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8月18日
三年了,演唱会为何还没降温?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深入分析了演唱会行业为何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依然保持高速增长的现象。数据显示,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同比增长显著,观众构成以年轻女性为主,且观演频次不断增加。演唱会之所以能持续吸引消费者,不仅在于其“体验感”的升级,如独特的舞台设计、与歌手的互动环节(如点歌),更在于其满足了观众的情感需求和“情绪口红”的消费心理。无论是头部歌手的惊喜联动,还是垂类歌手的深度情感连接,演唱会都通过音乐、视觉和情感的综合体验,成为当下重要的社交和情感消费载体。

🎤 **演唱会市场的强劲增长与观众构成**:尽管电影业的报复性消费红利已逐渐消退,演唱会行业却能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2024年,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同比增长66%,显示出强劲的市场活力。观众群体以25-29岁年龄段为主,女性观众占比超过六成,且35岁以上观众呈增长趋势,表明演唱会已成为具有广泛吸引力的娱乐消费形式。

✨ **演唱会的“体验感”升级与情感价值**:与日渐式微的KTV行业不同,演唱会通过提供独特的“体验感”吸引观众。这包括精心设计的舞台、可视化呈现的歌词、以及与歌手的深度互动(如点歌环节)。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沉浸式的音乐场景,满足了观众在音乐临场感、情感共鸣以及社交分享等多方面的需求,成为一种重要的“情绪口红”消费。

🌟 **头部歌手与垂类歌手的差异化运营策略**:头部国民歌手通过邀请重磅嘉宾、制造话题来吸引更广泛的观众,延续其市场热度。而垂类歌手则更侧重于满足核心粉丝的情感需求,通过不插电环节、手工互动等方式,与粉丝进行“灵魂上的交流”,增强粉丝粘性。无论是哪种类型,成功的演唱会都围绕歌手的个人表达和观众的体验感展开。

💡 **演唱会消费背后的情感驱动与生活方式选择**:许多观众将观看演唱会视为一种“上瘾”的体验,甚至愿意为此调整生活方式,如固定储蓄、将演唱会行程与旅游结合。对于一些年轻上班族而言,演唱会消费是一种“花钱买开心”的情绪消费,能够有效消解生活压力,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这种情感驱动力是演唱会市场持续繁荣的重要原因。

现在最让影视圈羡慕的行业,非演唱会莫属。

同样是吃报复性消费的红利,电影业只吃到2023年一年,演唱会行业却能连续吃三年,且眼下还没有任何红利消退的迹象。音乐节降温了,演唱会却始终没降温。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大型营业性演出市场趋势及特点分析》(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票房收入达296.36亿元,同比增长66%。

硬糖君原本思量,这头部歌手都频繁巡演三年了,票也不难抢了,甚至有些还有折扣了,是不是意味着演唱会市场趋近饱和了?

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头部歌手演唱会玩出新花样,通过邀请重磅嘉宾吸引新的购买力,比如五月天演唱会邀请F4时隔12年合体,制造了爆炸性话题,带动了演唱会售卖。而且在头部国民歌手演唱会之下,垂类演唱会也层出不穷。比如近年专注电影圈的易烊千玺回归音乐领域,演唱会门票被炒至万元。

明明演唱会与电影票价都被群众抱怨贵,演唱会相对于电影更是明显的消费升级,全不符合如今消费行业的大趋势,但为何演唱会始终没降温?

演唱会为何看不腻?

《报告》显示,演唱会观众构成中,女性观众占比达66.1%。25-29岁年龄段的观众占比最高,超过30%。35岁+年龄段的观众呈增长趋势,占比21.6%。

不难看出,演唱会观众与影视圈受众是相当重合的。部分有经济基础、有消费购买力的女性上班族“移情别恋”,将对影视圈的爱转移到了音乐圈上。

而且观众的观演频次也在增加。一年内观演2次的观众占比达到16.0%,同比增长2.8%;观演3次及以上占比达到9.2%,同比增长2.2%。2024年,大型演唱会观众年均观演频次1.5次。

说到这里,大家不禁会好奇:“票价那么贵,看演唱会的,都是有钱人吗?”

硬糖君发帖调研了一些演唱会消费者,很多人表示看演唱会是会上瘾的。“看似去看演唱会,实则是去看专家号的”“演唱会就和出轨一样,只有0次和无数次”“手机信号消失的三小时,却是我生命信号最满格的时候”……

网友小A表示,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上班族,月入5000到6000元,但每个月会固定存一些钱用于看演唱会,不是每个月都去,可一年总会去看几次。而且去一次其他城市的演唱会,她就会计划一次旅游出行,相当于是根据演唱会选旅游地。

平时1320元的衣服、化妆品舍不得买,但1320元的演唱会票不眨眼就买了。“我没有车、没有房、没有娃、没有恋爱。花几千块看一场演唱会,顺便旅游一趟,能够让自己开心俩月,何乐而不为呢?说起来,老板还得给我喜欢的歌手们磕一个。因为他们,我才甘愿在公司做牛马。”

在演唱会现场,我们经常能看到最鲜活的现身说法。《毛不易冒险精神巡回演唱会》北京收官场的点歌环节中,一位叫彩虹的粉丝晒出了她跟随毛不易从成都到武汉的十三场巡演照片,始终没被点到的她终于在北京场圆梦,“是你给了我很多的冒险精神,让我有勇气去克服生活、工作里遇到的很多困难。”

网友小B解释说,重复去看一个歌手的巡演,不是因为自己有钱没处花,而是因为不同城市会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舞台、不同的歌单。最重要的是,点歌环节给了粉丝与歌手交流的机会。很多粉丝跟了很多场巡演,就是在争取这个机会。

而那种广泛去听不同歌手演唱会的观众,有人称是还“童年债”,弥补学生时代看不起演唱会的遗憾。有人表示是为了疗愈,通过演唱会这种情绪消费来消解生活的苦味儿。

何为演唱会的“体验感”

同样是“音乐+K歌”的线下产品,曾经红极一时的KTV如今都成了夕阳产业。而昂贵的演唱会,却成了当下最时髦的“万人KTV”。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5年娱乐休闲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全国KTV门店数量从2018年的5.2万家下降至2024年底的不足2.8万家,近乎腰斩的程度。更糟的是,剩余的近40%门店都处于亏损状态。

这些年,音乐圈久未捧出新人,在线音乐平台也始终赚不到大钱,人们对“音乐产品”的需求似乎大大降低了。但如今看来,不是对音乐产品没需求,而是对音乐的体验感有了升级的需求。

本以为经济下行,电影、剧集或许会吃到“口红经济”的红利。可谁知当代人的“口红经济”竟然还消费升级了,演唱会变成了最受欢迎“情绪口红”。

“演唱会是一个歌手个人属性比较强的音乐产品,不同歌手的演唱会,体验感是不一样的。”毛不易演唱会总导演刘子夏告诉硬糖君,市面上有很多火爆的演唱会都有自己的差异化卖点。

比如汪苏泷的演唱会像是一个大型游乐场,他能把每一首歌的舞台设计都玩出新花样,符合他古灵精怪的气质。但也有像李宗盛那样的歌手,只会抱一把吉他坐在那里,安安静静地唱歌,舞台设计回到了以人为核心的概念上。毛不易的演唱会也比较偏向李宗盛这种风格,因为“他们都属于音乐创作类型的歌手。这类歌手更希望以他们的演唱为主,舞台设计尽量删繁就简,提供给他们一个唱得舒服的空间。”

舞台简洁不代表放弃沉浸感。演唱会的沉浸感设计,是以歌手个人音乐表达为出发点。毛不易很多歌的歌词都是他自己写的,歌词表达也是粉丝津津乐道的地方。

“为了让观众走进他的歌词世界,我们一直在想如何可视化呈现歌词。”刘子夏透露,自己偶然看到一个灯的影子,便灵感突发设计了一个巨大的方形歌词灯。方形歌词灯从观众席上方垂下,歌词投影在观众席间不断流动,浪漫又诗意。

“我们不想让歌词灯只是为一个秀、一首歌服务,我们想让它变成一个可以供大家拍照打卡的留念标。”很多看过该演唱会的粉丝因为太中意歌词灯,还自发做起了手工的小型歌词灯模型。

可以说,今天的演唱会更像是一款融合了音乐+K歌+展览的沉浸式产品,既满足了歌迷对音乐的临场感需求,又满足了观众拍照打卡的社交需求。

演唱还会热多久

“不同维度的歌手,演唱会市场的状况是不一样的。”在刘子夏看来,国民级别歌手和垂类歌手演唱会所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

像周杰伦、五月天这类国民级歌手,去看他们演唱会的人,什么类型都有,未必一定是粉丝。很多观众只是因为以前听过他们的歌,现在去买个情怀单,或作为一种日常娱乐。随着巡演的频繁,他们的演唱会或许不像从前那样难抢,但仍然有强大的基本盘。

因此他们演唱会的“消费后劲”,主要靠制造大众向惊喜环节。比如今年五月天的北京演唱会,第一场是F4合体回忆杀,第二场是汪苏泷与阿信联动唱《难哄》OST串烧。传闻后续的每一场,都会有重磅嘉宾登场。

垂类歌手的演唱会则主要侧重满足粉丝需求。“我们在做毛不易演唱会前有进行调研,也有一些粉丝的数据。”刘子夏透露,毛不易70%的粉丝是年纪不小的上班族,而且男女比例比较平均。他们来听毛不易的演唱会,更加在意的是毛不易的演唱,他们更想与毛不易有“灵魂上的交流”。

“我们专门设计了一趴是不插电的环节,毛不易与乐手老师们坐在台上,一束灯光打下来,就像他在你学校天台上唱歌一样。我们在点歌环节也号召粉丝做一些有意思的手工,然后毛不易自己来点,从中发现一些惊喜作品,让粉丝讲出手工背后的故事,再完成一首点歌的夙愿。”刘子夏解释。

“尽管每个歌手的演唱会都有吐槽声,但演唱会观众主要还是为歌手本人与音乐买单。”刘子夏认为,做演唱会只要把握住这两个核心点,就能赢得粉丝口碑。

具体来说,一是帮助艺人把他的内心表达呈现在舞台上。二是确保在场的所有观众都能“接收”到这种表达,获得完整的体验感。

“毛不易的‘冒险精神’是一种很平凡的精神。他告诉我,有一天回到家,坐在沙发上看着元宝(毛不易的宠物狗),感觉他的生活就这样平平常常的,已经很美满了,而这种生活的平常,就是一种冒险精神。外部世界有一套自己的规则,而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我在我的规则里,过好每一天、每一秒,就是一种冒险精神。”刘子夏当时就感觉,只要让观众在毛不易的演唱会也能体会到这种平凡的冒险精神,自己这些人的使命就算是完成了。

在头部歌手演唱会相对饱和的情况下,以粉丝经济为主的垂类演唱会仍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不断出现我们未想到的人,开我们意料外的演唱会。如何运营好垂类演唱会,考验的则是歌手与背后团队的策划与执行力。如何见证热爱、怎样融入群体,演唱会提供的不止是一场娱乐体验,也是一段重要经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作者:琉音,编辑:李春晖,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演唱会 演出市场 体验经济 粉丝经济 情感消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