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8月18日
万店时代下的零食量贩店:扩张泡沫全靠加盟商承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零食量贩赛道在资本和加盟模式的驱动下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头部品牌如“鸣鸣很忙”和“好想来”门店数量迅速扩张,营收和利润大幅提升,成为新消费领域的一匹黑马。然而,在规模扩张的背后,加盟商面临着高投入、回本周期长、毛利率低等严峻挑战。与传统商超和便利店相比,零食量贩品牌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同时,小型零食品牌通过差异化经营和本地化策略,在细分市场中找到了生存之道。全品类转型虽然是行业趋势,但对品牌而言也意味着新的供应链和运营管理挑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可持续盈利,是整个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 **规模扩张与加盟困境并存:** 零食量贩品牌通过并购与加盟模式实现高速增长,如“鸣鸣很忙”和“好想来”门店总数已超万家,营收大幅攀升。然而,这种扩张模式下,加盟商的盈利能力受到严重考验,高昂的加盟成本、较低的毛利率(约18-20%),以及单日销售额的下滑,使得加盟商面临遥遥无期的回本周期。头部品牌的净利润率(2.1%)远低于传统商超(15%-25%)和便利店(25%-40%),显示出规模增长与盈利能力之间的脱节。

⚖️ **市场竞争加剧与差异化生存:** 随着市场蛋糕的做大,越来越多的小品牌加入竞争。与头部品牌标准化扩张不同,“零食小栈”等小品牌通过引进本地特色零食、推出定制化商品组合(如“追剧零食套餐”),以及“零食家族”在社区周边设置生鲜区、提供快递存放和团购配送服务等方式,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并在细分市场中实现了盈利增长,甚至超越了部分连锁加盟店。

🔄 **全品类转型机遇与挑战:** 零食量贩行业正朝着全品类转型发展,例如涉足生鲜、日化等领域,这被视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转型并非易事,需要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商品保鲜、库存周转、人才储备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大量投入。特别是生鲜业务,对企业的供应链配送能力和门店运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极高要求,稍有不慎就可能因商品损耗过大、品质不稳定而影响盈利能力,可能导致品牌陷入“大而不强”的困境。

📉 **行业成熟期下的可持续盈利挑战:** 在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和激烈竞争后,零食量贩行业正逐步进入成熟期。头部品牌通过规模和价格战确立了市场地位,但面临利润下滑和竞争加剧的挑战。小品牌通过差异化策略找到了生存空间。对于所有品牌而言,如何在保证规模扩张的同时,提升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行业面临的核心问题。尤其是体量较大的品牌,其转型之路将更加艰难。

当万店规模成为头部品牌的勋章,当加盟门店像雨后春笋般挤占街角,零食量贩赛道的狂欢背后,藏着更尖锐的行业诘问。

一边是鸣鸣很忙、好想来们用并购与扩张画出的增长曲线,印证出赛道的黄金时代;另一边却是加盟商账本上冰冷的现实,高投入换来遥遥无期的回本周期,毛利率在租金与人流博弈中节节败退。

这场由资本与加盟模式共同驱动的零食革命,曾被视为是重构零售业的新物种,但如今也呈现出透支市场信任的泡沫真相?

毛利率与加盟成本的鸿沟,暴露的何止是经营模式的差异,更是整个行业在规模狂奔中,对可持续盈利的集体失语。

一条街上三家店,回本遥遥无期

上周,刁磊发现家门口的一间便利店和一家猪脚饭店闭店了,几天之后,这两家店的门面被合二为一,挂上了好想来的招牌,此后装修队每天顶着40多度的烈日加速作业,估计这个月内就能开业。

等这家店开业之后,刁磊小区一公里之内就有3家零食量贩店了,而且都是门店面积不小的大品牌。而一公里之外的地方,同样有好几家零食量贩店挤在一起卷生意。

这种现象,从头部品牌的动态中也能窥得一二。

2025 年2 月的发布会上,鸣鸣很忙宣布 2024 年零售额突破 555 亿元,在营门店超 1.5 万家。 3 月 11 日,万辰集团也宣布旗下量贩零食品牌签约门店数量超 1.5 万家,其中好想来品牌在营门店数超 1 万家。

在一众零食量贩品牌当中,这两家企业一路领跑,呈现出“双雄并立”的格局。而如今的“双雄”的形成也要归功于2023年的洗牌与合并。

两年前的9月,万辰集团宣布将旗下的“来优品”“好想来”“吖嘀吖嘀”“陆小馋”合并,合并后的统一品牌为“好想来品牌零食”。同月,万辰集团也发布公告称收购了另一家量贩零食品牌“老婆大人”。到了11月,两大零食量贩品牌“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正式宣布进行战略合并为“鸣鸣很忙”,双方已达成最终协议。

通过一系列的收购与合并,零食量贩成为新消费领域大洗牌后的为数不多可以逆势增长的赛道。

数据显示,万辰集团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323.29亿元,同比增长247.86%;归母净利润2.94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其中,量贩零食业务营收317.9亿元,同比增长262.94%;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盈利8.58亿元。

万辰集团财务报表

鸣鸣很忙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393.44亿元,同比增长282.15%;归母净利润8.34亿元,同比增长288.67%。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4年该集团已成为中国休闲食品饮料领域最大的连锁零售商。

不断扩张的格局背后,离不开加盟商的发力。据锌刻度了解,目前主流零食量贩品牌均开启了加盟模式,且在门店结构中,加盟店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例如“鸣鸣很忙”到去年末的1.4万家门店中,仅有15家为自营店,加盟店占比超过99%。

换句话说,加盟商的生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品牌的生死。

然而,一家与零食量贩店有着长期深度合作的零食品牌负责人吴巡对锌刻度表示:“加盟店能够拿到手的利润太低了,光说回本这件事,就是遥遥无期。”

吴巡了解到加盟一家零食量贩店的成本在80万元左右,品牌方能够给加盟店的利润大概是18-20个百分点,而经过整个行业的疯狂扩张之后,今年加盟店的单日销售额已经从去年的12000元左右下滑到了8000元左右,也就是一个月的总销售额不到30万元。

吴巡继续对锌刻度算着一笔账,“即便以30万元/月的销售额来算,加盟店每个月的毛利也不超过6万。而在加盟选址的时候,不少品牌方都要求不低于5万人次的单日人流量、不低于150㎡的门店面积,另外对人员数量配置也有要求,各方面加起来,每个月的固定开销少不了。算完这笔账,你就会发现,对大多数加盟店来说,可能永远没有回本的周期。”

赵一鸣零食的选址要求

鸣鸣很忙的招股书佐证着这一事实,2022-2024年,其营收从42.86亿元飙升至393.44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从0.81亿元增至9.13亿元,但毛利率始终在7.5%左右徘徊,净利润率仅2.1%。

另有数据显示,相比之下,传统商超的毛利率通常在 15% 至 25% 左右,便利店的毛利率则更高,可达 25% 至 40%。

那么当零食量贩头部企业纷纷步入“万店时代”,进一步挤压着商超、便利店的生存空间之时,究竟谁能笑到最后呢?

万店之后,价格战越演越烈

“万店时代”来临后,行业的蛋糕的确被做大了。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4年中国零食量贩市场规模约1040亿元,同比增长28.6%;预计到2027年,中国零食量贩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达到1547亿元。

正因如此,抢蛋糕也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事

在头部品牌之外,越来越多的小品牌也开始加入战局。与头部品牌动辄上千家、上万家门店的规模相比,这些小品牌的门店数量虽然不多,但凭借灵活的经营策略和本地化优势,也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湖北武汉,名为 “零食小栈” 的零食店正在悄悄扩张。与头部量贩零食店不同的是,“零食小栈” 主打本地化特色,店内除了常见的全国性品牌商品外,还会引进不少本地的特色零食,同时门店还会根据周边居民的消费习惯,推出了一些定制化的商品组合,如 “追剧零食套餐”“家庭分享装” 等。

事实上,像 “零食小栈” 这样的小品牌在全国各地并不少见,它们通过差异化的经营策略,在细分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重庆的“零食家族”选址大多在社区周边,上班族和老街坊对日常消费的便利性要求高,所以“零食家族”在店内设置了一片“生鲜天地”,还与快递公司达成合作,在店门口设置了醒目的快递存放柜。

为了拓展客源,有的门店还会和小区物业合作,推出小区业主团购活动,只要有10户以上居民团购零食或生鲜,就可以额外享受8折优惠,并且送货上门。

图源:智研咨询

这些散兵游勇式的玩家正在悄悄改写游戏规则,它们正在用最朴素的方式解构着零食量贩的定义。当头部量贩零食品牌的区域经理带着标准化手册来考察时,中小品牌的老板娘正蹲在门口帮顾客挑西红柿,“他们说我这不伦不类,可看看账本,上个月挣的比隔壁连锁加盟店还多两千。”

这种生存模式看似是靠“人情味”在盈利,但实际上也是在满足需求日渐多元化的消费者,提前步入发展的下一阶段。

“全品类转型是量贩零食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企业都适合盲目跟风。

在决定是否转型以及如何转型之前,企业需要充分评估自身的实力和市场需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否则,很可能会陷入‘大而不强’的困境。” 一位零售行业分析师表示。

对于量贩零食品牌来说,涉足生鲜、日化等领域意味着要面临全新的挑战,包括供应链管理、商品保鲜、库存周转等方面。

以生鲜为例,生鲜产品具有保质期短、易损耗、配送要求高等特点,这对企业的供应链配送能力和门店运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建立起完善的生鲜供应链体系,很容易出现商品损耗过大、品质不稳定等问题,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此外,全品类转型还需要企业在人才储备、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例如,生鲜业务需要专业的采购人员和运营人员,他们不仅要熟悉生鲜产品的特性和市场行情,还要具备丰富的采购经验和运营管理能力。

在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后,量贩零食行业正在逐渐步入成熟期。头部品牌通过跑马圈地和价格战确立了市场地位,但也面临着利润下滑、竞争加剧等问题;小品牌则凭借差异化的经营策略在细分市场中寻找生存空间。

至于全品类转型这场持久战,虽然是一次新机遇,但对于体量越大的品牌来说,转身便越艰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锌刻度”(ID:znkedu),作者:李觐麟,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零食量贩 加盟模式 行业洗牌 盈利模式 全品类转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