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 08月17日
财新观察|以公正司法呵护民营经济活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最高法院发布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意见》共25条,旨在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该意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融资渠道拓宽、账款拖欠解决、规范金融机构行为等方面,并强调坚定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坚决反对侵害行为。特别是在行政诉讼方面,意见细化了行政强制和行政处罚的规定,并明确提出纠正涉企冤错案件,这些具体措施将有力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有效实施,促进司法公信力与民营经济活力的良性互动。

⚖️ 法治保障民营经济发展:最高法院发布的《指导意见》共25条,从平等对待、规范经营、公正司法等多个维度,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支撑,体现了司法对民营经济的有力守护。

🤝 解决融资与拖欠难题:意见关注民营企业融资难、账款拖欠等实际问题,将规范金融机构行为,如单方面增加贷款条件、中止或提前收回贷款等,旨在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公平健康的营商环境。

🛡️ 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指导意见明确表达了司法机关坚定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立场,对侵害民营企业利益的行为坚决说“不”。这包括完善行政诉讼审理机制,细化行政强制和行政处罚的规定,以及纠正涉企冤错案件。

🚀 推动法律落地显效:通过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措施,如优化行政诉讼程序、纠正错案等,旨在确保《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各项规定能够切实有效地执行,让民营经济真正感受到司法的支持和保障。


以公正司法呵护民营经济活力,以民营经济活力体现司法的公信力,是可喜的双向奔赴和同频共振


湖南省邵阳市,民营无尘材料公司的员工在赶制订单产品。图:视觉中国

  8月8日,最高法院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总计25条,分别从依法平等对待、引导守法规范经营、严格公正司法、健全公正司法体制机制等多个方面提出一系列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具体举措,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司法之于民营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司法往往也被视为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指导意见》坚持了问题导向。比如,助力民营经济组织拓宽融资渠道,促进解决账款拖欠问题,依法规范金融机构单方面增加发放贷款条件、中止发放贷款、提前收回贷款行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司法坚定维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对侵害民营企业切身利益的行为坚决说“不”。《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完善行政诉讼审理制度机制,且在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多个方面作出具体细化的规定。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多年来一直是块“硬骨头”。《指导意见》还明确提及依法纠正涉企冤错案件。加强民营经济保护,需要这些看得见、摸得着、见成效的扎实举措。将上述举措一一落到实处,必然会有力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实施显效。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民营经济 公正司法 法治保障 最高法院 营商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