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有待提高,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家长对道路安全的意识仍需加强。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和推广已被纳入《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并写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也计划对此作出具体规定。这标志着国家层面正在加强对儿童乘车安全的重视和保障,以减少交通事故对儿童造成的伤害。近期一个案例也凸显了儿童安全座椅使用不当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并引发了关于监护责任和产品警示标识的讨论。
📈 **儿童安全座椅的普及与立法提上日程**:尽管儿童安全座椅是保障儿童交通安全的重要措施,但在中国,其使用率仍然偏低,产品质量也存在差异,家长的安全意识有待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已将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与推广写入《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并明确纳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也计划制定相关具体规定,显示出国家层面对儿童乘车安全的重视正在加强。
⚖️ **监护失职与法律责任的界定**:近期一则司法案例中,因疏于对幼儿使用安全座椅的监管,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法院在审理中指出,家长未能为两岁幼儿配备安全座椅,并放任大龄儿童在车辆行驶中操作座椅,最终导致了幼儿的死亡,这被认定为多重监护失职。该案例强调了家长在保障儿童乘车安全中的首要责任,同时也暴露了社会对儿童安全座椅相关法律责任认定的共识尚不成熟。
⚠️ **警示标识与产品设计的重要性**:在上述案例中,原告曾就车辆设计缺陷和警示标识缺失起诉汽车公司。尽管法院最终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但这一诉讼焦点反映出,除了家长的监护责任外,汽车制造商在产品设计中设置清晰的儿童安全座椅使用警示标识,以及保障产品本身不存在易导致儿童伤害的设计缺陷,同样是保障儿童乘车安全的重要环节。
📚 **历史回顾与现实意义**:本文重推了财新传媒在2021年对儿童安全座椅问题的深入探讨,旨在通过回顾和分析,引起社会各界对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现状的关注,并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这一举措对于提升全社会对儿童道路安全的认知,以及推动儿童安全座椅的普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儿童安全座椅存在使用率低、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家长的道路安全风险意识也尚显不足。儿童安全座椅使用与推广被写入《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此前已写入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也欲做具体规定

- 让车内儿童使用安全座椅、安全头盔等是保护儿童免受交通伤害的重要举措,并已逐渐被写入中国重大文件。图/视觉中国
【编者按:上海高院近期公开一则法案。一对夫妻在驾驶一辆商务车过程中,因5岁女儿将座位调低压到弟弟的头致其缺氧缺血,后抢救无效死亡。该对夫妻将汽车公司诉至法院,认为案涉车辆存在设计缺陷,且未设置明显警示标识,被告未尽警示义务,请求判令被告公开道歉并赔偿200万元。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法官认为,原告存在多重监护失职:一是未为两岁幼儿使用安全座椅;二是放任幼儿在车辆行驶中脱离监护,让5岁儿童自行操作座椅,且长时间未关注孩子动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这一案例暴露出儿童安全座椅问题长期被社会忽视,相应的法律责任亦缺乏社会共识,其教训至为惨重。财新在2021年曾就此做过深入探讨,现重推此文,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