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南市武都区琵琶镇在暴雨夜中,党员干部迅速响应滑坡预警,成功转移了14名受威胁群众。镇党委书记褚佩林带领23名党员干部组成应急抢险突击队,在短时间内通过喇叭、报警器、铜锣等方式,挨家挨户通知并引导群众撤离。尽管监测设备触发蓝色预警后仅10分钟就完成了转移,但山体随后发生垮塌,掩埋了部分房屋。此次高效的应急响应和果断的转移行动,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彰显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力量。
🚨 **灾前排查与预警响应迅速:** 在7月3日夜间遭受暴雨袭击后,琵琶镇领导班子迅速下沉一线,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帮扶队、网格员等力量对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7月4日凌晨5时36分,当秋咀村刘家沟三社的滑坡监测设备触发蓝色预警时,作为“应急第一响应人”的报送员立即将信息上报,镇党委快速启动应急预案,为后续的群众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 **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组织有力:** 镇党委书记褚佩林一声令下,迅速集结了23名党员干部组建应急抢险突击队,并分成3个小分队,在瓢泼大雨中,冒着危险,利用喇叭、报警器和铜锣等多种方式,挨家挨户地敲门、呼喊,确保每一位受滑坡威胁的群众都能及时获知信息并进行撤离。这种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精神,是化解此次灾害风险的关键。
🏠 **精准高效转移,人员安全得到保障:** 仅用10分钟,3户共14名群众就被成功撤离到安全地带。在清点人数时,发现有群众李生英未到,镇长李永刚立即带领干部前去其家中敲门呼喊,确保了所有受威胁群众的到位。这种细致入微、不漏一人的转移工作,直接避免了山体垮塌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救援理念。
💥 **防患于未然,避免重大伤亡:** 尽管在转移完成后不久,即7时46分,山体发生了垮塌,导致4户群众房屋大部分被掩埋,但由于党员干部的高效组织和群众的及时转移,此次滑坡灾害并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这充分证明了在关键时刻,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快速反应与果断行动,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党员干部一定要冲锋在前,抓紧时间转移群众,一个也不能落下!”甘肃陇南市武都区琵琶镇党委书记褚佩林沙哑的声音在漆黑的雨夜显得格外响亮。7月4日凌晨5时36分,琵琶镇秋咀村刘家沟三社滑坡体中部监测设备触发蓝色预警,镇党委立即组织党员干部紧急转移群众,仅用10分钟,成功撤离受滑坡威胁群众3户14名,避免了人员伤亡。
时间回到7月3日夜间,琵琶镇遭受暴雨袭击,镇领导班子迅速下沉一线督导检查,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帮扶队、网格员等力量,对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
7月4日凌晨5时36分,包片领导和秋咀村党支部书记尹彩彦、村委会副主任李常发正在村里排查隐患。突然,李常发的手机里传出一阵“滴滴滴”的急促响声。
“刘家沟三社有滑坡蓝色预警!”作为“应急第一响应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李常发立即与同行人员赶到监测点。
到达现场,发现监测设备明显向下倾斜,石块顺着坡势往下滚落,山体裂缝逐渐增大,他判定存在滑坡风险,立即汇报镇党委书记褚佩林。
“马上组织党员群众按预案撤离!一个都不能少!快!快!快!”镇党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集结23名党员干部组建应急抢险突击队,紧急转移群众。瓢泼大雨中,突击队分成3个小分队,手持喇叭、报警器,一边敲铜锣,一边敲门。“开门!快开门!赶紧起来!要滑坡了……”急促的叫门声与狂风暴雨声交织在一起,响彻整个黑夜。
“1,2,3……李镇还少一个人!”清点人数时,尹彩彦大声说。“大家看看还有谁没在?”镇长李永刚焦急地喊着。“李生英没在!”人群中有人说。
李永刚带着镇村干部直奔李生英家,一边使劲敲门,一边扯着嗓子喊……经过紧张而有序的转移,受威胁群众全部撤离到了安全地带。
5时46分,“轰!”山体垮塌,4户群众房屋大部分被掩埋,因转移及时,无一人伤亡。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