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08月18日
厨师厨房闷一天患热射病 头晕乏力多器官衰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日,一位32岁的厨师小吕在高温厨房工作后,出现高烧、乏力等症状,后在浴室晕倒,送医后被确诊为热射病引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肌酐、肝脏指标、肌酸激酶等均严重超标,全身多器官出现“炎症风暴”。经过7天的抢救,小吕才逐渐苏醒。医生提醒,高温天气下出汗异常是危险信号,无论大汗淋漓还是无汗,都需警惕中暑甚至热射病,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通风。

🌡️ 热射病致死率高:32岁厨师小吕因在高温厨房工作,出现高烧、乏力等症状,后确诊为热射病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肌酐、肝脏指标、肌酸激酶等严重超标,全身多器官出现“炎症风暴”,核心体温可能超过40℃,伴随意识障碍。经过7天抢救才苏醒,显示了热射病的严重性和高致死性。

💦 出汗异常是危险信号:高温环境下,出汗异常(过多或过少)都需警惕。持续大汗伴高热、烦渴可能预示病情危重,胸闷伴大汗淋漓需警惕心血管疾病。而高温无汗则更凶险,可能导致皮肤代谢废物排出受阻,影响气血运行,甚至诱发致死性热射病,表现为高体温、皮肤干热无汗和意识障碍。

❤️ 心梗出汗与中暑出汗的区别:要区分心梗和中暑的出汗特点。心梗引起的是冷汗,多集中在颈部、额头、手心脚心,同时皮肤会发凉。而中暑引起的是多汗,主要集中在前胸、后背、额头,且皮肤温度较高,这是重要的鉴别依据。

💨 老年人易受高温影响:老年人对温度不敏感,在通风不良的闷热室内更容易“中招”。二氧化碳积聚和缺氧可能导致体温调节失灵,诱发中暑甚至热射病,需特别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和适宜温度。

快科技8月17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近日,杭州一位32岁的厨师小吕(化名)在闷热厨房工作一整天后,回家即感头晕乏力,体温飙升至38.7℃。他起初以为只是普通中暑,未加重视。然而凌晨时分,小吕在浴室突然晕倒,被发现时已意识模糊、浑身滚烫,被紧急送往医院。

检查结果触目惊心:肌酐超正常值5倍,肝脏指标AST突破2000U/L,肌酸激酶(反映肌肉溶解)高达22453U/L,肺部CT显示感染迹象,降钙素原指标更是超出正常范围400多倍——全身多器官正经历“炎症风暴”,功能急剧衰竭,如同在“融化”。急诊医生确诊其为热射病引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医院抢救团队立即启动热射病救治流程,实施冰毯降温、肝肾功能保护、持续CRRT(肾脏替代)治疗及抗感染等综合抢救。历经7天生死搏斗,小吕终于苏醒。数日后,其体温、肌酐及肌酸激酶等重要指标逐渐回落至安全范围。

高温警示:出汗异常是危险信号

小吕的案例敲响警钟。高温天气下,出汗异常(过多或过少)都需警惕:大汗不止伴危象: 若全身持续大汗,合并高热、烦渴,常提示病情危重。尤其当胸闷伴随大汗淋漓时,需高度警惕冠心病、心绞痛、心衰甚至心梗。

心梗出汗vs中暑出汗:

心梗: 冷汗为主,集中在颈、额、手心脚心,皮肤发凉。

中暑: 汗多在前胸、后背、额头,皮肤温度高。

高温无汗更凶险: 长期无汗影响皮肤代谢废物排出及气血运行,可能导致消化问题、心慌心悸。高温环境下不出汗,尤其要警惕致死性热射病! 热射病表现为核心体温极高(常>40℃)、皮肤干热无汗、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特别提醒老年人: 对温度不敏感,在通风不良的闷热室内易“中招”,因二氧化碳积聚、缺氧导致体温调节失灵,诱发中暑甚至热射病。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热射病 高温 中暑 健康警示 多器官衰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