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08月18日
东阳光半年报净利暴增170%背后:6万吨制冷剂配额“躺赢”,债务压力高悬|看财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东阳光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48%,归母净利润更是暴增170.57%,达到6.13亿元。公司业绩亮眼主要得益于第三代制冷剂实施配额制度,其持有的6万吨生产配额叠加价格上涨,使得化工新材料业务营收大增47.57%,毛利率提升近20个百分点。然而,在享受制冷剂“配额经济”红利的同时,东阳光也面临严峻的财务挑战,短期偿债资金缺口高达46亿元,大股东股权质押率接近90%,显示出其在多元化扩张下的“负重”前行。公司在高端铝箔、电子元器件、储能及具身智能等多个领域持续加码,但高企的债务和股东质押风险,正引发市场对其真实成色的严峻拷问。

📈 制冷剂配额驱动业绩飞跃:得益于国家对第三代制冷剂(HFCs)实施的配额制度,东阳光凭借其持有的6万吨生产配额,在制冷剂价格持续走高的市场环境中,化工新材料业务实现了47.57%的营收增长和近20个百分点的毛利率提升,成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暴增170.57%的主要驱动力。

📊 多元化扩张下的高负债:在制冷剂业务的亮眼表现之外,东阳光在高端铝箔、电子元器件、储能技术和具身智能等多个领域也进行了密集的产能扩张和业务布局。然而,这些扩张也带来了显著的债务压力,上半年公司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高达111.76亿元,存在约47.6亿元的短期偿债资金缺口。

⚠️ 股东股权质押风险:除了公司自身的财务压力,其控股股东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股权质押比例高达89.34%,重要一致行动人质押率更是接近97.52%。高比例的股权质押一旦触及平仓线,可能引发强制平仓,对公司的控制权稳定和股价表现构成潜在威胁。

🏭 核心业务与新兴布局并存:东阳光的核心营收支柱是高端铝箔业务,公司正持续加码该领域产能。同时,公司也积极布局电子元器件、储能科技和具身智能等新兴产业,显示出其多元化发展的战略意图。但这些多线并进的业务,也加剧了其整体的财务和运营管理难度。

8月14日晚,东阳光(600673.SH)发布2025上半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录得营业收入71.24亿元,同比增长18.48%;归母净利润6.13亿元,同比暴增170.57%,交出一份营收净利双增长的亮眼答卷。

公司净利润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第三代制冷剂实施配额制度。公司手握6万吨生产配额,叠加制冷剂价格持续走高,公司化工新材料业务营收同增47.57%,毛利率飙升近20个百分点,推动公司净利润实现跨越式增长。

然而,亮眼财报背后,公司却深陷短期偿债资金缺口达46亿、大股东股权质押率近90%的财务泥潭。这场由政策强驱动的“配额经济”盛宴,能否支撑东阳光穿越债务周期?其“复杂业务版图”下的真实成色,正迎来最严峻拷问。

制冷剂“配额”下的躺赢盛宴

公开资料显示,东阳光主营业务为电子元器件、高端铝箔、化工新材料、能源材料、液冷科技、具身智能六大板块。若按营收算,高端铝箔(40.81%)是其基本盘。但资本市场当前的目光,却牢牢锁定在其化工新材料业务(占比27.63%)中的第三代制冷剂上。

所谓第三代制冷剂主要是指氢氟烃(HFCs)类物质,常见的品种有R32、R125、R134a、R143a、R245fa等。2024年,作为中国履行《基加利修正案》的关键节点,HFCs生产配额制正式落地。

去年年底,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2025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和进口配额核发情况的公示》,2025年度HFCs分配生产配额79.19万吨。前述分配总额被巨化股份(30万吨)、三美股份(12万吨)、东岳集团(8万吨)、永和股份(6万吨)、东阳光(6万吨)五大上市公司瓜分近八成。

手握配额,即掌握定价权。2025年以来,在供给端缩紧下,制冷剂价格全线起飞。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8月8日:R32价格飙至58500元/吨,较年初暴涨36.05%,成为涨幅“急先锋”。R134a、R125、R410A等主流产品价格均站上4.5-5万元/吨高位。

国信证券预计,8-10月R32均价分别在5.6/5.7/5.8万元;R134a分别在5.0/5.1/5.2万元。R227ea在消防打假补库,开工不足的影响下,报价上涨至7.3万元/吨。

由此,拥有第三代制冷剂配额持有者的上市公司集体迎来业绩盛宴。iFInd数据显示,巨化股份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160.61%;三美股份一季度净利润增157.91%;永和股份上半年净利润同增140.28%;“配额制度”下的第三代制冷剂在2025年上半年展现出惊人的造富能力。

作为手握6万吨配额的玩家,东阳光同样是这场盛宴最大受益者之一。上半年公司化工新材料实现营收19.68亿元,同比增长47.57%,毛利率为41.77%,同比增长了19.83个百分点。拉动公司整体毛利率从历史约14%水平跃升至20.14%。最终实现净利润6.13亿元,同比狂飙170.57%。

多元版图下的“负重”前行

除了在制冷剂赛道“躺赢”,东阳光在其他业务的扩张步伐同样密集。

高端铝箔业务作为公司核心营收支柱,东阳光仍在加码产能扩张。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持续提升乳源基地产能,当前已具备年产铝及铝合金板带箔15万吨的生产能力。同时,公司在宜都市建设的电池铝箔及相关材料项目中,电池铝箔一期工程(年产6万吨)已顺利建成投产,建设的年产1.2万吨涂炭铝箔工厂已全面完工。

此外电子元器件业务亦在扩张,半年报显示,东阳光正在乌兰察布稳步推进新建年产能2000万平方米积层化成箔项目。目前浙江东阳超级电容器基地建设顺利,并新设浙江东阳光储能科技公司,意图卡位下一代储能技术。

此外,今年上半年公司还布局了具身智能。半年报显示,东阳光联合上海智元等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谷东智,已经签订项目金额不超过7000万元的首批市场化订单,并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19.47万元。此外,光谷东智湖北工厂一期已建成投产,年产能可达300台。

密集的扩张动作,使得公司的债务压力攀升。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的财务费用为2.50亿元,同比增长47.01%。公司方面解释称,“主要系本报告期项目贷款增加,以及浙江电容器、宜都电池箔等工程项目于上年验收转固,本期借款利息费用化所致。”

笔者注意到,目前公司债务压力较大。截至上半年,公司货币资金为64.16亿元,而短期借款高达91.10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20.66亿元,短期债务总额达111.76亿元,存在47.6亿元的短期偿债资金缺口。同时,公司还有32.98亿元的长期借款,上半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达66.45%,流动比率为0.91,速动比率0.73,偿债压力显著。

事实上,不仅是公司本身债务压力,公司的大股东自身的财务情况也不容乐观。笔者注意到,公司控股股东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股权质押比例高达89.34%,重要一致行动人宜昌东阳光药业的质押率更是达到97.52%,一旦股价下跌触及平仓线,可能引发强制平仓,威胁公司控制权稳定和股价表现。

从上述角度来说,市场在为东阳光暴增的净利润欢呼时,潜伏于财报深处的“灰犀牛”同样值得警惕。(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周健,编辑 | 曹晟源)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东阳光 制冷剂 业绩增长 财务风险 股权质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