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牛 08月20日
国内多云环境的安全需求、建设特点及发展趋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报告《多云环境安全能力构建技术指南》深入剖析了国内各行业在上云及云安全建设方面的实践。当前,尽管云计算产业发展迅速,但国内多云环境安全建设整体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新兴威胁、多云异构带来的技术选型困难、策略不统一及效率低下等挑战。不同行业对云安全的需求侧重点各异,电商、游戏、互联网等行业上云进程及场景覆盖最为全面。未来,云原生安全、零信任架构、安全自动化(SOAR)及边缘云安全将是关键发展方向。行业在推进安全与业务融合时,普遍面临多云兼容性、人才短缺及新兴技术落地能力不足等底层能力挑战。

🛡️ **国内多云环境安全建设尚处初级阶段**:尽管各行业积极拥抱云安全,但整体水平仍待提升,尤其在应对复杂新兴威胁、处理多云异构带来的技术选型、策略统一及运营效率等方面存在显著挑战,大部分行业用户处于合规性要求下的基础建设阶段。

🌐 **行业上云进程与安全需求差异化明显**:电商、游戏、互联网等行业在云场景覆盖上最为全面,金融行业紧随其后,制造业则因行业特性,云原生应用主要集中在高端领域。不同行业在安全能力的需求侧重点不同,如政务、医疗关注数据合规与效率平衡,能源、交通关注工业协议安全与业务连续性。

🚀 **技术融合与未来趋势聚焦协同与自动化**:未来多云安全将采用“单云安全组件+多云安全编排层”的两级架构,强调跨平台兼容性与协同安全。云原生安全、零信任架构、安全自动化(SOAR)以及边缘云安全将是未来两年的核心发展方向,旨在提升跨云的安全策略统一、威胁联动响应效率和整体防护能力。

🧩 **多云安全部署面临多重挑战**:核心难点包括多云环境的异构性导致技术方案差异大、定制化需求高(定制化案例占比60%),以及安全策略需深度嵌入业务流程。此外,多云异构环境的兼容性问题、专业人才短缺、以及量子计算、隐私计算等新兴技术落地能力不足,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底层瓶颈。

🤝 **安全与业务深度融合是行业共识**:各行业正积极推动安全与业务的深度融合,零信任、AI智能防护、跨云协同等成为主流。数字化程度高的行业加速技术迭代,而传统行业则侧重工业系统与云安全技术的融合,以确保生产运营的稳定与安全。

原创 安全牛 2025-08-20 15:45 北京

在数字化浪潮中,云安全已成为各行业稳健发展的关键保障。国内政府、运营商、金融、能源、交通、医疗、教育、制造业以及电商零售、游戏互联网等多行业积极投身云安全部署实践,采取多种举措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为业务的稳定运行与数据安全保驾护航。

8月14日,安全牛正式发布了《多云环境安全能力构建技术指南》研究报告,围绕产业发展背景和行业建设现状对不同云用户的安全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在明确多云定义和内涵的基础上,将“国内多厂商提供的多形态云共存的多云环境”划分为“公有云、多形态私有云、云原生”三类云计算场景,最终形成国内多云环境安全能力框架和安全能力实施建议,并深度剖析市场生态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报告明确指出:不同行业对云安全能力的需求侧重点不同,虽然国内云计算产业发展迅猛,但国内多云环境安全建设总体处于初级水平,并且要持续面对纷繁复杂的新兴威胁和多云环境异构带来的技术选型困难、安全策略不统一、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

本文将围绕报告中各行业上云及云安全建设实践的85份研究资料,系统分析当前国内各行业用户上云进程及云安全建设的实际情况。

一、分行业分场景上云及安全建设情况分析

虽然国内云计算产业发展迅猛,但国内多云环境安全建设总体处于初级水平,并且要持续面对纷繁复杂的新兴威胁和多云环境异构带来的技术选型困难、安全策略不统一、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其中:

    自建公有云和自建私有云的用户,其云安全建设程度略超合规、相对最高;

    在选择各类公有云服务的用户中:

    🔹少数特定行业用户其云安全建设程度可达合规、相对较高;

    🔹大多数非特定行业用户其云安全建设程度相对最低;

    其他自建多形态私有云的用户,在合规、需求、成本等多因素作用下,其云安全建设程度参差不齐。

通过深入调研与研究分析发现:

1) 当前行业应用中,电商零售、游戏、互联网等行业的云场景覆盖最为全面,涵盖了公有云、混合云、云原生三种场景,充分体现了数字化技术与云技术的深度融合,代表着先进的IT技术应用水平。

2) 其次是金融行业,涉及混合云和云原生场景,同样标志着先进的IT技术与应用。

3) 第三是制造业,由于行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限制,云原生场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领域,而绝大多数制造业仍属于传统行业,预计将长期处于混合IT场景的过渡期架构,先进技术的演进周期相对较长。

4) 第四是其他行业,如政府/运营商主导的公有云和混合云,能源/交通领域的混合云,以及医疗/教育的混合云,因其各自行业的业务特性和需求,也将长期维持现有的云架构。

5) 最后是跨国/合资企业,其多云场景不仅具备行业特性,还增加了跨国属性,因此在暂时保持现有云架构的同时,还需考虑其他国际影响因素。

二、多云环境安全技术能力部署应用的特点分析

首先,多云安全部署的核心目标是多云环境的协同安全(如跨平台策略统一、威胁联动响应)。主要是指实现多云环境下的协同安全,确保不同云平台之间的安全策略能够统一管理和执行,同时在面对威胁时能够实现跨平台的联动响应,确保整体安全防护体系的协同性和高效性。

其次,技术重心主要放在跨平台技术的兼容性上,重点解决不同云厂商提供的API接口之间的适配问题,确保各类安全工具和系统能够在不同云环境中无缝对接和高效运行,提升整体安全防护能力。

第三,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混合云场景应用偏多的行业(政府、金融、跨国企业等),非纯公有云或纯私有云场景,如政府机构、金融行业以及跨国企业等,这些行业对多云环境的安全需求较高。

第四,在技术方案的成熟度方面,由于多云架构的异构性,导致不同案例的技术方案差异化较大,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解决方案。因此,定制化案例的占比高达60%,实际项目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多云环境和业务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安全方案设计和实施。

最后,在业务耦合度方面,多云安全策略需要深度嵌入到业务的跨云流程中,确保安全防护措施能够紧密贴合业务实际需求。例如,在跨境电商场景中,需要确保全球订单数据的流转过程安全可靠,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三、未来多云环境安全技术需求与演进趋势分析

从技术层面来看,多云安全是云安全的延伸场景,核心技术存在交集(如数据加密技术既可用于单云存储,也可支持跨云传输)。从行业场景来看,多数行业处于“单云向多云过渡”阶段(如制造业从混合IT向混合云演进),安全部署需同时覆盖单云与多云需求。因此:

    技术融合路径方面:普遍将采用“单云安全组件+多云安全编排层”的两级架构,底层复用云安全技术(防火墙、加密等),上层通过SOAR平台实现跨云协同,如互联网企业将单云的威胁检测数据接入多云联动响应系统。例如,某互联网企业在其公有云环境中部署了基于AI的威胁检测引擎,当检测到异常流量时,通过SOAR平台将告警信息同步至私有云及其他公有云节点,并自动触发相应的防护策略,实现跨云协同防御。

    未来演进趋势方面:

    🔹云原生安全与零信任架构等趋势兼具单云与多云属性,将成为未来两年安全建设的核心方向,在数字化转型领先行业率先规模化落地。

    🔹安全自动化(SOAR)和合规技术融合需求主要来自混合云场景,反映企业对效率与合规的双重追求。

    🔹边缘云安全需求随工业互联网发展凸显,传统行业(交通、能源)将成为部署重点。

四、各行业主流场景云安全建设演进趋势与能力分析

当前,各个行业普遍呈现出“安全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显著特征,这一趋势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具体而言,零信任架构、AI智能防护以及跨云协同等技术手段逐渐成为业界主流的发展方向。在这一背景下,金融、电商等数字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尤为重视技术的快速迭代与更新,力求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安全防护水平;而能源、制造业则更加注重工业系统与云安全技术的深度融合,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与安全。

在能力挑战方面各行业存在显著差异化,不同行业在推进安全与业务融合的过程中,面临着各自独特的挑战。其中:

    政务、医疗等行业由于涉及大量敏感数据,如何在确保数据合规性的同时提升业务效率,成为其面临的核心矛盾。这些行业需要在严格遵循数据保护法规的前提下,探索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应用模式。

    能源、交通等关键基础设施行业则需应对“工业协议安全”与“业务连续性”的双重难题,既要保障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稳定,又要确保业务的连续不间断运行。

    对于跨国企业和电商而言,复杂环境下的安全统一性是其主要困扰,跨境数据流动、高并发防护等问题尤为突出,需要构建更为复杂和全面的安全防护体系。

此外,在各行业推进安全与业务融合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底层能力缺口。首先是多云异构环境的兼容性问题,不同云平台之间的技术差异导致系统集成和管理的复杂性增加。其次是专业人才的短缺,安全与业务融合领域亟需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还有新兴技术如量子计算、隐私计算等的落地能力不足,也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这些底层挑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措施来加以解决。

相关阅读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多云环境 云安全 安全建设 行业分析 技术趋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