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00:40 北京
以ChatGPT、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技术的广泛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我们的生产、生活与认知方式,但其迅猛发展也伴随着复杂严峻的安全风险与挑战,这些风险包括意识形态渗透、敏感数据窃取以及精准化网络攻击等方面。国家高度重视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引导与规范,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的有序发展不仅是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面临的前沿课题,也是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迫切需要。
为充分展示我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方面的前沿研究成果和最新应用进展,《网络空间安全科学学报》特组织“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专题,旨在征集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领域的前沿性、创新性理论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应用成果,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踊跃投稿。
专题征文具体事项如下:
01
责任主编
张仰森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02
责任编委
刘哲理 南开大学
吕继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向 尕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赵 乙 北京理工大学
翟黎明 华中师范大学
刘小垒 国家工程物理交叉科学研究中心
03
征稿范围
1. 生成式AI模型与算法安全。包括大模型训练投毒攻击及防御、模型参数泄露与窃取攻击防护、对抗样本攻击、模型可解释性、算法偏见与公平性优化、模型验证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与应对策略、微调安全审计等。
2.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包括大模型训练数据泄露与隐私保护、数据权属与跨境流动安全合规、数据去标识化技术、模型知识遗忘等。
3. AI生成内容安全。包括大模型生成内容风险识别监测,多模态虚假信息检测与溯源、生成内容安全过滤与水印技术、生成式AI有害内容扩散预警机制、生成式隐写与隐蔽通信等。
4. AI的伦理安全。包括生成式 AI 知识产权与责任认定、跨境法律冲突与伦理准则构建、公众知情权与 AI 透明度平衡、生成式 AI 的伦理审查框架与行业自律机制等。
5. 应用安全与风险防控。包括大模型在垂直领域应用安全隐患分析与风险评估、生成式AI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等。
6. 生成式AI网络安全防御应用。包括基于生成式AI的入侵检测与预警、恶意软件识别、漏洞挖掘、威胁情报分析等。
04
重要日期
截稿时间:2025年9月30日
05
投稿要求
1. 请通过本刊网站(www.journalofcybersec.com)“作者投稿”一栏进行投稿,作者可参考网站提供的“论文写作模版”进行撰写;
2. 稿件须是未在公开刊物或会议上发表过的文章,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清晰、语言精练;
3. 稿件字数控制在10000-15000字;
4. 稿件内容不得涉及国家秘密,须有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出具的可公开发表的保密审查证明,保密审查证明可在本刊网站下载。
06
联系方式
王老师 010-89061778
张老师 010-89061756
责任主编
张仰森
张仰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校级教学名师,北京市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曾任北京信息科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CCF杰出会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CAAI智能信息网络专委会副主任,《网络空间安全科学学报》编委。研究方向包括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网络内容安全。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项目5项、国家242信息安全计划项目6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课题2项、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2项,北京市自科和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以及其他纵横向科研课题5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70余篇,获发明专利21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5部。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2项第1),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1),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第1),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第1),北京市精品教材和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奖各1项(第1)。
责任编委
刘哲理
刘哲理,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学院院长、密码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数据与智能系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宝钢优秀教师,天津市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教授,博士生导师。近五年,发表USENIX Security、Eurocrypt、VLDB、ASE、IEEE TDSC、IEEE TKDE、IEEE TIFS、IEEE TC、IEEE INFOCOM、ACM TOSEM等顶级期刊论文和会议40余篇,有11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热点论文;获省部级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
吕继强
吕继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密码技术与应用创新实验室主任,中国密码学会高级会员、密码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入选者,《网络空间安全科学学报》编委,《Designs, Codes and Cryptography》国际期刊编委。研究方向为对称密码算法及其在黑盒、灰盒和白盒安全场景中软硬件实现的设计、安全分析与现实应用,以唯一作者、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Designs, Codes and Cryptography》、《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IACR Transactions on Cryptographic Hardware and Embeded Systems》(CHES)、FSE、CT-RSA等期刊和会议发表理论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学术论文五十余篇,提出不可能飞来器攻击、新的差分-线性分析、高阶中间相遇攻击、不可能差分攻击早中止技术等对称加密算法安全分析四个新方法与四个新技术,人工智能侧信道安全分析模型LD性能评估指标和两个简化拓展的分组密码白盒实现碰撞攻击方法,给出包括我国国家标准SM4、美国高级加密标准AES、日本标准Camellia和MISTY1、韩国标准SEED和HIGHT等六个ISO国际标准在内的二十多个分组密码算法的安全分析,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A5流密码算法实用性安全攻击,ISO国际标准AES和DES分组密码算法智能卡能量安全实现的设计与安全分析,ISO国际标准KMAC消息认证码算法的白盒实现设计和AES与SM4等分组密码算法的白盒实现安全分析等。
向 尕
向尕,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CCF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研究方向信息安全、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横向等课题研究12项,在SCI、EI等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译作1本,授权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7项。作为骨干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获得市级/校级教育教学奖项4项,2024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大会最佳论文奖。2022年至2023年北京大学访问学者。
赵 乙
赵乙,北京理工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隐私保护、人工智能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已在USENIX Security、ACM SIGCOMM、IEEE TDSC、IEEE TIFS等CCF A类国际会议或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各1项。曾获得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曾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清华大学“水木学者”计划。
翟黎明
翟黎明,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北省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担任《网络空间安全科学学报》青年编委、中国图象图形学会数字媒体取证与安全专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安全和多媒体安全,在IEEE TIFS、IEEE TDSC、IEEE TKDE、PR、ICLR、IJCAI、ACM MM等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获得中外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优秀论文奖两项。担任ISPEC 2024、NSS 2025、SocialSec 2025 会议联合主席。
刘小垒
刘小垒,国家工程物理交叉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入选“四川省高层次人才计划”,中国电子学会网络空间安全专委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数字媒体取证与安全专委会委员,CCF和CICC高级会员,《通信技术》期刊执行编委,《网络空间安全科学学报》、《信息网络安全》青年编委。长期从事面向装备信息系统的网络与数据安全、可信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来自国防科工局、国家自然基金、军科委的多个项目,主研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等课题。在USENIX Security、CCS、IEEE TIFS等国际会议或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16项。
《网络空间安全科学学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CN 10-1901/TP,ISSN 2097-3136),入选《信息通信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办刊宗旨为“搭建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学术研究交流平台,传播学术思想与理论,展示科学研究、创新技术与应用成果,助力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与服务”。
网站:www.journalofcybersec.com
电话:010-89061756/ 89061778
邮箱:wlkjaqkxxb@spacech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