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毕业后在大学对面的创业园工作近十年,见证了园区内公司的起伏更迭,自身也从初创公司的一员成长为准独角兽企业的一份子。在这十年间,作者经历了新能源汽车、家居等多个行业的变迁,并在文案、品牌、销售、项目、市场等多个岗位上进行了尝试和调整。作者享受在不同产品和客户间游走、解决新挑战的过程,认为这种不断探索、如同“打好几份工”的经历,丰富了人生体验,并对未来独立创立品牌或继续在当前环境中探索保持开放态度,认为过程中的快乐已足够。
🚀 十年深耕创业园:作者在一家初创公司度过了近十年的时光,见证了公司的成长,从初创走向准独角兽,也经历了行业周期的波动,如新能源车企的起伏和家居行业的复苏,展现了在变化环境中持续发展的韧性。
🔄 多岗位的历练与选择:作者在工作中轮转于文案、品牌、销售、项目、市场等多个角色,体验了不同职能的挑战与乐趣。面对老板关于专精方向的建议,作者倾向于在不同阶段的产品和客户中游走,享受解决新问题的“初创感”和“高一年级作业”式的成长,而非固守单一领域。
🌟 享受过程的快乐与对未来的展望:作者将这种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游历的经历比喻为“活了好几辈子”,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快乐。虽然不排除未来创立个人品牌的可能,但作者更看重在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中持续探索的乐趣,认为这种状态本身就已足够令人满足。
💡 个人价值的实现:作者在工作中找到了“有一份力出一份力”的价值感,并喜爱从项目开始到服务完成的完整叙事。这种对过程的投入和对个人表达与商业结合的潜在追求,构成了其职业生涯的核心动力。
📈 适应性与成长心态:作者展现出极强的适应能力和持续学习的意愿,能够在新产品、新客户和新挑战面前保持热情。这种“不断擦开雾气”的心态,是其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保持活力的关键。
毕业之后,就去了大学对面的创业园选了一家公司上班,一晃快10年过去了。创业园里的公司来了又走,有的是倒闭了,有的是毕业了。
我们是属于毕业了的那一批,长成准独角兽了,也就享受不到额外的孵化关照了。能在初创公司里呆10年,不知道该说是公司幸运,还是我选公司的眼光独特。
公司的业务起起伏伏,有点像股市,有点像广告公司,但比广告公司更深入经营。陪伴过热热闹闹的新能源车企,也看到了格局基本定型之后部分客户的黯然退场。之后国补政策来了,家居行业又挺直了腰杆,我们也跟着一起上了新一轮战场。我的岗位也有一直在调整,做文案,做品牌,做销售,做项目,做市场,好像什么都干了一遍。
老板问我总得选个方向,专精下去吧。我说可能并不是一个擅长做专精的人,我喜欢在不同阶段的产品和不同类别的客户中游走,喜欢有一份力出一份力。当然我也不排斥自己领一个项目干,从开始到服务完结,这样完整的叙事我很喜欢。
有的人就是会很迷恋一种不断探索,不断擦开雾气的过程,是一种永远都停留在初创的快乐,每天都有谜题需要去解,还没形成范式还没来得及重复,老师就发了新作业,是高一年级的作业,我又可以变强了。
我说,在这里很幸运,过了好几种人生,也体验到了不同的行业,是活了好几辈子的感觉。(经常感觉同时打了好几份工),也许未来有一天,我也想去做一个自己的品牌,去完成个人表达和商业结合体。
如果没有这么一天,也没关系,在这里能一直游历下去,享受模糊到清晰的过程,这本身就已经足够快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