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08月19日
上饭圈捞钱的腾讯音乐 赚翻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腾讯音乐发布了第二季度财报,总营收达84.4亿元,同比增长17.9%,调整后净利润26.4亿元,同比增长33.0%,其中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增长26.4%,股价创历史新高。财报显示,虽然月活跃用户有所下降,但付费用户数和ARPPU(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均实现增长,尤其是SVIP超级会员人数突破1500万,通过粉丝经济、演唱会优先购票、艺人周边等增值服务,成功提升了用户付费意愿和黏性。同时,广告、线下演唱会、艺人周边等非订阅收入也增长显著,显示出腾讯音乐在多元化收入来源方面的探索和成功。尽管面临市场竞争和用户对“变相捞钱”的质疑,腾讯音乐通过精细化运营和深入粉丝需求,找到了新的增长路径。

💰 **付费用户价值提升与ARPPU增长**:腾讯音乐二季度在线音乐月活跃用户同比下降3.2%,但付费用户数及ARPPU均实现增长。ARPPU的微增,在庞大的付费用户基数下,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额外营收。这表明腾讯音乐正从追求用户数量转向提升用户价值,通过精细化运营挖掘付费用户的潜力。

🌟 **SVIP超级会员的粉丝经济效应**:SVIP超级会员人数已突破1500万,成为提升付费用户收入的关键。QQ音乐通过“以艺术家为中心的特权”,将SVIP打造成了粉丝与偶像互动、获取专属福利的平台。例如,数字专辑的部分内容免费听(但大部分仍需单独购买)、演唱会门票的优先购权、以及艺人周边的专属购买资格等,都精准抓住了粉丝的心理,促使用户心甘情愿地为“追星”而付费。

🚀 **“副业”收入增长强劲,多元化战略显效**:腾讯音乐的非订阅收入(包括广告、线下演唱会、艺人周边等)增长强劲,甚至超过了订阅收入的增长。通过与购物App合作的广告模式,以及成功举办如G-DRAGON演唱会等线下活动,腾讯音乐不仅巩固了其在音乐领域的地位,还拓展了新的盈利增长点,展现了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有效性。

🎯 **精细化运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腾讯音乐通过提供杜比全景声、臻品母带等高品质音质选项,满足了对音质有极致追求的用户。同时,通过“乐迷打榜”等粉丝互动机制,让用户为偶像“守护”和“打榜”,满足了粉丝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这些精细化的运营手段,旨在留住并激活不同类型的用户,特别是核心粉丝群体。

💡 **用户增长新思路与市场挑战**:腾讯音乐的增长策略聚焦于“有什么可听”和“为啥要留在这里听”这两个核心问题,通过深化粉丝经济和拓展多元收入,找到了新的增长点。然而,市场也存在对“变相捞钱”的质疑,以及来自其他音乐平台(如网易云音乐的社区文化、汽水音乐的流量冲击)的竞争压力,如何在满足粉丝需求的同时,平衡商业化与用户体验,是腾讯音乐面临的重要课题。

腾讯音乐发了二季度财报,入股的哥几个怕是已经乐坏了吧?

今年二季度,腾讯音乐总营收84.4亿元,同比增长17.9%,调整后净利润26.4亿元,同比增长33.0%。其中,核心的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6.4%。

这一长串的数据,可能有人看了没感觉,但市场反正是嗨了。

财报刚出炉,腾讯音乐的股价就被拉到了历史新高。华尔街的那帮分析师,估计计算器都要按冒烟了,包括花旗、巴莱克银行在内的几家机构,连夜上调了腾讯音乐的美股目标价。

要我说,腾讯音乐今年真是顺得让人眼红了。

从年初到现在,腾讯音乐的股价一路走高,涨幅都超过了125%。

在市场的一片叫好声中,世超也去研究了一把腾讯这份漂亮的二季度财报,却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反常识”的细节。

比如月活跌了,但ARPPU(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却涨了。

还有更骚的,在核心的在线音乐服务收入中,非订阅收入,也就是广告、搞演出、卖周边这些“副业”,居然比订阅收入的增长还要多。。。

这就很有意思了,人变少了,心思野了,但腾讯音乐的钱袋子反而越来越鼓了?

咱们先来看第一个奇怪的地方。

财报里写得明明白白,腾讯音乐二季度的在线音乐月活同比下降了3.2%,还剩下5.53亿。

但另外一边,付费用户却变多了,而且1.24亿的付费用户里,ARPPU(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不多不少,也比去年同期多了1块钱。

这1块钱乍一看是不多,但大伙儿想想啊,1.24亿的付费用户,每人每月多掏1块钱,一年下来腾讯音乐差不多能多15亿的营收。

什么钱更好赚,这不明摆着,腾讯音乐想走“提纯用户”的路子。

毕竟国内的在线音乐市场,早就不是为了独家版权打得你死我活、不计成本拉人头的时候了。平台各有所长,现在又不让搞版权垄断,那用户天然就会被分流。

所以,拦不住月活下滑,还不如想办法让留下来的用户多掏钱。

那么问题来了,凭啥用户能心甘情愿多掏这一块钱,甚至更多?

答案其实就摆在明面上,二季度腾讯音乐的SVIP超级会员人数已经突破了1500万。

以QQ音乐为例,SVIP就是豪华绿钻的Pro Max版,为了让这些超级会员们觉得这钱花得值、花得爽,QQ音乐也是下了不少功夫。

就比如这粉丝经济,就被QQ音乐玩得明明白白。

二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腾讯音乐的高管明确提到了,他们在推广“以艺术家为中心的特权”。

这么说吧,SVIP的卖点不只是歌曲版权,更像是一种离偶像更近的特权。

你以为开了豪华绿钻就能畅听偶像的数字专辑,那就想得太简单了。

市场把数字专辑包装成了一种,独立于会员体系的商品概念,跟你说这玩意儿本来是需要付费的,不过你开通SVIP就可以免费听。

你相信之后就会发现,SVIP确实能免费听一些数字专辑,但其实,大部分数字专辑因为版权方强制要求,都需要另外付费购买。

相当于你得掏两次钱,那这个钱花还是不花,就取决于你对偶像的爱够不够深了。

当然,数字专辑的吸引力可能还不够大,但如果是你有钱,也不一定能抢到的偶像演唱会门票呢?

5 月 G-DRAGON 权志龙在澳门的演唱会,场场爆满,原价两千的门票在黄牛手里炒到了上万。

结果你转头发现在QQ音乐里,有一个权志龙演唱会抢先购的机会,只要你开通SVIP,不光有机会买原价票,还能见到喜欢了很多年的偶像。

不过也需要付出一点代价,因为QQ音乐会把SVIP年卡跟演唱会门票,捆绑销售。

这个SVIP演唱会门票优先购,拿捏了不少粉丝的心思,像一些艺人周边,也只有SVIP才能买。

而且不光这些,SVIP的特权也渗透在一些细节里。

就比如,为了满足粉丝给偶像打榜的胜负欲,QQ音乐搞了个“乐迷勋章”。

世超研究了半天,发现这个乐迷值,需要每天做任务才能获得,哪位歌手的乐迷值越高,排名就越靠前。

“守护”说白了就是给自家偶像做数据,特别是在新专辑发布期间,很多粉丝会自发做任务,比如完整听一首歌、分享歌曲等等,甚至还有一些付费任务。

普通用户当然也可以打榜,但同样是做任务,氪金的SVIP,就能拿到超级加倍的乐迷值。

不追星的人倒是无所谓,但凡追个星,乐迷值就是自家偶像实打实的人气证明,多多益善。

还有6月底上线,能跟偶像聊天的Bubble泡泡,QQ音乐也见缝插针推出了开通一个月SVIP,赠送一个月Bubble聊天的活动。。。

可以说,QQ音乐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还是能戳中不少粉丝的点。

当然,如果你只是奔着杜比全景声、臻品母带来的,也只有SVIP能满足你。

这边提纯付费用户提得不亦乐乎,另外一边的“副业”,也搞得风生水起。

根据花旗的数据,腾讯音乐二季度的订阅收入和非订阅收入,分别增长17%和47%。

虽说腾讯音乐现在想提纯用户,但内容供给也没松懈过,今年又收购喜马拉雅、入股韩国SM娱乐,基本盘稳如老狗。

就是吧,也抵不住二季度的非订阅收入(主要由广告、线下演唱会还有艺人周边组成)实在太突出了。

广告怎么增长的,咱们白嫖党再清楚不过了。

只要跳转到购物App上浏览5秒钟,就能免费听歌30分钟,管你有钱没钱的,QQ音乐总能找到法子,从你身上捞几个子走。

再说线下演唱会,就拿权志龙那场澳门演唱会为例,腾讯音乐不光能给SVIP开快速通道,它自己就是主办方。

除了权志龙,腾讯音乐还给薛凯琪、袁娅维和GAI周延等歌手也办过演唱会,看起来还想在这块继续做大做强。

结合前面咱们说的粉丝经济,这些非订阅业务,其实更像是讨好用户、留住用户的手段。

留下来的人一多,也会推动着非订阅收入继续蒸蒸日上,一环扣着一环。

梳理到这,腾讯音乐的增长故事应该很清晰了:

世超觉着,无非就是给“有什么可听”和“为啥要留在这里听”这两个问题,都找到了新答案。

不过,沙里淘金听起来性感,活儿可不好干。

先不论隔壁网易云音乐的各种圈子、社区文化,还有汽水音乐带来的流量冲击,网上那些“变相捞钱,吃相难看”的声音,也不少。

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既不是谁谁谁的狂热粉丝,对音质也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一开始,也不过是想安静地听会儿歌而已。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腾讯音乐 财报 用户增长 粉丝经济 SVI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