适应困难的经历。作者的亲戚们虽然并非仗势欺人,但其亲韩倾向和由此产生的偏见,导致了下一代在融入社会时面临挑战。文章以作者表妹为例,说明了即使接受高等教育,若从小缺乏跨文化交流,也可能在生活习惯、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上产生隔阂,难以适应主流社会。这种不适应的程度,甚至比地域性文化差异更为显著。
家庭教育与亲戚观念对个体三观形成具有深远影响。作者的朝鲜族家庭中,部分亲戚的过度亲韩思想和由此产生的偏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作者的成长,使其在进入社会后遭遇了适应上的困难。
缺乏跨文化交流经历是导致社会适应不良的重要原因。文章指出,部分朝鲜族年轻人从小只接触同族群体,缺乏与汉族等其他民族的交流,导致在大学等社会环境中难以适应,甚至出现退学或留学韩国的情况。
文化习惯差异和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加剧了社会融入的难度。即使在生活习惯上有所改善,但与汉族群体在生活琐事上的习惯差异,以及中文表达能力(包括发音和流畅度)的欠缺,都成为阻碍其融入社会的障碍。
代际间的文化适应能力存在差异。文章提到,年轻人不像老一辈朝鲜族那样固守饮食习惯,但在更广泛的社会交往和文化认同方面,仍可能受到上一代观念的影响,表现出不适应。
要不真的废了,我就是,家里的爷爷奶奶很惯着我,但是,我家人,很多亲戚其实三观都比较歪,不是说那种仗势欺人,不讲礼貌,不文明,而是我是朝鲜族,很多亲戚过于亲韩,然后你们懂的,然后从小被他们灌输错误的思想,进入社会后我真的吃了不少苦头
我身边,真的有些朝鲜族,从小只接触朝鲜族,也不接触汉族,上了大学各种不适应,我知道退学的就俩,我表妹虽然没退学,但是也是各种不适应,后来去韩国留学,毕业后跟父母在韩国定居打工,不适应的方面吃的还好,年轻人不像某些老一辈朝鲜族,只能吃泡菜,大酱汤之类,不适应的地方主要体现在生活琐事,毕竟他们上大学之前几乎没有跟汉族接触过,很多习惯可能不同吧?而且他们对汉族从小就有很大的偏见(被长辈潜移默化的洗脑),还有就是中文表达能力太差,发音也不标准,导致很难融入进去,这比南方人去北方不适应或者北方人去南方不适应还要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