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8月15日
A股“双2万亿”,近十年首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A股市场近期连续两个交易日成交额和两融余额均突破2万亿元,这是A股历史上第七次出现此现象,也是近十年来的首次连续达成。与2015年的高杠杆驱动不同,本轮“双2万亿”由基本面改善和流动性宽松双轮驱动,杠杆使用更为理性。居民储蓄加速向权益市场迁移,外资持续流入,以及未来居民存款和理财到期将释放的巨量资金,共同为市场提供了多重流动性支撑,标志着A股市场生态已发生深刻变革,进入了以基本面和流动性为核心的成熟阶段。

📈 A股市场连续两日实现成交额与两融余额双双突破2万亿元,这是A股历史上第七次出现此现象,也是近十年来的首次,标志着市场活跃度的显著提升和交易生态的重大变化。

🔄 与2015年牛市由高杠杆资金驱动不同,本轮“双2万亿”是“基本面改善+流动性宽松”双轮驱动的结果,市场杠杆使用更加理性,波动率显著下降,显示出市场定价机制的成熟化。

💰 国内居民储蓄正加速向权益市场迁移,7月住户存款减少1.11万亿元,同时A股新开户数大幅增长,显示出居民风险偏好提升和市场赚钱效应的吸引力。

🌍 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增强,7月全球多头基金净买入中国股票27亿美元,国际金融协会数据显示中国股市净流入超60亿美元,成为支撑市场流动性的重要力量。

🚀 展望未来,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居民存款和理财到期将释放巨量资金,叠加外资配置提升和长线资金入市,为A股市场提供了持续的流动性支撑,增量资金拐点已现。

8月14日,A股市场成交额攀升至2.3万亿元,两融余额同步突破2万亿元,这是继8月13日后,A股连续第二个交易日实现成交额与两融余额双破“2万亿”。

至此,A股历史上共出现7个双“2万亿”交易日,其中早期5个集中在2015年5-6月杠杆牛市期间,而此次连续两日达标,不仅是近十年首现,更标志着市场生态已发生深刻变革。

回顾历史,成交额超2万亿元的28个交易日分布于2015年5-6月、2024年9-12月及2025年2月、8月三个阶段。对比可见,2015年的双“2万亿”由高杠杆资金主导,而2025年则升级为“基本面改善+流动性宽松”双轮驱动,杠杆使用更理性。

资金面上,居民储蓄与外资成为双“2万亿”重要支撑力量。7月全球多头基金净买入中国股票27亿美元,国际金融协会数据显示同期中国股市净流入超60亿美元;国内方面,7月住户存款减少1.11万亿元,非银存款大增,A股新开户数达196万户,同比增长71%,显示居民储蓄加速向权益市场迁移。

分析认为,当前市场已迎来增量资金拐点,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居民存款与理财到期高峰将释放巨量资金,叠加外资配置提升、长线资金入市等因素,为市场流动性提供多重支撑。

A股成交额与两融余额连续两日双破2万亿

最新数据显示,8月14日A股成交额攀升至2.3万亿,回溯A股历史,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的交易日共出现28次,分布在三个关键时期:2015年5-6月、2024年9-12月以及2025年2月及8月。

与此同时,8月14日两融余额同样突破2万亿,为2.055万亿。成交与两融余额双破“2万亿”的情况更为罕见,历史上共有7个交易日A股成交及两融余额均突破2万亿,7个交易日中,早期多集中在2015年5-6月杠杆牛市期间,2025年8月13日与14日相继成为这一指标的第6、7个达成日,也分别是近十年的首个和第2个。当前两融余额与成交额再次交叉印证市场情绪活跃。

华创证券指出,这反映了市场从早期场内外高杠杆驱动的市场,逐步向政策协同、基本面驱动的成熟市场演进。

2015年,高杠杆资金的涌入催生了短期流动性狂欢,两融余额与成交额的同步飙升伴随着非理性投机。2024年下半年的行情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从2014年9月30日成交额2.61万亿元,而两融余额仅1.44万亿元开始,这一轮反弹的动力源自经济企稳信号与政策引导下的信心修复。2024年9-12月出现的18个2万亿成交日,背后是投资者对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的预期,市场逻辑已从单纯的资金推动转向政策与经济基本面的共振。

2025年的市场则完成了进一步升级。此轮行情既延续了2024年的政策驱动逻辑,核心驱动力已转向“基本面改善+流动性宽松”的双轮模式。特别是8月14日的双“2万亿”,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的同时,市场并未出现2015年的非理性波动,反映出市场定价机制成熟化的积极变化。

本轮行情下双“2万亿”突破的背后,是A股市场生态的深刻变革。与2015年相比,当前两融余额占市值比例更趋合理,杠杆资金运用更规范,市场波动率显著下降。数据显示,2025年8月的两融交易占比约8.5%,远低于2015年峰值时期的15%以上,市场平均维持担保比例在7月以来一直维持在270%以上,处于较为安全的水平,反映出杠杆使用的理性化。

支撑双“2万亿”到底有哪些重要力量?

财联社记者曾在《赚钱效应激发入市热情,A股入金调查:六类资金担当主力》报道中分析指出,新增资金的不断入市推动成交保持放量,不断推动市场向好。这其中包括六类资金:国家队、公募与私募、险资、散户资金、杠杆资金、外资。而在这些资金中,国内居民储蓄的“搬家”潮是支撑A股市场资金面的重要支柱。

居民储蓄搬家,160万亿“活水”入市进行时

随着市场赚钱效应显现和利率环境变化,巨量居民储蓄正加速流向股市,成为推动成交额攀升的关键力量。

7月金融数据释放出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信号。当月住户存款减少1.11万亿元,同比多降0.78万亿元,而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资金迁移直接源于权益市场的赚钱效应,居民风险偏好明显抬升,部分储蓄通过基金、股票等渠道流入资本市场。

据浙商证券估算,2020年以来居民积累的超额储蓄约4.25万亿元。而这部分资金在存款利率下行周期中,将加速向权益市场迁移。从国际经验看,日本、美国在利率降至低位后,均出现居民资产从固定收益向权益投资转移的趋势。中国股市每一轮大行情也几乎伴随无风险利率下行,2025年的存款搬家正是这一规律的延续。

A股新开户数据同样彰显投资者入市积极性,7月A股新开户数达196万户,同比增长71%,环比增长19%,其中个人投资者开户195.4万户。回溯2025年整体开户趋势,1月157万户、2月284万户、3月突破300万户,清晰展现出“市场走牛-资金入场”的正反馈机制。值得注意的是,4月、5月开户数的短暂回调与市场震荡同步,6月以来的回升则印证了行情的持续性。A股赚钱效应是推动新开户增长的主要原因,新增投资者的不断入场为市场带来了持续的新鲜血液。

外资加速流入,A股吸引力彰显

从资金层面来看,外资正加速流入中国股票市场,体现了全球资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成为支撑双“2万亿”现象的另一重要力量。

摩根士丹利8月8日报告显示,全球多头基金在连续两个月净买入中国股票后,7月单月注入资金达2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4亿元),较6月的12亿美元实现翻倍增长。摩根士丹利还预测,外资重返中国股市的趋势将“更为强劲”。

国际金融协会(IIF)的《全球资金流向报告》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7月新兴市场资产净流入达555亿美元,为2021年6月以来第二高月度规模。其中,中国债券市场单月净流入308亿美元,占新兴市场债券总流入的78.6%;中国股票市场净流入超60亿美元,在新兴市场股市总流入中占比36.8%。

“中国股市正处于‘结构性复苏‘的关键阶段。”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LauraWang)团队还指出。经济基本面的相对优势、政策环境的稳定性以及资产估值的吸引力,共同构成了外资增持中国股票的核心逻辑。

增量资金拐点已至,未来流动性存在三重支撑

当前A股市场的资金活跃并非偶然,而是正处于新一轮增量资金入市的拐点。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为市场未来的流动性提供了坚实支撑,也让双“2万亿”这样的活跃交易状态具备了持续的基础。

资本市场正迎来新一轮资金供给的历史性拐点。国泰海通相关研究指出,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居民存款与理财将迎来集中到期高峰:3-5年的高利率定期存款到期潮、1-3年定期理财产品的兑付高峰,将释放巨量可配置资金。在低收益环境下,这部分资金有望持续流入股市,进一步释放股市流动性。

从资金结构看,未来增量资金将呈现“三维驱动”特征:其一,外资配置比例提升,随着MSCI、富时罗素等国际指数不断提高A股纳入因子,被动资金流入将形成长期支撑;其二,居民储蓄持续搬家,若4.25万亿超额储蓄中有10%进入股市,即可带来4250亿元增量;其三,保险、社保等长线资金加速入市,政策推动下的长期资金布局将优化市场生态。

当前市场已从政策预期驱动转向盈利验证阶段,2025年的双“2万亿”与2015年的本质区别,在于资金背后的基本面支撑。随着上市公司中报业绩改善、产业链复苏数据增多,业绩驱动将取代单纯的资金推动,成为行情延续的核心动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联社”,作者:王晨,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股 两融余额 成交额 增量资金 市场生态
相关文章