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都早睡,熬夜看完了中国V澳洲。
一片赞誉,确实打的好,精气神足,很专注。
这会聊点不足,估计会有喷子吧?
随意,随意聊聊
因为感觉可惜
本来已经有打预防针了,说是15分以上的差距,澳洲也确实打的有统治力。
还是想聊聊自己想到的,感觉有些惋惜的地方。
首先在账面实力上,惜败,确实已经打的很不错了,尤其得点赞这股精神气。
聊聊一些感觉可以优化的,事后诸葛亮一下
1:主力应该多打打的,不应该再有些平均主义。
这是最高级别了,第一节轮换还行,
第二节一度拉开到14分,澳洲暂停,
首先我觉得教练组应该定一个大概门槛的,应该最多可以允许被追2/3个球,也就是6分左右,实际上追到差4分好像,感觉叫暂停晚了,或者中间可以换人的话,看替补打不开进攻,就应该拿主力上来的,第一节大秋,赵的休息是足够的
进攻明显打不开局面了,还被澳洲连续追分,
这个时候应该最少上两个进攻稳点稳局面的
赵/大秋/胡,
这是一个很可惜的点
2:
就是对于余和廖的使用
余前面已经明显不太适应这个级别的比赛,虽然零星有罚球进账,但是明显应该多用大秋
最后一场了,相信大秋多顶几分钟,应该可以稳住效率。
对面反而用主力在追分,我们过于在意保护主力体力了,过于相信我们的替补可以在这个级别可以稳定发挥。
然后廖,前面明显不对劲,澳洲内线防守明显更好,就应该提醒廖多突破急停中距离,少上篮,包括最后一攻,也是过于头铁,还是想突破上篮,而不是急停投篮。
这两个点是可以优化的。
廖这点比较可惜,暂且不说最后一攻,毕竟之前他也投进过关键球。
就是可惜没人提醒到多注意进攻方式的调整。
前面进去有得到过罚球,但是整体突破进去得分效率不高,真的应该多考虑中投的。
另外是否应该多增加一些王俊杰落低位的强吃,轮换到对位澳洲的矮个,这样强吃或者做轴增加进攻套路,前面硬吃进了两三个,后面就没这个进攻方式了,有些可惜没有扩大他的影响力
胡的状态也好,大秋和他应该多打打的
大幅减少余的出场时间,提醒廖进攻方式的切换
增加进攻核心的出场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