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8月18日
Cursor的困境:补贴不是商业模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深入剖析了初创公司在追求增长过程中,常易陷入“补贴陷阱”的误区,即混淆营销与补贴,导致对产品真实市场匹配度(PMF)产生误判。作者以Cursor为例,指出“无限使用”订阅模式在成本与收入不对称的情况下,容易引发“死亡螺旋”。真正的增长应建立在商业模式与产品匹配的基础上,即能可持续地从用户获取的价值显著高于交付成本。文章强调,补贴只能是通往运营效率或结构性壁垒的过渡桥梁,而非商业模式本身。只有认清这一点,并确保收费机制与成本结构挂钩,企业才能建立真正的PMF,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 **商业模式与产品匹配是关键:** 文章指出,除了产品与市场匹配(用户持续选择产品),商业模式与产品匹配同样重要。这意味着企业能可持续地从用户处获取的价值,需显著且成比例地高于交付成本,核心在于能否真正盈利。

📉 **警惕“无限使用”的风险:** 以Cursor为例,作者分析了“无限使用”订阅模式的潜在弊端。当收入固定而成本随使用量波动时,若无精算式管理,容易导致“高耗低付”用户侵蚀利润,形成类似MoviePass的“死亡螺旋”,即最赚钱的用户反而流失。

💡 **区分补贴与营销:** 文章强调,营销是买注意力,不改变产品真实价值;补贴是买行为,扭曲用户支付意愿。许多快速增长公司将资本补贴用户行为误认为是产品需求,如“15分钟即时配送”中的低价吸引,一旦回归成本,需求便崩塌。

🏗️ **补贴是通往定价能力的桥梁:** 作者认为,补贴并非商业模式,最多只能作为通往运营效率或结构性壁垒的过渡。只有在存在通往正向毛利率的运营路径并具备未来定价权时,补贴才可能成为通往盈利的桥梁,而绝大多数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桥”。

🤔 **审视需求的真实性:** 文章最后提出一个核心问题,创业者应反复自问:收获的需求是对产品的真实需求,还是对补贴的需求?只有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企业才能证明其拥有真正的PMF,并实现健康发展。

创业者最爱讲的故事是产品与市场匹配;他们常跳过的,是商业模式与产品匹配。

产品与市场匹配:用户会一再主动选择你的产品。

商业模式与产品匹配:你从用户身上获取的价值,在可持续的前提下,显著且成比例地高于交付价值的成本。换句话说,你的商业模式能否真正赚钱,而不仅仅是吸引用户。

Cursor 一直以来依赖的是“无限使用”的订阅模式——收入固定,成本却随使用量波动。这种结构本质上是一种“风险承保”,而非传统软件销售。保险公司正是靠精算师来精确评估风险、划分用户群体、设定价格和限制条件。而大多数高速增长的初创公司,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当成本随着使用强度上升,但收入却封顶不变时,你其实不是在卖软件,而是在为用户的高消耗行为“兜底”。

如果没有精算式的管理,这种模式很容易陷入和 MoviePass、Oyster 相同的陷阱,也正是这种陷阱迫使 ClassPass 取消了“无限”方案。其病灶几乎一模一样:

最赚钱的用户反而是那些使用最少、获得价值最低的人。他们发现,其他更精准定价的产品能提供更高性价比,于是选择离开。留下来的是“高耗低付”的用户——他们消耗的资源远超支付金额。随着时间推移,早期用户群的整体毛利率急剧转负,形成保险业所谓的“死亡螺旋”。

新一批更大规模的用户涌入,短期内可以掩盖老用户的亏损拖累。总收入看似节节攀升,但利润率却在悄然恶化。表面繁荣,实则腐朽。

造成这一问题的核心原因之一,是许多快速增长公司混淆了“补贴”与“营销”。

    营销买的是注意力:它决定谁听说你,但不改变产品本身在市场中的真实价值。

    补贴买的是行为:它人为抬高了产品的经济吸引力,扭曲了对用户真实支付意愿的判断。

这一点在“15 分钟即时配送”热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当价格被人为压低时,似乎需求旺盛、PMF 强劲;一旦价格回归真实成本,需求立刻崩塌——所谓的“匹配”,其实是对折扣的匹配,而非对服务本身的认可。

风投圈常以 Uber 和 DoorDash 为例,认为“负毛利率也没关系”。但真正的教训不是“烧钱没问题”,而是:只有当你存在通往正向毛利率的运营路径,并具备未来定价权,补贴才可能是一座通往盈利的桥梁。风险投资正是为此类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理想工具——但绝大多数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桥”。

那么问题来了:Cursor 有这座桥吗?

Cursor 用户追求的是顶级的代码生成性能,而这目前只能由最前沿的大模型实验室提供。这意味着,Cursor 的销售成本直接锚定在这些大厂的 API 价格表上。它无法掌控两个最关键的变量:

如果 Cursor 改用更便宜但性能较弱的模型,注重效率的用户会立刻察觉并流失;而能接受弱模型的用户,完全可以在别处以更低价格获得类似服务。反之,若 Cursor 坚持使用顶级模型却维持低价,那么服务重度用户的可变成本将迅速失控。

为了自救,Cursor 不得不提高订阅价格并引入使用上限——结果引发了用户强烈不满和大规模流失。

只要一个可变成本业务中出现“无限使用”这个词,PMF 就永远是一个问号:

    用户是因为产品本身而来,还是因为补贴?

    如果按真实边际成本收费,他们还会用吗?还会用这么多吗?

在 Cursor 真正将其收费机制与成本结构挂钩之前,它无法回答这些问题。

在快速扩张的公司中,总会出现这样一种幻觉:日活用户飙升,收入增长迅猛,一切看起来欣欣向荣。但与此同时,财务报表正在悄悄为一场“隐形返现计划”买单——你实际上是在卖“每单亏 10 美元地卖 20 美元的东西”。这种增长,本质是用资本补贴用户行为。

必须认清:补贴不是商业模式。

它最多只能是一条通往运营效率或结构性壁垒的过渡桥梁,最终让你获得真正的定价能力。

Wrapping a commodity makes you a landlord.

Wrapping a monopoly makes you a tenant.

在商业世界里,“包装”是一种权力。把同质化的资源打包成自己的产品,你就成了房东——别人必须通过你才能获取这份资源,你握着钥匙,也掌握定价权。

但如果你打包的是别人垄断的资源,那么你只是租客——租金多少、房子怎么改,得看房东的脸色。

补贴 ≠ 营销。营销拓展的是触达范围,不扭曲产品价值;而补贴则直接干预了经济信号,让你误判市场需求。

BMPF 与 PMF 同等重要。如果你的商业模式暗藏经济补贴,那么所谓的“PMF”根本未经验证。

Cursor 现在面临一个根本性选择:

    如果继续补贴重度用户,它可以维持增长,但永远无法证明自己拥有真正的 PMF;

    如果开始按成本合理收费,部分使用量必然下降——但剩下的,才是真正属于它的市场。

每一个创始人,都应该反复自问这个烧心的问题:我收获的需求,是对产品的真正需求,还是对补贴的需求?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商业模式 创业 产品与市场匹配 增长陷阱 补贴
相关文章
2018年-2023年欧洲移动出行创业公司种子轮风险投资额(附原数据表) ​​​
2023年Q1-2024年Q1亚洲天使与种子轮风险投资额交易量(附原数据表) ​​​
大模型公司开始在应用层争抢占位
前天听一个85后女企业家分享她的创业故事,重点讲了几次大的失败。深受震撼。 她08年接的第一个外贸大单,是个一百多万货值的单子。当时她刚入行不懂,跑工厂跟...
创业的一个milestone可能是 不主动跟人提自己的过往背景(大厂、VC之类)且觉得那不是一个加分项
薇美姿拼营销官宣2位代言人,创始人王梓权股权近期遭冻结
今天发现了一个很聪明的创业点子,特别适合正在送外卖的小哥。 在一些工厂的附近,路边摆摊,卖盒饭。一份12元,中午2小时可以卖100份,三个人合伙。一天收入120...
大家知道现在有个小生意很火爆吗? 自助台球室。 我有个朋友去年年初开了一家,租了个不临街的铺面3000元。24小时营业,四张桌子,扫码进入。每天早上去打扫下卫...
见了一个消费品前辈,观点对我冲击蛮大 从1994到2024,过去30年简直疯狂;所以我们往后看,其实不是期待消费品的低迷周期什么时候结束,是就是看不见了,只能看...
《伟大始于无名》 在线阅读英文版:https://chipwilson.com/chapter/why-i-am-writing-this-book 网站内有PDF.EPUB 等格式下载。 本来想用沉浸翻一下,但是貌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