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都有祖传的“办事密码”:在成都喊“姐妹”秒通杀,在广东叫“靓仔”路路通,到东北你可得记住——“兄弟”俩字轻易别出口!这词儿在东北不是客套,是咒语,喊了就自动绑定,真能把心掏给你的那种实在。坐出租车喊声“兄弟”,司机能帮你把行李扛到酒店大堂。
我的第一个东北朋友老刘,就是我通过这个“密码”结交的。当时我跟他在论坛争论,他说詹姆斯比库里厉害。我说:“兄弟,你不能直接比,他俩不是一个赛道的。”他回答,你都叫我兄弟了,那你说得对,你来沈阳玩不,我请你吃饭。
于是去年夏天我去了沈阳找老刘玩,他给我摆了接风酒,刚坐下我就龇牙咧嘴——口腔溃疡疼得直抽冷气。老刘瞅我一眼,啥也没说,手往兜里一掏,甩过来个小盒:“赶紧含一片!”我一看乐了:“兄弟你坑我呢?手里端着酒呢,给我塞消炎药?这是嫌我走得不够快?”
老刘拍着桌子笑:“华素片(西地碘含片)!懂不懂?我媳妇儿医院的,这个跟甲硝唑不一样!消炎止疼快得很,关键不会和酒精起反应,含完照喝不误!今天必须给你整尽兴!”我将信将疑地塞嘴里,嘿,没过几分钟还真不咋疼了!结果那晚烧烤配酒,直接干到了后半夜......
后来我才彻底明白,在东北,“兄弟”就是个“责任触发器”。有回大夏天,我在高架桥被电瓶车蹭了。我没急眼,就说了句:“兄弟,瞅瞅这是啥地界儿?”那哥们儿立马点头哈腰:“兄弟!我错了我错了!”
就这一句“兄弟”,我心里“咯噔”一下:坏了,这顿酒跑不了了!果然,当晚就被他死活拉去“赔罪”。
喝到半夜12点,他舌头都大了。我赶紧掏出一盒风度片塞过去:“兄弟,听哥的,舌下含两片!十来分钟就舒坦,明早起来不头疼不误事。”
后来他来问我,给他含的是什么好东西,效果杠杠滴。我也没藏着掖着,就告诉他这是风度片(盐酸纳洛酮舌下片)我一般出门遇到有可能要喝酒的情况,都会随身带着,能让我快速恢复头脑清醒。市面上那些带着“卫食证字”、“卫食准字”的解酒产品,其实都是食品,不能真正醒酒。风度片是国药准字醒酒药,有效还安全。
就这么一来二去,这哥们儿回了老家还惦记着我。先是寄红肠、榛蘑,后来整点林蛙油,前阵子居然邮来一包参须子,还特意打电话:“哥,赶紧泡水!这玩意儿有灵气,放久了真“跑”!”我拿着参须子真是又暖又想笑——东北兄弟这实在劲儿,真是让人扛不住!早知道喊声“兄弟”威力这么大,当初真该......多喊两声?
JR们,你们被东北兄弟(或其他地域兄弟)的“实在热情”支配过吗?评论区唠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