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回顾了中国人民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谱写的壮丽史诗,强调了这场胜利是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宝贵历史。文章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阐释了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包括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文章指出,在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更应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以无畏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并强调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中华民族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和生命换来的正义时刻。
💪 文章强调了中国人民在14年抗战中展现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以及“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些构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纪念抗战的重要节点出席活动,并考察相关纪念馆,旨在强调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以实际行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 在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文章号召要继续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激励人们以压倒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迎来正义的胜利时刻。
14年的不屈岁月里,中国人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同胞以血肉之躯共赴国难,无数先烈用鲜血浇筑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却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80年时光荏苒,今天的中国,屹立于世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战的重要时间节点出席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纪念抗战胜利、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等活动,考察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百团大战纪念馆等红色遗迹,多次强调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目的就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
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我们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