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防务观察 08月16日
马圣超 ¦ 窥见低空无人作战之巅!乌军前线指挥官谈俄乌冲突中的无人机作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俄乌冲突中无人机作战规模空前,攻防对抗激烈,运用样式丰富。双方日均投入数千架无人机,规模远超以往战争。无人机在战争中扮演重要角色,甚至“冻结”了地面战场,构设了“低空无人战域”。无人机作战成为各国研究分析的重要对象。

🔍 俄乌冲突中无人机作战规模空前,双方日均投入数千架无人机,规模远超以往战争,创下人类战争史上“断崖式”领先纪录。

🛰️ 无人机在战争中扮演重要角色,不仅用于侦察,还用于攻击,甚至“冻结”了地面战场,构设了“低空无人战域”,改变了传统战争形态。

🎯 无人机作战成为各国研究分析的重要对象,各国都在积极发展无人机技术,并探索无人作战的新模式。

🔗 光纤FPV无人机在俄乌冲突中崭露头角,其隐蔽性强,不易被雷达探测,但技术尚不成熟,供应短缺。

📈 无人机作战的成本效益显著,用低价无人机交换高价值装备,直接成本交换比量级普遍达到10比1以上,甚至100比1、1000比1量级。

原创 发展中心 马圣超 2025-06-24 19:25 北京

《空天防务观察》导读:乌冲突中的无人作战,是迄今为止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攻防对抗最激烈、运用样式最丰富的无人作战,最具跟踪、研究与持续分析价值。从规模来看,双方均已实现一年投入一百多万架、每天投入约4000架无人机常态化作战,总运用规模比此前战争中的纪录高出两个甚至三个数量级,创下人类战争史上“断崖式”领先纪录。从攻防对抗来看,这是首场无人机直接杀伤人员数量超过传统炮弹的战争,这是首场无人机打击目标数量占比超过一半的战争,这也是首场规模化“以机反机”、单装+班组级人员普遍使用电子战设备反无人机的战争。从运用样式来看,涌现出无人机与导弹协同打击、无人机母子衔接打击、无人机与无人艇协同进攻、无人艇运载无人机远程接力打击、无人机夹带树枝捅刺反无人机、无人机瞬时机动摆脱反无无人机、无人机干扰抵近反无无人机……等诸多创新战法。仅用一个数字、一个信息来侧面说明:光纤遥控穿越机的光纤长度,从数千米,增至10千米、20千米、30千米,再增至40多千米,到2025年上半年已出现50多千米……战场上幸运的鸟儿,已开始利用战场上并不少见的使用后切断的光纤,与树枝一起,给自己筑巢……最后,从效果来看,如果说陆战场包括地面战场和低空战场,那么俄乌冲突中无人机已“冻结了地面战场”,构设了“低空无人战域”,让作战双方昼间在开阔地带都不敢再轻易自由行动;帮助建立了极敏捷、高强韧的地面战场杀伤链;实现了一定规模的“百千万”美元价格无人机交换“十百千”万美元的高价值装备,直接成本交换比量级普遍达到10比1以上,甚至100比1、1000比1量级……俄乌冲突中的无人作战已成为主要国家高度重视的研究分析、借鉴提升对象。本期,我中心马圣超编译美国《战区》两篇文章,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2025年5月28日和6月4日,美国《战区》网站分2期报道,刊发了对乌克兰国民警卫队第12特种部队“亚速”旅无人系统营指挥官(呼号Yas)的独家采访,分享了俄乌冲突中无人机运用发展的新细节。

俄乌战场上的光纤无人机(图片由马克斯姆·马鲁申科/NurPhoto通过盖蒂图片社提供)

该无人系统营创建于2024年10月,先拥有数百名士兵和数万架无人机,包括从“第一人称主视角”无人机(First Person View,FPV,即“穿越机”)到重型无人“轰炸机”类的装备。该营在顿涅茨克州(Donetsk)托雷茨克(Toretsk)及其周边地区作战。该地已被俄罗斯占领,而俄乌冲突中一些最激烈的战斗就发生在这里。Yas在访谈中提及了一系列问题,讲述了光纤无人机的使用、战争中什么是有效什么是无效的、俄罗斯在战场上的新战术、“龙”(Dragon)无人机、如何使用新型SETH固定翼无人机、战争如何演变为机器人间的战争,以及为何对具有杀伤能力的地面无人车辆持谨慎态度等。报道对问题和回复略有编辑。

乌克兰国民警卫队第12特种部队“亚速”旅无人系统营指挥官表示,光纤FPV无人机既有好处,也有挑战(图片由马克斯姆•马鲁申科/NurPhoto通过盖蒂图片社提供)

:您在光纤FPV无人机上的使用经验如何?

:我很幸运,因为我们团队有一名成员具备相关能力,实际上使这项技术在我部运用成为可能。这个想法很棒,因为其可在完全无线电静默的条件下运行,不会被任何雷达系统(无缘传感器)探测到。在任何电子战条件下,其他无人机的效率都很低。同时,与其他FPV无人机一样,光纤FPV无人机也有其自身特点,如果操作员不熟练,会导致此类设备和系统的重大损失。

:光纤FPV无人机击中目标的百分比是多少?

我想说的是,功能齐全的无人机在执行战斗任务中,击中目标的概率为50%。我还想提一下,这项技术相当脆弱,例如操作此类无人机时出现的任何错误都可能导致意外爆炸或失控。操作失误也可能导致光纤断裂。尽管如此,我们也有一些光纤FPV无人机的成功打击战例。

光纤电缆使无人机能够自由飞行而不会被干扰。(图片由维克托·弗里德松/全球图像乌克兰公司通过盖蒂图片社提供)

:您可以再谈谈光纤还有什么其他缺点么?

:当制造商急于向我们出售他们的技术,出售他们最近开发的产品时,实际上各个系统的组成部分出现问题最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 

:问题是在这项技术开发之初,大多数制造商并不自己生产无人机组件,他们基本都从中国购买光纤无人机系统后转售给我们。我们购买后却无法正确了解应如何部署。还有无人机的无线电信号功能的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自己关闭无线电信号功能,而制造商不了解这些细节。事实证明,那些从中国转售零部件和无人机平台的制造商在系统方面效率低下。但随着时间内推移,虽然不是所有人,但至少会有一部分人会倾听我们的反馈和意见,随后他们会推出更好的产品,使得打击成功的概率提升至50%,甚至更高。

:您现在使用的光纤FPV无人机占比能有多少?

这个数字是很低,如果我要说一个百分比,我会说这不到5%。

:为什么?这项技术不是被乌克兰和俄罗斯都广泛使用么?

:这项技术的大热也正是我们无法获得足够数量此类无人机的原因。这只是一个基本的市场规律,任何可提供高质量商品的优秀制造商,总会有数量庞大的客户。在乌克兰,虽然有几家很好的光纤无人机制造商,但他们的客户名单很长,订单需要等待很长时间。目前我们面临两难境地,如果选择等待订单排队2~3个月,那将是相当长的时间,而退而求其次选择购买其他低质量的无人系统也并不是我们的可选项。

:光纤FPV无人机的价格是多少?

乌克兰国民警卫队第12特种部队“亚速”旅无人系统营指挥官表示,光纤FPV无人机的成功应用,反而使得该型装备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照片由维克托•弗里德松/全球图像乌克兰公司通过盖蒂图片社提供)

目前射程达10千米的无人机价格比较低,大约为1200美元。但是关键问题是其装备数量总体上是短缺的。

:你们装备的光纤FPV无人机的最大射程是多少?

:这完全取决于光纤的长度,我们可有效地使用射程达15千米的无人机,我知道曾成功部署了射程20千米的无人机。但于此同时,据我所知我们的对手(俄罗斯)已使用射程可达30千米的无人机。

:您如何弥补这一差距?

:这对我来讲很难说,我主要是负责无人系统使用,而这些技术的规划和发展需要国家来推进。我非常想说这一切都是完美的,但不幸的是,事实并非如此。目前国家无法确保该类无人机的稳定供应,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大多数系统无法赶上对手的原因。我不能说所有的系统都是如此,但至少在许多系统中,敌人以将发展置于国家层面。我们已在国家一级建立了流程,如使用简单的无人机、无线电遥控无人机等,但就光纤FPV无人机而言,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光纤FPV无人机的广泛运用,使得战场上的某些区域都被光纤电缆所覆盖。(图片由康斯坦丁·利列罗夫/Libkos/盖蒂图片社提供)

:你们无线电遥控无人机的攻击成功率是多少?

:我认为我们需要将这个特定问题分为2个部分来回答。首先是实际击中目标,正如之前提到的,对于光纤FPV无人机,击中目标的概率是50%甚至更高。对于无线电遥控无人机,由于包括频率过载等多种不同原因,概率可能会低得多,如降低到30%等。另一个部分是有效毁伤目标,即不仅要击中目标,还应形成有效毁伤。例如,当敌人正在机动和躲避时,当他们躲在地下室和防空洞中,有效毁伤目标的概率将大大低于如攻击露天停放的无人机等。打击敌方车辆目标也是如此。再次强调,击中目标的概率更高,所以无线电遥控的无人机击中目标不是问题。但是,我们还面临诸如频率过载的问题,所以我们会在各个部队之间进行协调,避免某个特定频率过载。还有其他方面也在起作用。

:可否举例说明?

:如果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小细节,可以说其他因素包括对手战术、反无人机措施,当然还包括对手实施的电子战措施。目前,由国家提供的无人机通常无法在战斗接触线后超过5~8千米的范围内运行,就对手的电子战措施而言,其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效率水平,因为他们经常能够成功压制、干扰我们的无线电信号。我们正在尝试为中继器换装更好、更强大的部件,以便我们的无人机能够覆盖战场且持续有效部署。

:俄罗斯的电子战能力有多强大?其在战争过程中是如何发展的?

:我认为苏式军队的能力不在于设备的质量,而在于设备的数量,因此,俄罗斯的电子战设备在数量上无疑具有优势。

例如,俄罗斯发明了一种对策,学会了如何干扰我们的控制频道,然后迅速推广了这一方法,迅速分发给一线部队。因此我们需要换到其他频道。但当我们切换频率后,如果他们发现了拦截这些频率的方法,也会迅速推广。在视频信号传输方面也是如此。他们学习了如何在标准频率上制造障碍,也学习了如何针对其他通信系统实施对抗措施。

我想说的是,目前俄罗斯的电子战水平无疑是世界领先的。所以我不想低估敌人。我们需要接受、承认敌人的水平。

:您是否能告诉我,您还采取了哪些方法,用以改善无线电遥控无人机的视距和超视距无线电通信能力么?

:我可以把回答分为2部分。首先是处理无线电静寂区的问题。对我来说,通常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发射中继设备,并将其直接部署在要攻击目标的上方。例如,当我们需要无人机飞入向建筑物内时,我们会使用这种策略。这种情况下,我们实际上会操控中继设备降落在建筑物顶部,然后使用另一架无人机飞入建筑物。由于中继器的位置,回传的画面十分完美,画面质量非常好。

至于视距内,我认为这不是视距的问题,而是关于传输强度的问题。目前战场上已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无人机,使用的系统也越来越庞杂,我们正在处理某些频率过载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处理,需要对发射器和接收器进行试验以解决这些问题,因为我们和对手都会越来越多的使用无人机。目前有一些正在讨论的新想法,比如在浮空器上安装中继设备等。我个人并不喜欢这个想法,其不具备真正的效率。

2024年12月21日,在乌克兰顿涅茨克州托雷茨克方向,“亚速”旅的一名武装人员手持1架FPV无人机(照片由沃尔夫冈·施瓦恩/阿纳多卢通信社通过盖蒂图片社提供)

:俄罗斯是否改变了其作战方式,如果是,他们是如何改变的?

:是,确实有变化。虽然不能说每天都在变,但约每个月对手都会或多或少的改变他们的战术。例如,我们能看到的“绞肉机”式的攻击越来越少,比如那些对手以“炮灰”攻击而闻名的哪些行动,摩托化机动进攻也越来越少。相反,我们看到战术发生了变化,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了识别和定位敌人身上,他们在渗透我们的阵地、防线,利用我们的弱点。我不得不说,他们有时会成功做到这一点。不幸的是,虽然我方的无人侦察机操作员正在尽最大的努力探测敌人并执行主要任务,但无人侦察机的数量仍不足以覆盖每一寸领土。这类任务实际上是我们无人系统营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尽可能的挽救己方步兵的生命并防止步兵被拖入一场又一场的战斗。然而不幸的是,我们并不能确保全部任务成功完成,但正在尽最大努力。我们正在积极建立所谓的缓冲区,即在敌方战线和我方步兵阵地间约1~2千米的区域,主要打击敌军后勤和通信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任务就是阻止敌军实现其目标和阻止敌军与我方军队直接交火。

:您最引以为豪的一次攻击行动是什么?

:我最引以为豪的并不是行动,而是执行这些行动的人。我倒确实记得一个著名的战例,在约1年前,我们其中一个部门使用无人系统摧毁了TOS-2温压火箭弹系统。这真的是值得称颂的一次行动。

:还有更近时间的战例么?

:目前,我们的任务对我们来说已经越来越像一种例行公事,我们只是基于必须完成这项任务的原则来进行行动,很难挑出真正值得注意的东西,所以即使现在我们有机会去攻击另外一个TOS-2温压火箭弹系统,那也只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例如,对于与敌方坦克交战这类战斗,虽然我们处理过各种类型的载具车辆,但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敌方装甲车辆变得越来越不显眼,采用了越来越多的隐蔽措施,通常车间距更大。这就是为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虽然我们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资源,但不幸的是,效率反而下降了,因为敌人并未原地踏步且并未停止发展。

我们并未真正参与过任何大规模的无人机袭击行动,因为我部装备的射程较为有限,最多到敌后约25千米纵深。在这个区域内,进行大规模的无人机袭击并没有太大意义。因此,我们通常会与其他无人机团队建立联系进行沟通。我们坚持如下原则,即使用2或3架无人机共同飞行并打击目标比只用1架无人机执行任务好。我们并未参与过如10~20个无人机系统的大规模无人机行动,这类特殊行动对于我们的水平来说是不适配的。

:请谈谈在托列茨克及其周边地区战斗中所遇到的挑战。

:目前,敌军在这个地区的活动更加频繁,且正在推进,迫使我们的后勤能力降低。在最近约一个半月内,敌军使用了无人系统。我无法评判其作战能力在我们的水平之上还是持平,但他们使用的战术和我们的大差不差。他们还在打击我们的后勤能力,这给我方带来了一个重大问题。

:您是否观察到俄罗斯正在增加其所拥有和使用的无人机的数量?俄方在无人机使用数量上超过你们了么?

:很难说俄军在数量上是否超过了我们。我只能告诉你关于策略相关的部分……他们沿着战线前沿部署了无人机,数量相当可观,但我不清楚具体数量。他们现在开始更加明智地部署无人机,选择有限数量的高价值目标进行打击,这就是为什么我很难讨论确切的数量。

:在这场艰苦的战斗中,您损失了多少士兵?

:这是战争,打仗不可能没有损失。当然我们也遭受了损失,但我不会透露损失的具体人数,就我个人而言,仅从人性方面来看,每失去1位士兵都是一项重大损失。

乌克兰“亚速旅”的武装人员操作FPV无人机,在顿涅茨克州托雷茨克方向搜寻俄罗斯的侦察无人机。(照片由沃尔夫冈·施瓦恩/阿纳多卢通信社通过盖蒂图片社提供)

:请描述一下执行任务的无人机操作员是什么样的?

:流程相当复杂。首先,我们接收无人机后,将其送到车间,由我们的专家进行处理。这对我们来说完全必要的流程,因为任何新产的无人机通常效率低下,仍然需要由专家进行改进。改进后,我们会将其直接运送到用于操作员进行再次测试的场地,因为无人机可能会因为运输、环境条件等原因出现故障,我们需要确保无人机的可用性。

就操作员自身的工作而言,他们一直在安全保密的话音通信通道下待命,当指挥官下令起飞时,需提前将无人机准备好。根据战场态势及部署环境,他们可能面临充裕的无人机部署空间或受限的部署条件,但必须始终保持无人机作战单元处于随时待命状态。操作员随后启动无人机并向指挥部反馈正常,并返回掩体,这可在故障、弹药殉爆等问题出现时提供额外防护。只有当所有团队人员都进入掩体后,无人机才会升空,任务才会真正开始。

基本上,操作员负责驾驶无人机,接收要打击什么,要飞到哪里等信息,在领航员的帮助下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操作员同时也是无人机的机械师。当然,随着时间推移,操作员变得越来越有经验,对所有方面都能有更详细的了解。但对于刚刚培训完的新人操作员,我个人理解团队中通常最重要的角色和最重要的任务是由领航员完成的,因为他们非常熟悉地形地貌。他们需要所有的地形基准来导航,这在远距离飞行时尤为重要。

乌克兰“亚速旅”部队的一名武装人员准备在顿涅茨克州托雷茨克附近发射一架无人机。(照片由沃尔夫冈·施瓦恩/阿纳多卢通信社通过盖蒂图片社提供)

:去年年底,您开始使用新型SETH无人机,该机外形类似俄罗斯“见证者”(Shahed)无人机,均为三角翼布局。您能告诉关于这架新型无人机的情况么?

:SETH无人机有时会被称为“柳叶刀”(Lancet)的类似物,有时还被称为迷你“见证者”。我不知道这些名称为何都用俄罗斯的无人系统作类比,我认为这不太合适。但我必须要说,在与侦察无人机的协同下,SETH无人机形成了相当强大和复杂的系统,其可以100%确保与高价值目标交战。当然,这只是纸面上的说法,在实践中,虽然我们已经有过该种无人机的实际战例,但现在评价其成功还为时尚早。我只想说,由于一套该型无人机系统的成本约为几十万美元,成本相当昂贵,我们需要为这些新系统找到高价值目标,例如防空系统等。

我认为,该型无人机系统有趣的一个特点在于,当无人侦察机与其配合使用时,SETH无人机也可用作打击系统的中继器。总的来说,这种无人机拥有巨大潜力,但其技术仍然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改进。

:请谈谈SETH无人机的工作原理。

这架无人机并不能真正自主探测目标……没有配备任何自主探测或自动制导系统,所有命令都是由操作员发出的,如操作员可命令其以指定目标为中心并向其飞行……该机配备了“GPS受控的接收方向天线”(GPS Controlled Reception Pattern Antenna,GPS CRPA),但主要用于定位系统、打击组件所需的定位信息,而不是用于制导。对于制导系统,其配备了目标对比截获系统。所以我们会看到图像,指定我们需要截获的目标,随后制导系统就开始工作。

:SETH无人机的作战半径有多大?

:该机的作战半径可达40千米。任何超过40千米的情况都值得怀疑,例如假设作战半径为50千米,其不可能达到这么远的距离。当然,这也取决于天气状况,天气条件决定了我们是否能抵达预期目标。如果天气条件不理想,很差,那么即使40千米的作战半径也会有相当的大的问题。官方规格的数据显示,该机的作战半径为40~50千米。

:其配备了什么样的弹头?

:配备了高爆和破片弹头,有人称其为温压弹头。有效载重为3千克。我必须要说,对于这样的武器来说这种有效在最终并不大。例如,如果我们试图打击敌方重型装甲车辆,那并不一定会成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实际上会反复攻击之前打击过的目标。

乌克兰国民警卫队第12特种部队“亚速”旅手持着其所装备的SETH无人机(美战区网站图片)

:您是否使用了所谓的“无人机空中航母”作为信号中继器,用以扩大FPV无人机的航程?

:就您刚刚提到的哪些“无人机空中航母”而言,这项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其成本相当昂贵,我所知的最高报价约为20万美元。对我们来说,仅为稳定运行的1项资产、1项功能就支付这么多资金是不可接受的。对于中继器大众常常有一种误解,即其只是用来增加通信距离的,而我们一开始则主要用以覆盖那些无法接收无线电的区域,即无线电静寂区。只有随着战术和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空中航母”才能承载更大有效载荷,运载更多数量的设备。我们还可使用更高质量的部件,依托这些高质量部件和更好的中继器,我们就能覆盖更大的范围。但同样来说,中继器也并不是灵丹妙药,相关设备使用仍存在一些挑战。

对于“无人机空中航母”技术,目前我们正在自行对这项技术进行试验。因为我们明白,对于我们自身而言,自己发明一些装备,比仍然需要测试的未知装备、未知产品、未知技术的价格要更加便宜。

:你们使用所谓的“龙”无人机投放了铝热剂吗?

:我们确实会季节性部署该种无人机,但我想说的是,这种无人机并无特别之处,作战效率也值得商榷。有时,你可以在前线100米的区域内使用5架这种无人机(投放铝热剂),却无法产生任何影响。当然,如果战场上有什么东西被它点燃了,即使1架该型无人机也是有效的。但总的来说,我只会说他们大多是在心理战层面发挥作用。

:为什么从战斗的角度来讲,该机没有太大效果呢?

:其战斗效率低下的原因在于,大多数掉落的燃烧弹在抵达目标表面之前就已燃烧殆尽。因此,如果考虑1个重达2.5千克的有效载荷,那么只有大约50%的燃烧弹能够真正落到地面并抵达目标。

:与火炮、间接火力、空袭或其他手段相比,您所属的军事领域中使用无人机摧毁俄罗斯目标的百分比是多少?

:我保守估计,再强调一下,我们使用无人机的次数比俄罗斯多,因为缺乏其他类型的打击手段。无人机实际上是最便宜的打击方式,也是我们拥有的最便宜的打击手段,其相当有效。因为,例如若我们发射1枚价值3000美元的炮弹,这价格相当高;但我们改用了无人机,我可以说,我们旅中有80%的目标是由我部队的无人机完成打击的。我认为这个百分比有点低,但仍然可以说,我们的大部分目标都是由无人机击中的。

乌克兰国民警卫队第12特种部队“亚速”旅使用无人地面系统(美战区网站图片)

:无人地面车辆(uncrewed ground vehicle,UGV)呢?他们在您部队中的使用情况如何?

:我们使用陆基(无人)系统进行后勤保障,特别是医用药品供应,包括血液等。为此,我们还补充使用了无人机进行运输。但就陆基(无人)系统而言,我们主要将其用于物流运输。该系统仍在开发中,技术还较为原始、稳定性也不是很高。自2024年秋季以来,我们一直在进行此类系统的部署,现在他们或多或少有一定稳定性,有相当的功能和可操作性,但仍有许多特性需要进一步改进。

例如,无线电连接存在问题。这是与该型无人系统连接的唯一稳定可行的方式,截止目前,尚未有其他稳定连接的解决方案。最大限度上,我们可以使用陆基机器人系统拖回阵亡战友的身体。我们曾试图将其当做自杀式无人系统使用,但其效率不高,通常无法抵达目标。无线电连接中有一定问题,构建连接的唯一方法是使用中继器。通常,我们会在Mavic无人机(大疆公司Mavic系列四旋翼无人机)上加装(中继器),从装有中继器的无人机上观察和控制陆基无人系统,并且还需要不断地控制无人机返回为其充电,减慢了操作速度。正因为如此,行动甚至会持续2个小时到1整夜。

:您是否拥有携带机枪或其他动能杀伤武器的陆基无人系统?

:我们不使用这种带有杀伤武器的(陆基)系统,这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害怕友军误伤……这些系统可能会做出意想不到的行为,这就是为什么其仍在等待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但我们可靠的战斗解决方案不能依赖于从中国搜集各类系统。因此,在国家为此类系统引入某种标准或提出某种强制性要求之前,我们无法谈论稳定的战斗解决方案。我认为,即使到那时,我们也无法完全保证这些系统不会伤害友军。

:您是否设想过无人机与无人机间的战斗,人类只是躲起来操作么?

:我们实际上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这并不是因为我们主动想要按此方向发展,而是由于我们缺乏人力资源。我们有几个无人系统,可由1个人在避难所操作,这是安全的。我们正在逐步应用的原则是,即1名士兵、1个人的生命比任何装备都有更高的价值,无论它(装备)的价值有多高。也许我们已经过快地过渡到了关于无人系统的使用原则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遭受了很多本可避免的损失。但这也可能是件好事,因为目前我们犯了很多错误,继任者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什么样的错误?

:我认为我们目前正处在所谓技术热潮的状态,努力尽快部署无人系统,以比拟步兵部队的强度部署无人系统部队。当人们疲惫不堪时,就可能会犯错误,不幸的是,这些错误有时会导致致命的后果,虽然这些情况不常见,但仍然会发生。

:您说的是友军误伤么?

:如果我们把友军误伤看做是无人机对其操作人员造成的伤害,有时在测试某些实验性系统时,可能会导致操作员受伤,并且问题可能与无人机本身有关,也可能与所使用的爆炸物有关。

***************

马圣超此前已为《空天防务观察》提供8篇专栏文章,如下所列:

第1篇,B-21轰炸机的摇篮——美空军42号工厂,2023年6月2日;

第2篇,违规!美空军向国会提交LGM-35A“哨兵”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纳恩-迈克柯迪法案》违规通报,2024年1月25日;

第3篇,美空军2023财年事故数量创5年来新高,2024年4月24日;

第4篇,犹抱琵琶半遮面!美媒分析美空军发布新一批B-21轰炸机照片,2024年6月3日;

第5篇,美空军大部分机型的“能执行任务率”在2023财年有所下降,2024年6月28日;

第6篇,战备松懈还是备战压力?美空军B-1B轰炸机2024年1月4日坠机事故浅析,2024年9月20日;

第7篇,高端的装备,成功的采办!美空军与诺格公司高官谈B-21轰炸机未来发展,2024年11月26日;

第8篇,保战力还是省资金?美空军前轰炸机中队指挥官谈B-1B轰炸机退役影响,2025年4月18日。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马圣超)

主编:张洋

制作:顾鹏程

您还可以关注我中心“民机战略观察”公众号,掌握和深入了解民用航空领域动向和进展!

如有疑问或需求,可后台私信。但请您说明单位、来意等信息!

本篇供稿:科技战略与系统工程研究所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俄乌冲突 无人机作战 空天防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