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8月18日
日本中年返贫史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被称为'暖春一代'的60后陷入债务与失业困境。他们因80年代房价高峰期购房背负巨额房贷,又遭遇企业降薪裁员,被迫借高利贷导致信用贷危机,同时家庭关系因经济压力破裂。这场中年危机持续多年,甚至催生'中年离婚潮'。作家三浦展称他们为'下流社会'的第一代,电影《蜡笔小新》的'大人帝国反击'也反映了他们的迷茫。

💹日本60后因80年代末房价高峰期结婚购房,平均债务近2000万日元,后房价下跌20年导致负资产,房贷负担沉重。

📉泡沫经济破产后,企业推行年功序列改革,60后员工遭遇降薪潮(1995-2005年可支配收入减少近四分之一)与中年裁员,35岁以上失业率从1.5%增至3%,就业市场竞争力下降。

🤯信用贷危机爆发,35-45岁60后家庭约七成贷款用于还债,武富士等高利贷企业年利息收入达2000亿日元,9000多人因债务自杀,450万人背负多笔民间贷款。

👨‍👩‍👧‍👦经济剧变打破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分工,大量家庭主妇被迫再就业却因缺乏经验难觅工作,夫妻矛盾加剧引发中年离婚潮(1995-2005年离婚数激增120万)。

🎬《大人帝国反击》等作品反映60后对昭和时代的怀念与迷茫,但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危机加剧,35岁以上失业员工持续增加,14.7万中年男性自杀(2002-2012年)。

📌30年后调查显示,四成60后受访者自认生活在社会底层,家庭平均债务近600万日元。社会称他们为'泡泡一代',一生困在昭和时代的繁荣幻影中。

🎬2022年《蜡笔小新》野原广志还清32年贷款,但60后债务问题仍未解决,象征他们始终未能走出泡沫破碎后的阴影。

1990年被称为暖春一代的日本60后们踏入了自己的而立之年,由于刚毕业就迎来了80年代泡沫经济的十年繁荣,因此一度被称为昭和最幸运的一代人。但他们却不曾料想,随着时代的骤然转向,此后的中年时光要陷入的却是一轮漫长的债务与失业困局。

1990年至2004是日本经济史上最至暗的十五年。而这十五年恰恰也是日本60后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中年时期。后来作家三浦展在其著作《下流社会》中,将他们称为走向下流阶层的第一代人。到2010年,厚生省统计,有142万个60后家庭处于相对贫困线以下,数量上已经接近被称为最惨一代的日本70后。

那么从最幸运到中年贫穷,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日本60后的债务困境

事实上泡沫破裂后,六零世代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严峻的债务困境。根据总务省1994年统计,60后家庭的平均债务接近2000万日元,是当时所有世代中负债金额最高的。那么这一代人为何有如此严重的债务问题,这是因为他们的结婚买房时点几乎都在房价最高峰时期。

1985年日本进入房地产泡沫化阶段,5年时间全国土地价格上涨超过150%。而与此同时,60后也恰好进入适婚年龄,此后7年全国总计有530万对新人完成登记,是战后第三次结婚高峰。而结婚潮与房价上涨叠加的结果便是庞大的购房需求。

80年代的日本,结婚买房还是一个普遍性观念,在当时婚后继续租房被认为是对婚姻不负责的行为。甚至会被嘲笑为租屋同居,意指夫妻如果没有独立住房,那两人便还只是同居关系。因此在这种社会的无形压力中,哪怕住宅价格居高不下,多数新人以及父母也会选择咬牙上车。

更加糟糕的是,房价年年上涨的错误预期又加重了购房的盲目性。虽然日本泡沫经济在1990年已经宣告破裂,但在房地产永不下跌的惯性认知下,大批刚需反而加速进场以期待抄底。1991年全国土地住宅成交量一度接近80年代的最高点,达到惊人的220万起。至1995年,超过一半的60后家庭都购买了住房。但今天的我们都知道,预想中的大反弹并没有到来,此后日本房价又整整下跌了近20年。到2005年,全国平均房价甚至倒退回1981年水平。这也意味着他们持有的房屋也全部沦为负资产。

可以说这一代人几乎都被套在了最顶点。

然而资产蒸发了,但需要偿还的债务却依然存在。由于六零世代的首次购房成本是其他世代的1倍以上,这使得房贷负担非常沉重。根据总务省1996年统计,60后家庭每年还款额要占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而东京地区这一比例甚至要接近一半,这导致部分家庭不得不过上节衣缩食的生活。由于泡沫时期贷款年限普遍超过30年,也就是说这样的日子至少要到他们60岁才能解脱。但即使如此他们却依然不敢断供。由于日本是一个高度信用社会,无论是工作还是子女就读优质学校,都需要对家庭背景进行核查,这意味着一旦被纳入征信黑名单将寸步难行。

后来作家大前研一是这么评价这一代人的。他们既没有像五零后的团块世代般拥有丰厚的财富积累,也没有像70后们因为毕业时泡沫已经破裂从而躲过了巨额债务。泡沫经济留给他们的似乎除了负债再也没有更多的痕迹。

但你以为这一代人面对的只有高额房贷这一个困境吗。要知道当时企业采取的是年功序列制,通常来说只要保证工作稳定,收入就能不断增长,家庭也能够逐渐从债务的泥潭中摆脱。

但这种工作的稳定真的能一直持续下去吗?而我们接下来要说的就是60后在中年时期的第二个困境,这便是那场遍及全国的中年失业潮,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危机。

中年失业潮与信用贷危机

其实自泡沫破裂后,巨额的人力成本就成为日本企业最为头疼的问题,由于采取年功序列与终身雇佣两大制度,即使面对业绩大幅下滑的90年代。企业也无法裁员还必须逐年上调工资,业务利润几乎被人力成本所吞没。而到了1994年全国企业薪酬增长率已经达到营收的三倍。当时企业协会调查,雇佣过剩已经成为日本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说这一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为此政府在1995年出台不景气行业雇佣法,允许企业采取自主降薪与退职等形式,缩减存量员工规模。改革后企业人力成本开始大幅下降,全国薪酬总支出从1995年230万亿日元,下降至2005年的180万亿日元,日本企业利润得以大幅回升。

但这场改革对于广大员工意味着什么?想必听到这里您也应该明白,从1995年开始,日本社会出现大面积的降薪潮,而作为在泡沫时期被海量雇佣的60后员工们,自然成为首当其冲的对象。总务省统计从1995年至2005年,六零世代的家庭可支配收入总计减少了近四分之一。

但比降薪更为致命的是中年裁员。根据厚生省1998年统计,30至40岁中年群体的失业率从90年代初的1.5%增长至3%。虽然这一比例还远低于当时10%的青年失业率。但Boden我要强调,对于他们来说更为严峻的问题是被裁员后如何找到工作,由于1996年日本已经试行劳务派遣法,企业自然倾向于雇佣成本更低的派遣员工。而60后的中年员工,因为薪酬过高以及精力下降,已经在就业市场失去了竞争力。

根据东京再就业中心统计,自劳务派遣法实施后,35岁以上失业员工再次成为正式社员的比例就再也没有超过20%。

甚至到后期劳务派遣都优先招聘更加年轻的大学生,部分中年人沦为更加低端的临时性员工,从事清洁护卫等一类的工作。而这也是90年代日本中年男性如此惧怕失业的原因,因为一旦失去正式职员身份,便意味着阶级的迅速滑落。

但你以为降薪裁员带来的危害只有这些吗?

要知道当时60后家庭中,超过一半都背负巨额房贷。换句话说,无论他们遭遇多么艰难的问题,每月要偿还的金额都不会因此减少。面对收入的锐减,大量家庭被迫走上了一条危险的道路,那就是借新债还旧债。而这直接酝酿出后来让日本社会震撼的信用贷危机。

从90年代中期开始,以武富士集团为首的无抵押信用贷行业开始快速崛起。根据金融厅统计,1994年其规模还只有4.5万亿,而到了2000年就已经超过10万亿,其中约七成都被用于偿还家庭既有债务,而35至45岁的六零世代家庭是主要使用群体。

但借钱容易还钱难,要知道这些民间信用贷虽然无需抵押,但本质都是年利率超过30%的高息贷款,这意味着家庭一旦未能按时还清就会马上陷入利滚利的困局。

但比高息更加可怕的是暴力催收,由于当时法律认定民间贷款违约属于个人纠纷,因此警察对于暴力催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导致电话轰炸与深夜骚扰都只是家常便饭,催收人员甚至会堵在借款人单位进行公开羞辱,迫使其名誉扫地许多家庭被迫再次举债来偿还眼前的催收,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当时仅武富士一家公司每年的利息收入就高达2000亿元,其创始人武井保雄更是在1999年登顶日本首富宝座,但他成功的代价是什么?就在武井保雄成为首富的当年,全国有9000多人因为债务问题自杀,其中绝大多数是深陷高利贷的中年群体。到2005年,全国有450万人背负三笔以上的民间贷款,相当于全国人口的4.5%都深陷信用贷危机。

其中35岁以上家庭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可以说这些本希望借助短期贷款渡过房贷难关的家庭,却未曾想掉入了比房贷更可怕的深渊。

那么除了债务与失业,这一代人承受的苦难只有这些吗?

中年离婚潮

而Boden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六零世代的第三个困境,这便是家庭关系的大面积破裂,更准确的说,是一场持续多年的离婚潮。从1995年起,日本离婚人数开始快速飙升,此后10年全国总计有277万个家庭登记离婚,比前10年整整多了120万。此外离婚年龄也大幅提高,不同于80年代多数以新婚夫妻为主。90年代35岁以上夫妇申请离婚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因此也被称为中年离婚潮。

那么这场离婚潮为何来的如此剧烈,事实上,虽然每个家庭的离婚原因都有所不同,但归根结底的核心原因却只有一个。那就是经济的剧变与传统家庭分工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90年代以前,日本盛行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丈夫依靠终身雇佣与逐年上涨的工资,负责维持一家人稳定的生活,而妻子则在家承担照顾老人与孩子的责任。但随着泡沫经济的破裂,这套分工模式很快便难以为继。面对巨额债务与持续的降薪潮,仅依靠丈夫一人已经无法维持家庭的开销。根据1999年总务省的家计调查,当年40岁男性的平均月收入虽尚有46万日元,但仅一家四口的平均开支就要35万,此外还有每月15万的固定房贷。这导致哪怕仅保持温饱而不进行任何大额消费,家庭财务都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在此背景下,大量家庭主妇需要重新寻找工作,但真的有那么容易吗。当时数百万大学生都无法实现就业。更何况是这些早已在长期家庭工作中浪费了宝贵年华,没有累积工作经验的她们。如果此时丈夫恰好被裁员,那对于整个家庭真的算灭顶之灾。

在这种情况下夫妻矛盾被不断放大,妻子指责丈夫拿着越来越少的工资,诉说着想尽办法却依然不能还清债务的绝望。而丈夫也责怪妻子不能理解他在降薪裁员恐惧下,不断被公司压榨的痛苦。

当稳定的经济基础崩塌,家庭关系的崩塌也只是时间问题。于是在无数次争吵中,一个个美好的家庭最终走向破裂。

可以说作为社会剧变下的这一代人,他们的中年面对了太多过往世代未曾经历的困境。但比困境更加痛苦的是看不到希望,由于此时距离泡沫破裂已经10年,但经济依然没有任何复苏迹象。全社会的信心达到了最低谷,也就是在这种环境中,人们对昭和黄金年代的怀念达到了极点,而一部动漫的问世将这种情绪推向了高潮。

一代人的中年迷茫

2001年被称为蜡笔小新历史上最伟大剧场版,大人帝国的反击上映。这部讲述中年人们放弃21世纪的现代生活与自己的孩子,自愿被困在昭和年代的动漫,恰恰反映了六零世代面对衰退的不知所措,以及对未来深深的迷茫。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野原广志其实就是一位标准的日本60后。他们是日本高速城镇化下,通过努力学习与打拼,从家乡到城市跨越的一代人。

70年代日本政府会在毕业季,免费开通到大都市的就业班列,在当时被称为希望列车,意指告别家乡去大城市寻找希望的寓意。列车一开通便是10年,后来城市里的很多中产都曾是他的乘客,通过一张车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而到了80年代繁荣的经济让这一代人有了企业战士的称号,能否24小时战斗成为了上班族的口号。所有人都在努力工作,只为在东京这座梦想之城结婚生子。而为了让自己的下一代过上更好的生活,更是不惜背上30年的房贷。

然而就在他们人生最充满希望的时候,他们的国家却突然坠入了永无止境的深渊。而他们能做的只能是眼睁睁看着,自己前半生用尽一切守护的家庭、财产与希望,却被时间一点点吞噬。

当时新闻报道,很多人在散场后久久不愿离去,也许他们都沉浸在了对过去生活的美好回忆里。在那个时候他们还是一名正式职员,一名企业家,或者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只是因为负债与失业,这一切的美好都只能停留在记忆里。

在电影的最后,导演用一种向往的语气对未来寄予希望,认为在度过了90年代最黑暗的时光后,新世纪的到来日本经济将迎来光明。事实上,当时很多人都相信21世纪会更加美好。

但一切真的会变好吗?

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骤然破裂,令3年前刚刚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日本,再遭重创,次年经济直接转为负增长。而更加糟糕的是曾被视为日本经济最后希望的高科技产业,也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落败。2003年索尼公司的巨额亏损,引发市场恐慌情绪,日经指数一度下跌至不足7600点,创下泡沫破裂以后的最低值。

人们这才发现原来21世纪才是日本最至暗的时刻。

迫于巨大的经济压力,从2001年开始,日本政府连续修改雇佣调整法,不仅鼓励企业聘用派遣员工以降低成本,还放开了各项裁员政策。此后裁员正式成为企业的经营事项不再受工会制约。受此影响,仅2003一年新增的35岁以上失业员工就有43万人。

由于多数人失业后已经很难再找到工作,面对已经无法还清的债务,和再也无力支撑的家庭,部分人在绝望中选择自杀。2008年《东京奏鸣曲》在日本上映,这部讲述46岁总务科长被裁后,家庭陷入绝望的电影,马上在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共鸣。

而剧中所描写的就是一个标准的60后家庭。事实上,剧中失业后全家自杀的桥段也并非凭空捏造,而是在当时日本真真切切发生过的案例。据统计从2002年至2012年的10年,全国总计有14.7万中年男性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泡沫破裂的30年后,日本劳动研究院曾对60后进行问卷调查,有四成受访者认为自己生活在社会的下等或贫穷阶层,但要知道在1989年这一比例还不到10%。

2022年《蜡笔小新》动漫在日本社会又一次爆火,但这一次并不是因为出了新的剧场版,而是在这一年野原广志终于还清了32年的贷款。事实上直到今天,六零世代的家庭平均债务依然有近600万日元,是团块世代的两倍以上。可以说他们的一生都被困在昭和时代的繁荣中,直到今天都没有走出。

后来日本社会将他们的称呼从暖春一代替换成了泡泡一代。暗指他们的生活曾像泡沫一般绚烂,但随后却无情地破碎。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日本60后 泡沫经济 债务危机 中年失业 信用贷 离婚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