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8月21日
新公司的“锅”,CIO该接还是该躲?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新任CIO在入职时常面临的“前任埋雷”和部门甩“锅”现象。技术债、业务部门提出的超出IT能力范围的需求是常见的“大锅”。面对这些挑战,CIO需要冷静分析,明确自身职责边界,评估自身能力和资源,并考虑权责划分。对于核心职责相关、能力资源可控且权责清晰的“锅”,应策略性地接手,通过调研、沟通、分阶段实施来解决。对于不属于核心职责、能力资源不足或权责不清的“锅”,则需运用转移、拖延或升级等技巧巧妙化解,避免因盲目接盘或硬撑而陷入被动。最终目标是在担当与智慧之间找到平衡,保护自己并推动工作。

💡 CIO面临的“锅”主要源于前任职责未尽或部门协作失衡,常伴随责任模糊、资源匮乏或目标冲突,其中技术债(如老旧基础设施、烂尾项目)和业务部门超出IT能力的需求是突出挑战,处理不当易使CIO陷入被动。

⚖️ 应对“锅”的关键在于冷静分析并明确责任边界。判断标准包括:问题是否与CIO核心职责(如数字化技术战略、系统建设运维)紧密相关;自身能力和公司资源是否足以应对;以及权责边界是否清晰。

🚀 对于需要接手的“锅”,CIO应采取策略性行动,而非盲目冲动。这包括进行全面调研、与相关方充分沟通、明确责任分工、借助团队力量,并采取分阶段实施的计划,逐步解决问题。

🛡️ 当决定“躲锅”时,需运用技巧避免生硬拒绝影响人际关系。可采用转移法(将问题交由更合适部门/人员)、拖延法(谨慎用于不紧急、影响小的问题),或升级法(提交给更高层领导决策协调)。

🤝 新任CIO应在担当与智慧之间取得平衡,理性判断、权衡利弊,切忌因压力或面子仓促决定。通过分类、判断和采取合适策略,才能有效应对挑战,保护自身并顺利开展工作。

“锅”能接的住体现的是智慧,接不住躲开体现的则是能力边界。

近日在群里大家讨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CIO在新公司走马上任时会遇到前任埋的“雷”,各部门甩过来的“锅”,究竟该如何应对?接的住是担当,但如果接不住硬撑,反而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因此聪明的CIO会懂得权衡利弊,该接的锅要接,不该接的则要巧妙化解。

首先我们来聊一下什么是“锅”,为什么会有“锅”?

从管理角度看,“锅”通常是指那些由于前任职责未尽或部门协作失衡而导致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伴随着责任模糊、资源匮乏或目标冲突等情况出现,使得新任CIO在接手时面临两难境地。

其中最大的“锅”当属技术债,有研究数据表明73%的CIO表示,技术债是入职后的最大挑战。这些技术债往往是由于之前架构设计的问题或是项目遗留问题,比如:老旧的基础设施、濒临烂尾的项目、糟糕的客商关系等等,这些问题处理起来不仅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同时也消耗着企业的成本与领导的耐心,同时还可能引来领导的质疑,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新任CIO如果一来就大兴土木改善基础设置、引进各种系统,高额的数字化投入成本很难不引起一些领导的质疑,但如果这些基础问题不改善,数字化问题将很难去推进。而更让CIO棘手的是这些技术债的背后可能还存在拖欠款项及法务纠纷,背后可能还是一笔笔的“糊涂账”,如果细查下来又涉及到了更多的利益牵扯,在新公司立足未稳的情况下CIO一旦触动了背后的利益集团,估计很难活过试用期。

还有一个最常见的“锅”也非常让新任的CIO头疼不已,那就是业务部门甩过来的各种需求与期望。这些需求往往超出IT部门的资源与能力范围,却又被业务部门视为“理所当然”。新任CIO若一味迎合,或者被眼前的“大量需求”迷惑,认为有需求就是展示自己身手的大好机会,那就错了,需求的背后有可能也是“坑”,如果CIO不加判断一味的响应与满足业务的需求,很容易陷入被动的状态,最后还会因交付不力而背锅。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新任CIO要同时面对技术+资金+法务+利益+需求的多重债,可谓是债台高筑,但这些前任留下的“债”需要现任来填,而“填坑”的过程往往伴随着风险与压力。

那么问题来了,新任CIO该如何面对前任留下的“坑”与当前的各种“锅”?是选择躲开无视、消极应对还是正面硬刚?

面对这些“锅”,老杨认为新任CIO首先需要冷静分析,明确责任边界,厘清问题根源,不轻易承诺超出能力范围的任务,这里有几个判断的标准:

第一,是否与核心职责相关

如果该问题与CIO的核心职责密切相关,CIO 的核心职责是负责公司的数字化技术战略规划、系统建设和运维等,如果这个 “锅” 涉及到这些核心职责,那大概率是要接的。比如系统出现安全漏洞,这直接关系到公司的信息安全,属于 CIO 的核心职责范围,必须及时处理的。但如果问题并不属于CIO的核心职责,比如某些跨部门协调或非IT主导项目的技术需求,则需要谨慎评估是否承接。

第二,要评估自身能力和资源是否能应对

如果“锅” 的难度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而且公司能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那么可以接下。比如公司需要升级 某业务 系统, 而 自己 又 有相关的 案例 经验,且公司能提供资金购买新的软件和硬件,那就可以着手去做。反之,如果“锅” 的难度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或者公司无法提供必要的资源,强行接下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这时就应该考虑躲一躲。

特别是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时,特别是涉及资金纠纷的更需要谨慎评估。比如前任烂尾的项目,若存在资金缺口或合同纠纷,贸然接手可能让自己陷入被动。

第三,要考虑是否具有清晰的权责边界

如果问题的权责边界模糊,或者需要与其他部门协同解决,CIO在接“锅”前应明确各方的责任分工,避免独自承担超出自身职责范围的风险。同时,要学会借助组织的力量,推动问题在更高层面被关注和协调解决。

当决定接下“锅” 时,CIO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行动,要讲究策略。

首先要进行全面的调研,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掌握足够的信息和数据支撑后续决策。同时,要与相关方充分沟通,达成共识,避免单方面行动引发抵触或误解,在此基础上明确责任边界,且不可一人承担所有,要合理分配任务,借助团队协作推动问题逐步解决。同时,分阶段实施,逐步解决。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锅”,不能期望一蹴而就,要分阶段制定目标和计划,逐步推进。

而当决定躲“锅” 时,也要有技巧,不能生硬地拒绝,以免影响人际关系。具体方法老杨建议如下:

1.转移法,将“锅” 转移给更合适的部门或人员;

2.拖延法,但这种方法要谨慎使用,只适用于那些不紧急且影响不大的“锅”。

3.升级法,将“锅” 提交给更高层领导,让领导来决策。比如遇到跨部门之间无法协调的问题,自己处理起来困难重重,就可以向领导汇报,让领导出面协调。

综上所述,老杨认为新入职的CIO 在面对公司的 “锅” 时,既不能一味地接,也不能盲目地躲。要通过分类、判断,然后采取合适的策略去应对。切忌因一时的压力或面子而仓促决定,最终导致工作陷入被动局面。要沉得住气,理性判断,权衡利弊后再做决策。同时,在职场中要学会保护自己,既要有担当,也要有智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湘江数评”(ID:benpaoshuzi),作者:老杨,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CIO 技术债 职业发展 管理智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